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姓‬/支氏/支茂‬因‬善‬得‬福‬有君子之风

支氏渊源 2024-03-27 15:40:42
姓氏文化之支姓名人轶事嘉善支茂君子之风 ‬因‬善‬得‬福‬

支氏图腾

支‬茂‬(生于‬1381年‬),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

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

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

嘉善现在是嘉兴市的一个县,支家也是“了凡四训‬”作者‬袁先生的老乡。这是一个地方性的望族,除了名气比较大的支立(时人‬称‬支立为‬“支‬五经‬”意‬称赞‬他‬四书五经‬皆‬精通‬)‬,及其曾孙支大纶,由于‬其‬支氏‬家族‬资料很不好查找,甚至连支立之父的名字都查不到。

后来,我在支姓后人姓氏‬研究‬学者‬支登成的一些文章中,才寻出了一些脉络。支登成著有《支氏渊源》一书,支姓后人,有‬对支姓‬家族史感兴趣的朋友,值得读一读。

支立的父亲叫支茂,他27岁‬成为‬岁‬贡生,后‬任乐安县县丞。县丞是县里的二把手,县丞之下还有“主簿”和“典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支茂还是“刑房吏”,而‬此时‬他‬也是‬近‬50岁‬的‬人‬了‬。

过去的县,也有和上级主管单位对口的机构,叫做“六房”。即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六房”的主管称为“经承”,副手称为“管年”。“刑房吏”可能是刑房的主管,也可能只是普通人员。即便是普通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实际作用也不小。

“重辟”就是死刑。有个人被判了死刑,实际上是无辜的,支茂很可怜他。毕竟是一条人命,无辜冤死太可怜了,支茂打算设法救他一命。“求”就是设法去达到什么目的。

在家属探望的时候,这个囚犯把情况告诉了他老婆,并对他老婆讲,支先生有心救我,可惜他的这份好意我无以为报。你请他明天去家里吃饭,委屈你以身事之吧。这样他会尽心尽力,我就有可能活命。“公”是对人的尊称;“延”是邀请的意思。

这个人无辜被判了死刑,还出这样的主意,可见他家里一定很穷,他也的确是没本事。这主意听起来很荒唐,其实这是穷苦人的悲哀。但凡有一点辙,作为一个男人,谁愿意让自己的老婆做这样的事?可是这样的家庭,没了男人不是更难过活吗?真的是可怜。

他老婆哭着答应了。

第二天,她把支茂请到家后,一边劝酒,一边把他丈夫的意思告诉了支茂。这也是一位老实的妇女,不会用“美人计”,直接实话实说,就要“献身”。

支茂拒绝了,不接受。这里的“听”不是听闻的意思,而是接受、允许之意。支茂没做这样趁人之危的丧德之事,凭着良心,尽心尽力地为那个人开脱,最终把他救了出来。

义所当为,尽力而为;礼所不宜,不亏暗室。这就是君子之风,支茂不愧为仁人君子。

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

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箕帚”的字面意思是簸箕和扫帚,表示操持家庭杂务,也代指妻妾。“晚世”就是近世、这个时代。相对于古代来说,这是“晚世”。所谓“人心不古”,这里是感叹“世风日下”,像支茂这样的人太难得了。

那个人摆脱了冤狱,带着老婆向支茂磕头致谢,赞扬他的人品,并要把女儿嫁给支茂做妾室。让自己的老婆“献身”不合礼法,这样做是合乎礼法的。

过去人结婚早,四‬十多岁没孩子是个大问题,很可能以后就不会再有了。考虑到这一点,支茂答应了,并且按适当的礼数将其女儿纳为妾室。

支氏渊源

支姓一门‬十代‬三百‬年‬望族‬

后来,支茂51岁‬时‬与他‬女儿‬生了支立,支立十多岁就中了举人。过去中举都可以称“中魁”,因为举人都是“乡魁”,意思是家乡本地的杰出人才,这也是一种就高不就低的敬称。所以这里的“弱冠中魁”,并不是考了第一名。但‬史料‬记载‬:支立‬于‬1444年“‬乡‬试‬第一‬”,当地‬人‬曾‬立‬“五经‬”坊‬(石‬牌坊‬)以‬纪念‬之‬。

1461年前后,支立因举人的身份任职翰林院孔目。“孔目”是负责图籍文书事务的官职,后来他又担任常州学官。支立的儿子支高,孙子支禄,都由贡生入仕,曾担任地方上的学官。所以说“皆贡为学博”,“学博”就是“学官”的意思。

支禄的儿子,也就是支立的曾孙支大纶,于1574年考中进士,所以叫“登第”。支大纶是支家比较出名的人,虽然官职不高,但学问很好,尤其是诗文和史学方面,颇有建树。

支大纶的孙子辈‬支隆求,是支家又一个比较有建树的人。他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乡试中,以第二名的成绩得中举人。后来他担任我们山东沂水县的县令,很有政绩。尤其是他的诗文水平,在当时名声颇大。

支茂考到贡生,也是诗人。所以支家历代都有诗文的传承,到支隆求为盛极,他已经是支茂的六世孙了。

放在历史上看,支家仕途不显,但历代都有功名。书香传家,以学问著称,是地方上的乡绅。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那名“囚犯”。他本来被判了死刑,却因祸得福,成了支家的姻亲、举人的外公。人生的际遇,殊难预料。

人千万不要欺负弱者,不要欺负老实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上天有好生之德,尤其眷顾弱势群体和老实人,欺负他们就是欺天,欺天必无好下场。

反过来说,怜悯、帮助他们就是敬天,敬天天必报之以福。如能于危难中救这样的人一命,使之转死为生,则功德更大。

佛法讲“种福田”,“田”有生长、收获的意思,“福田”即能生福德之田。佛经中把“福田”分为两类。一是“敬田”,也就是圣贤菩萨,父母师长。二是“悲田”,包括贫穷者、病人,以及所有的“弱势群体”。按照佛教的观点,“悲田”也包括了可怜的动物。

有的经论中,也把“父母师长”单独归为一类,叫做“恩田”,有恩于我们的人。不管是“二福田”,还是“三福田”,佛经中明确讲过“悲田最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没有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心,所谓恭敬佛菩萨,很可能只是一种宗教的信仰,甚至是一种功利性的迷信。其他宗教,也是如此。事实上,真诚的慈悲心、仁爱心,就是对圣贤最好的恭敬。

本来支茂应该无后,因为救了囚犯一命,改变了家族的命运。支家十代人都被写入《嘉善县志》,延续三百年。像这样地方性的书香门第,也很值得赞叹了。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上面讲了十个事例,主题是“为善得福”。袁先生讲的这些事,除了莆田的林氏老母,都是明朝当代以及自己家乡的事例。这样的事例,讲给自己的孩子,比较有亲切感,容易入心。

我们今天看来,还要注意一点,一朝一地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从完整的历史看,我们更应该相信因果不虚,也更应该有信心去“为善得福”。

上面讲“事”,接下来就要探究为善之“理”。袁先生例举的几个方面,我们在后文具体分析。概言之,是让我们不要形式化、教条式地为善,否则很可能似是而非。

支氏文化

本文作者高凡,支登成提供部分素材

​​​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