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轰6赶航母来聊聊大型轰炸机在实战中超低空突防有无实战意义?

友琴评军事 2023-06-29 10:30:01

这是一个标签话题,发来的意图似乎是和前几天咱们的六爷突击美国航母战斗群相关。

其实,现在在军迷圈子里传的“张成梁机组驾驶轰6低空突袭美军航母”的段子是一个误传,《解放军报》原文是这样写的:

实际上这是我们的轰炸机的一次低空拍照取证的任务,即便是取证也可以让对方在国际法理层面上“理亏”,自觉的退出中国领海。

不过这件事和低空突防和模拟攻击美国航母没有一点关系。这种事情在美苏冷战期间经常出现,并不是太过于稀奇,只不过从苏联解体后,这是美国的航母第一次经受轰炸机临空的考验——30多年来的第一次轰炸机临空案例。

这件事虽然说不是模拟攻击,但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说大不大,是因为这是我们轰炸机的例行飞行,在航线上发现了不明身份船只,降低高度取证驱离是日常操作。如果没有前些天这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生,属于一个必然行为。当然了,今后我们还会陆续看到相似的事件再度登上各种新闻。再过几年大家对于这种事件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小不小,是因为这件事虽然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但突然间发生了还是对给美军一个意料之中的“大逼斗”。打醒了美军还在做的“南海自由航行”的美梦。随着冷战结束而终止了三十年轰炸机临空航母的噩梦又回来了!

之前在波罗的海上,这种事情可没少发生过。每一次都让航母指挥官如临大敌战战兢兢。

这次事件可能加强了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安全形势的关注。它可能导致美国重新评估和调整其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联盟关系和战略政策,以应对我们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影响力扩展。同时,也会让美国所谓的“自由航行”更加谨慎。

这次并不是轰炸机低空突防,但并不妨碍咱们继续回头来说轰炸机的这种战术。

一般的来说轰炸机高速低空突防主要是为了躲避雷达的搜索。这是因为地球本身是有曲率的,任何雷达都不能照射到地平线之下。利用轰炸机低空飞行的时候,在雷达的视角下轰炸机就飞行在地平线之下,打击就具备了突然性。

同时,在最后的攻击阶段,轰炸机还可以做出抛射动作,使炸弹沿着抛物线轨迹飞向目标,这时候,轰炸机甚至不需要进入敌方的火力范围之内就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

这种攻击方式对于一些特殊地形尤其好用。

这是低空突防的优点;咱们再说说缺点:

低空突防的时候飞行海拔高度相对较低。首先对飞行员的操控有严格要求。稍有不慎飞机会失控,人的反应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虽然现代轰炸机在执行低空突防任务的时候往往都会打开雷达测高仪,但是依旧是对飞行员的操作要求极为严格。

其次,低空飞行,空气密度高,阻力很大。我们说一个例子:在飞机起飞爬升阶段飞机的耗油量是最大的。如果飞机进入巡航高度以巡航速度飞行,其实飞机的油耗仅仅是起飞阶段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原因就在于飞机在一个最舒服的高度以最舒服的速度飞行。而一般的来说这个巡航高度都是在6000-9000米高度上。如果是在接近于地面飞行,飞机所受到的阻力增加,这就导致了相同的燃油量只能飞行较短的航程。同时机载武器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例如空射巡航导弹,往往依旧是要在高海拔弹道上飞行。这时候由于载机的飞行高度很低,就要求导弹需要依靠自身的燃料再次飞入高海拔高度上,这无疑也是让导弹的射程大幅度降低的一个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载机在空射导弹的时候都要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才会将导弹射出去的主要原因。有的时候,载机的航程缩短和载弹的射程缩短会大大的抵消掉低空突防的优势。

再说有没有实战意义。“有没有实战意义”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在军事上并不存在绝对有实战意义和绝对没有实战意义的事情。关键在于是否能合理的运用手中的工具达到战略和战术目的。这是一个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战术实际上就是在对方认为“没有实战意义”的基础上而达成的。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