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不买奢侈品,所以对它们的规则一直是个土包子。过年的时候刷网看到有人说,买爱马仕的包不是有钱就可以买的,要配比。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看上它家一款20万的铂金包,你拿着卡进去了,高贵的营业员说,对不起,女士,要买到这个包,您必须在我家同时消费20万衣服鞋子。
这让我想起前年的剧《三十而已》,里面的王漫妮就是奢侈品店的店员,好像有类似的剧情,哪个富婆要这个包,买不到,要等,要求店员开后门,把等候排名拉前一点。
我也不想去批判,对于把自己看成天外来客的奢侈品,质疑他们的营销模式,大概都会被看成刘姥姥。我倒不是怕人说我是刘姥姥,而是觉得这和买青菜一定要搭萝卜是一样的。奢侈品不应该和青菜萝卜不一样吗?不是处处展示高贵吗?那么,如果说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而是要选配得上品牌的人,那么标准不应该是别的吗?比如要求买家除了捧着钱以外,还要出示见义勇为奖章,三八红旗手,十佳杰出青年奖杯才行,搭配销售则完全没有展现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指引嘛。
这个我可能是想多了,人家想建立的只是一个金钱等级,10万俱乐部不在眼里,百万俱乐部才是他们的消费群体,只要那个群体接受,对此中含有的轻视不敏感,不对这种潜规则大加讨伐,他们就无所谓。他们的高贵也都是说说的,专用于PUA富婆。
而这个富人群体似乎并不会对此加以讨伐,他们也是借助爱马仕的基准线营造自己的社交范围,身价和尊重来自于爱马仕的哪一款,有多少个爱马仕。爱马仕是他们的度量衡,没有这个度量衡,就无法区分同类和非同类,就不知道合影的时候谁该站在C位,以及发朋友圈的时候把谁裁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穷的原因,应该不是,而是价值观,我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土。虽然这个世界人与人的各种差别都是存在的,也是抹杀不掉的,但基于对人的尊重,会尽量不去强调各种不同。以前强调人种的不同,黑人在公交车上还必须让白人,都是公开的,现在还会吗?不会了。以前会强调出身的不同,世袭贵族啥的,现在跟人见面只有背时鬼才会强调他是孔子七八十代孙了。
有钱和没钱也是如此,虽然买你家东西的人确实是有钱人,或者卖肾人,公开的商品价格已经谢绝了很大一批人,心照不宣是可以理解的商业。但公开的价格下,东西在,人家拿了钱来买,再搞一个门槛,这就有点调戏的意思了。人都会在意想不到的被拒绝中受到伤害对吧,奢侈品不应该在精神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对人有更有同理心的尊重吗?要么就在门口竖块牌子,铂金包配比20万其他货品才可以买。嗯,有种就这么写。就像那些私人俱乐部,不公开,50万会员起步可以加入,问了就是这个价,明确,也行。
不敢写对吧?搞成潜规则,偷鸡摸狗的感觉。在我的价值观里,越高级越磊落,但奢侈品们蛮不是这么回事。
END.
作者:鲁瑾 电台主持人/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