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学”漫观“物质能量信息序”人之生慧之婴儿篇

中华文化健美课程 2024-03-24 14:27:32

究天人之际,健康你我他

(中华道学、中华儒学、中华佛学……中华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注2008北京残奥会徽“天、地、人”之“之”

“中华‘之’学”的人学行人类大健康工程,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华‘之’学”漫观“物质 能量 信息序”人之生慧47(8-11-5)

接上

随着语言的灌输,以后逐渐把婴儿与成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化。

在这一时期,婴儿在接触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对周围人高兴或不高兴的标准,不是一般社会上的好与坏、善与恶,而是是否有利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

这是由于它的大脑中还没有更多的分辩功能,所以在它头脑中最早印入的这些社会性的色彩,仍属本能的、自然的反应。

就像早期的摄取(吸收)、排泄、休息、肢体活动属于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的本能反应一样。

处理周围人际关系是从生命需要出发的。没有私心杂念、你我之分不强,无忧无虚……虽然接触到了社会,也开始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但是尙未建立起区分善恶是非的标准。

俗语说:“不懂事的孩子有奶便是娘”。即使如此,这时的他也已经成了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了,是做为整体的人的变化的根本。

这时的意识形态是初始意识的“白净”之性遭到破坏,开始了主观世界的活动,有了自我意识。

这是自然道德向社会道德的过渡时期。

虽然具有接受、展示客观世界中的是非善恶诸因素的种种差别的能力,但是这一切尙未展开。

待续

注:

世界有多大,生命是什么?

中华文化健美身心,哲学“中华‘之’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康庄人类大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