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好家伙,现在可真是热闹,除了支持"谣谣领先"的产品呢,这下老百姓又有了一个新“消费”——支持俄货。
没错,就是俄罗斯的那个“俄”。
你没看错,最近各种地方都开了“俄罗斯商品馆”。不过呢,虽然胖胖之前一直谈文化包容,但从谴责战争的角度出发,看到这些商品馆,我多少有点说不出的别扭。
买这些货,难免让人觉得是在间接给“邪恶输血”。
想想看,今天我少买你一根香肠,或许就能为这个世界的和平添上一点点微光。
当然,这只是胖胖的个人看法,毕竟消费是自由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立场。
在短短过去一年里呢,“俄罗斯商品馆”就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街头都能看到这些门头金光闪闪的商店。
走进店内,琳琅满目的“俄罗斯牛奶”“俄罗斯糖果”“俄罗斯巧克力”……
可这些所谓的“正宗俄货”,真的是来自俄罗斯吗?
1月3日,一位俄罗斯网红小姐姐怀着家乡情怀走进上海某“俄罗斯商品馆”,想寻找熟悉的家乡味道,结果却发现,这里的“俄罗斯特色”不过是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她的探店视频迅速揭开了虚假进口商品的黑幕。
短短几天后,1月8日,上海市场监管局对这些商品馆展开了集中整治。
调查结果令人咋舌——许多商品馆号称80%的货源是正宗俄货,而实际被查出80%的商品都产自国内!
不少商品甚至连包装都懒得掩饰,产地赫然写着山东、黑龙江、河北,还有些商品连标注都没有,甚至连条形码都是国产。
昨天胖胖才跟大家分享过一个笑话,叫“自己人不骗自己人”。
结果今天就看到一例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所谓的“俄罗斯商品馆”,居然只有两成是俄罗斯的商品!
这可不是“老婆饼里没有老婆”的无伤大雅,而是彻头彻尾的纯忽悠。
你走进这些店铺,满眼“俄罗斯风味”的包装,可仔细一看呢?
包装上清楚写着:产地山东、黑龙江、河北,甚至有些连产地都懒得标,条形码也直接暴露是国产货。
这就是妥妥地打着“俄罗斯商品”的幌子,欺骗消费者,堪称诈骗式营销。
说到这,你像去年中秋节的“伪造产地月饼事件”不也发生过一例么。
十个人里九个骗人,还有一个在训练,这话真是不过分。
你说,这种套路见得还少吗:
明明是别人的,硬说是自己的;
明明是自己的,硬甩锅是别人的。
或者,好的都说是自己的,烂的都归别人头上。
还有更“经典”的:
要骗你时说“好东西是别人的,现在在我手上,我可以让给你,得加钱”;
要占你便宜时说“好东西是我的,现在在你手上,你应该赶紧还给我!”
这不就是许多不良商家的老把戏吗?
说辞虽千篇一律,却总有人掉坑里。
你说,这玩意儿看起来是进口货,但真相呢?
其实大多数都产自国内。
你比如说“列巴”,厂家精明得很,在配方里加点“黑麦粉”“淡奶油”,再弄个粗糙的俄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俄罗斯进口”,价格直接翻倍甚至翻三倍。
许多喜欢俄货的朋友稀里糊涂地买回家,以为捡了个洋气的便宜,结果一看标签,全是本地生产。
这就好比你冲着异域风情去的,结果打开一看,全是熟悉的家乡味,谁不郁闷?
像什么各种肠,基本都出自黑龙江的牡丹江。
还有那些所谓的巧克力,糖果、骆驼奶,统统是国货。
可一旦披上“俄货”的外衣,立刻身价暴涨,毛利率高得吓人,动辄40%-60%。
那为了推这种高利润商品,招商人员的话术更是天花乱坠。
“区域竞争小,三个月回本!”听着多诱人。
可真去开店的老板们能不能挣钱,咱不好说,但靠加盟费和产品供应发财的幕后人,大概率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这种“支持俄货”的消费热潮,表面上看可能没啥严重的违法违规,但消费者是不是被“割韭菜”了?
答案显而易见。
那胖胖看到很多自媒体说这些人是崇洋媚外,但胖胖认为,不能全然苛责。
许多人之所以偏爱进口商品,根本原因在于长期遭遇我们商家的背刺和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上那些不法商家的种种行径,使得“进口”几乎等同于“高品质”,这也是他们打着“正品”的旗号吸引消费者的心理。
而“假俄货”正好抓住了这种心理漏洞,以伪进口的形象制造竞争差异。
胖胖查了一下,俄罗斯商品的条形码通常以“46”开头,但国内许多商家直接贴上俄文标签,假冒“俄货”,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条形码。
虽然这些商品常常以“低价、高品质”吸引消费者,但事实上,许多人并不去验证这些商品的真实来源,最终成为了商家的目标客户。
商家们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给了他们一个廉价的“洋货”替代品。
当然,还有一部分受伤害的群体,就是一些加盟商被诱导加入这一“致富计划”,缴纳不小的加盟费和装修费,甚至承诺“月盈利可达五万”“90天回本”。
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加盟店的盈利远低于预期,且商品成本远低于品牌方提供的价格。
品牌方通过不断吸引新加盟商,赚取丰厚的利润,而加盟商们则背负沉重的库存成本和低收益。
数据显示,尽管俄罗斯主题零售店数量激增,但能长期生存的品牌少之又少,大部分在半年内就关门大吉。
所以,在这场由“俄货”带来的生意风潮中,虽然假货占比不算太高,但这并不妨碍商家通过低门槛、高收益的诱惑,收割加盟商和消费者的财富。
胖胖看到的并不是一场文化与商机的完美结合,而是一次对消费者和加盟商的双重收割。
看似热闹的市场背后,是一场商家的精心设计,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在这场“游戏”中存活下来。
咱再转头来看消费者这端,可能不少人面对真假掺杂的商品,觉得“管他真俄假俄,只要没科技和狠活就行”。
但胖胖想说的是,尽管“真货”只占两成,但我们是否也该反思背后隐藏的道德选择?
这些所谓的“俄货”背后,是一个正在推动某种邪恶企图的地方,而我们投入的每一分每一毫,或许都在无形中为这种邪恶目的助力。
想象一下,当你某天翻看自己的购物清单时,是否会对那一件件“俄货”感到些许愧疚?
还是那句话,胖胖并不是说想道德绑架,只是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但胖胖心里总觉得,买到这些“真俄货”,无异于通过实际行动为某种暴行输血。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普通消费,与那些宏大的问题无关。
那这种消费行为,是否在间接支持一个违背文明的地方?
未来某天,当这些账单摆在眼前时,我们是否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