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战胜罕见心脏淋巴瘤

老康的笔记本 2024-04-05 09:59:00

淋巴瘤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容忽视。而当淋巴瘤发生在心脏等重要器官时,往往更加凶险,治疗难度加大。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发生在75岁老年女性身上的心脏淋巴瘤的真实个案,看看她是如何在医生的精心诊治下从死亡线上拔回一条生命。

心脏淋巴瘤症状隐匿

75岁的老年妇女朱阿姨,一个多月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起初,她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出现了一些小状况。直到症状加重,不得不前往就诊。

胸部CT和心脏彩超初步检查发现,朱阿姨颈部、纵隔和心包周围有大量占位性病变,且心包内存在大量积液。医生初步判断为恶性肿瘤,可能是淋巴瘤,但仍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由于病情复杂,朱阿姨被转入我院继续就诊。她的既往病史显示,有长期高血压、曾发生过脑梗塞的病史,老年人的常见多发性慢性病都有。

入院后,医生首先安排了多项检查,包括胸部和全身的CT、实验室化验等,旨在全面评估病情。结果显示,除了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良性病变外,朱阿姨的重要发现集中在纵隔和心脏部位。

影像学检查发现:心脏周围的心包腔内有大量积液,并伴有不规则实质性肿块;纵隔内也可见多发肿块。诊断初步确认为淋巴瘤,但具体类型还需细化。

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为了明确病因,朱阿姨接受了颈部肿物的活检,取活组织送检。病理报告给出了确切的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起源。

这意味着朱阿姨所患的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而且已经扩散至多个部位,包括心包和纵隔等。进一步的免疫分型检查在心包积液中也发现了异常的成熟B淋巴细胞浸润,证实淋巴瘤已经扩散至心脏。

根据全面评估,朱阿姨被诊断为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分期较晚,累及重要器官心脏,预后评分较高。同时,作为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治疗难度很大。

艰难抗癌之路的曙光

对于如此高危的晚期淋巴瘤,医生团队经过细致评估,最终决定采取免疫靶向联合化疗的方案,即R-mCHOP方案,给予8个周期的治疗。

利妥昔单抗这种单克隆抗体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等化疗药物则可杀伤增生的肿瘤细胞。两者联合,加上老年人的调整剂量,希望在获得理想疗效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风险。

果然,经过近一年的坚持治疗,朱阿姨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好转。PET/CT重影显示,原先心脏和纵隔等部位的肿块已经完全消失,无残留病灶。她获得了宝贵的完全缓解!

复发的阴影永未离去

虽然取得了完全缓解,但医生并未松懈警惕。淋巴瘤是个顽固的家伙,即便一度被压制,也难免会死灰复燃。因此,朱阿姨出院后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密切监测病情是否有复发征兆。

令人欣喜的是,截至2023年11月的最新随访,朱阿姨的身体仍维持无病状态,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她已经战胜了这场生命的大考验,健康地活到了78岁高龄。

老年心脏淋巴瘤并非"绝命"

无独有偶,朱阿姨并非个例。近年有研究统计,在3918例淋巴瘤患者中,虽然心脏累及仅占10例,但其中有7例就是老年人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了大多数。

这个数据说明,虽然心脏淋巴瘤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就极具威胁性。不过,只要早期发现、及时诊治,采取适当疗程,通过全身评估,同样也是可以战胜的!

事实上,朱阿姨案例正是成功的典范,她完全符合这项研究所总结的患者特征,但却活下来了,重拾了幸福生活。这无疑给予了广大同路人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心脏淋巴瘤虽然是一种凶险的疾病,但只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精心诊治下,结合患者自身的意志力,通过规范系统的综合性治疗,一样是可以走出阴霾,获得新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医患良好的互信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