每每回顾近代史,总绕不开抗日战争。当年日本侵略战争,到底是为了钱、土地还是资源?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都持不同态度,但在《日本侵华战争军事秘档》中,不少记录当年暴行的文件提到了一个关键目的。
据当年亲身经历被日军抄家的东北村民回忆,当年日本人在这里连地都不会种,只知道把种子放进土里,然后盖上,收割都是雇人来,直到抗战胜利日本军队逃窜,他们仍然没学会种地。
这份绝密档案中记录了什么?日军最恐怖的关键目的又是什么?他们成功了多少?
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正式打响了抗日战争。不少人都认为,抗日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但其实,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之心早就已经显露,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布局并且加以行动。
不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日本在东北的行动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当年战事爆发后,蒋介石还期望欧美国家能够出面调停,让日军终止行动。
现实是残酷的,欧美国家的不约束手段刺激了日本加速侵略的野心。
东北民众奋起反抗,日本就此展开了一场规模庞大的“三段”行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就一直虎视眈眈,直到1905开始,日本在东北开始了“试点移民”行动,这批来到东北定居的人并不多,一共18户共43人,都是普通平民,他们管理着当时满洲4400公顷土地,后来这个试点又陆续加进来不少日本士兵。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这个人数总共不超过百户。
“皇屯姑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东北大权旁倾,,而这起事件中有个叫做东宫铁男的参与者,在1932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武装移民”的计划书,这个计划覆盖了过去三十年的试点移民人数,后来这个男人别名“开拓者之父”。
日本同意了东宫铁男的计划,并立刻着人开始安排武装移民进入东北。
这就是最初的“开拓团”,第一批一共493人,这些人不仅管控农田,还负责警备,可以说是一个准军事组织,能在关键时刻补充日本的军力。
从这年开始,日本陆续朝东北移民多次,日本广田弘毅内阁甚至出台了一个口号“二十年向东北移民百万户”,约五百万人。
这些日本移民来到东北后便在当地大肆抢夺农田,赶走当地的村民,甚至有的控制了粮食,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将强壮的青年力量进行吸纳为日军所用。
一旦日本的计划成功,那么他们就能凭借着百万户的“开拓团”长期占领东北,进而向中国腹地进发。
截止到1945年时,日本一共建立了243个“开拓团”,其中青少年团队就有8万6千余人,到战败撤退时,这些人已经有30万数目。
根据日本的移民野心,如果这个计划完成,他们就能够达成“实力的培植”目标,完成在东北的人口转型甚至是社会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这些“开拓团”占领村庄和土地后,又将“饥饿”作为武器控制东北民众,那时候吃米都是罪过,变相的让中国人自生自灭。
日本“开拓团”为了长期生存,还试图在文化和意识上进行摧残,那段时间的东北报纸,密密麻麻全是日本抹黑中国的文章,甚至大篇幅的版面都是在夸赞日本“优良作风”。
让学生学习日文、日本风俗,还篡改历史教材,控制百姓发声,但凡发现有任何与日本教学不一致的书籍和活动,就要立刻铲除。
日本的“笔部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这些罄竹难书的历史,是中国人的血与泪。
2005年一本“抗战者口述历史”书中,就讲到了东北亲历者对“开拓团”的印象。
很多东北人家被“满洲政府”施压交地,虽说是给钱收地,但百姓一个铜板都没看到,基本上都是间接的抢走了地皮。
日本人来了之后就在村庄和地上建起了“根据地”,但收了土地的日本人并不会种旱田,他们种的燕麦和大麦全都用来喂马,有日本人学着种田,也是雇人把地开垦出来,然后自己撒上种子,把垄上的土推平覆盖种子,一直到丰收,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让当地人去做。
很多东北家庭不得已只能蜗居在日本人规划的“部落”里,有的一家几口人人甚至只有一件衣服裹身,晚上睡觉这件衣服是全家人的被子,白天谁出去谁穿。
很多孩子甚至活不到长大就被冬天给冻死了,没穿衣服连羞耻心都不能有,能活命已经是不错了。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开拓团”30多万人并没有全部撤回去,不少日本女人和孩子甚至都被抛弃,有狠心的日本女人宁愿淹死孩子也不留着。
有东北人家看不下去,主动收养了这些日本小孩。
这些被落下的日本人,长大后有一部分辗转回了国,一部分人则在东北开始隐居生活。
直到现在,东北内仍有不少日本遗孤拿着中国国籍生活在这里,最著名的方正县,也是当年日本人祭祀的主要地点之一,当年的“中日友好园林”甚至为这些“开拓者”建立了一座纪念石碑。
被拆除石碑后的合照
五位不同省份的中国人听说后千里迢迢赶来砸碑,被警察抓住后五人甚至发誓,只要建一座石碑就砸一座石碑。后来方正县政府连夜拆除了石碑,现在去看,这座园林几近荒芜,原来的石碑处只剩下坑洼不平的土坑。
文化、意识的侵略,丝毫不比当年日本的生物实验逊色,这些罪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东北有不少关于侵华战争的纪念馆,但现在我们看到的,仍不及当年惨烈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