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美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文化事昌秀说 2024-10-20 02:17:36

有一个染布的师傅,同时收了两位学徒。不过他为学徒立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矩:每个月底,学徒都要对他说两个字。

第一个月月底,师傅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饭香。”学徒乙说:“食劣。”

第二个月月底,师傅依然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觉稳。”学徒乙说:“床硬。”

第三个月月底,师傅又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活轻。”学徒乙说:“事多。”

第四个月月底,当师傅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徒甲回答:“想学。”学徒乙却说:“告辞。”

看着学徒乙扬长而去的身影,师傅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结果,不出师傅所料,学徒乙此后又学过不同的技艺,但都未成功。而学徒甲却继承了师傅的染技,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染布人。

《坛经》里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真正的修行人,心往内求,所以即使看到世间的是是非非,也不会耿耿于怀,心随境转,不会因为别人的过错而污染自己的心境。

“不见世间过”是让我们不要执着于外境的不如意,要从对别人产生的嗔恨、嫉妒、好恶等情绪中解脱出来,保持一颗清净心,避免因此而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造下恶业。

显而易见,染布师傅所收的两个弟子,学徒乙心中之魔就是“世间过”,由于这个心的作用,他所行所见所感,都是生活中那些消极和不良的方面,所以,他就只能收获那些怨怼,最终不得不辞别而去。

而学徒甲则是个乐观的人,在他眼里,世间是没有什么欠缺的,饭食粗糙一些没关系,只要吃得香;床硬一些也没关系,只要睡得安稳;活计再多再忙,只要想学习都不会成为负累。

“不见世间过”的“不见”,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见,而是看到听见,但是由于心是清净的,所以不执著、不计较、不放在心上。

“世间”,不单单是指人世间,还包括动植物、社会、物理世界等。

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有种种不净,即是所谓的世间过,而佛视此世界如净土,所以佛不见世间过。

可以说不是大路不够宽广,而是我们的思想不够包容;不是鲜花不够鲜艳,而是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黯然;不是阳光不够明媚,而是我们的心灵太阴霾。

正如蕅益大师在《示昙生方丈》中所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意思指,见或不见世间过,其根源都是我们的这颗心,如果心是清净的,是善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好的;如果心是不净的,是恶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丑的。

所以一切人一切物的是非差别都是缘于心的意识,而非外在的境缘。

《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其中的“观”,就是强调要向内察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向外去看他人的过失。

查看我们自己的心,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看到别人的不善处,我们也要回过来反省—下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