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真能直捣黄龙吗?收复失地都希望渺茫,直接打进老巢更难

梦沉古道 2024-03-25 06:32:20

岳飞以一个忠臣的形象,映射出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无能。能征善战的岳飞,成为南宋的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但不可否认的是,交给赵构一个烂摊子,想起势,进而恢复宋朝河山真的很难。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其实更难实现。

一、先天不足的宋朝

提到宋朝的历史,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窝囊。宋朝建立后,开启的是一统之路,但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原王朝传统版图,对比唐朝要少了很多,尤其在东北部方向失去了战略重地——幽云地区,使得宋朝的北部边防异常被动,历史上的辽、金都可以长驱而入,以东北部有一个“缺口”有关。

宋朝统治者也不是不知道这个“缺口”的危害,开国两帝都采取了措施,但都失败了。太祖赵匡胤试图西迁长安,提升防御能力,但遭到了其三弟赵光义的反对,既有内部权力之争,也有自五代开始长期定都开封的“习惯”,让朝三暮四的五代旧臣都不愿意放弃繁华的都市。错过西迁,使得宋朝不得不长期受北方游牧政权侵染。

太宗赵光义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他是坚定的反对迁都西安一派,他只能采取堵住“缺口”的方法,来维系宋朝的安全。太宗组织二十万的大军,北伐辽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最终北伐失败。这里面的原因既有指挥的失误,也有辽国军力足够强大的因素。北伐失利后的宋朝,彻底变成了被动的防御一方,这种局面一直到北宋灭亡都没有翻过来。按理说,物质条件更好的宋朝,面对由游牧转变为农耕过程的辽和金两大政权,完全处于装备和保障的强势,但事实恰恰相反,宋朝几乎是屡战屡败。

有人还说宋朝在对外作战上,胜率高,其实这完全是谣传,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总打胜仗,土地逐渐丢,这也不符合逻辑。其实就是一句话,宋朝在防守上出现的巨大口子,使得宋朝疲于防御,而游牧民族更善于游击战术,最终北宋不堪重负灭亡。

二、文强武弱的时代

冷兵器时代,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兵士、武器和战马,这是应对外敌的必要。宋朝的兵士远远多于其他时期,但战斗力在下降。宋朝的太祖皇帝赵匡胤是马上皇帝,见识了五代时期,持续不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在陈桥驿直接以武力坐上了皇帝宝座后,他和赵光义非常惧怕,宋会不会是另一个后周。于是就出现了杯酒释兵权,让手握兵权的老部下彻底靠边站。本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防着重臣,尤其有威望的武将,被冤杀的武将不在少数。宋朝皇帝对将领的猜忌尤为严重,对文人则格外的厚待和宽容,这样就形成了宋朝文强武弱的局面。宋朝真正的马上皇帝只有赵匡胤,武力值变弱,使得宋朝面对更加强大、内部更加健全的辽、金等北方政权显得力不从心,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败仗。

宋真宗时期,辽军南下,深入宋朝腹地,真宗皇帝被迫御驾亲征,才换回了宋朝的百年安宁,同时,皇帝御驾亲征也说明,宋朝的军事实力确实非常不堪,能打之将,确实太少。金灭辽又灭北宋,说明金是比辽更厉害的角色,南宋虽有中兴四将,但真正对金实现突破基本没有,这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南宋面对靖康之耻,都在向金称臣说明了什么?就是打不过,所以称臣求和,恰好金人向南打也没有机会,那么就维持双方的对峙局面。虽为对峙,实为南宋已成藩属。

三、向北打带来的难度

北伐很少成功,这是有一定的地理因素决定的,南北差异非常大,尤其进入秋冬季节,北方寒冷的天气,是初入北方的南方人受不了的,再加上北方地区是以马为主,南方地区是以舟为主,向北而行,难度非常大。

南宋的疆域基本在淮河线以南,也就是传统的南北分界线以南,纯粹的南方之地,也在岳飞去世后,组织了几次北伐均失败,即便岳飞比其他人的军事才能优秀,其他人也不会差特别多,都没有实现北伐成功,可以说明北伐的难度太大。纵观中国历史,由南向北极少由成功的,北伐的难得是非常大的,这和多方面因素有关。

四、南宋民众并不一定支持北伐

北伐并不是对所有宋朝的臣民都有利,毕竟收复失地,不是说说而已的事,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的,这需要从老百姓身上出,南宋的疆土本来就少,管辖的臣民数量对比北宋是严重缩水的,能够带来的税赋也少很多,在厉害的将领,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也打不赢一场硬仗。尤其长距离的补给,对于南宋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南宋北伐的物质保障就容易不足。

后续出现的南宋逐步放弃北伐,也和南宋老百姓不是特别支持有关,临安的目的是暂时安顿下来,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南宋维持现有的和金的和谐局面,减少战乱带来的影响,也降低金人南下抢掠的风险。可以说南宋从上到下都弥漫着求和的气息,这虽然有失气节,但却更符合现实。

岳飞的报国之志,得到历代的认可和尊崇,可惜的是生不逢时,赶上宋朝的纷乱事情,如果岳飞能够在宋朝极盛的时候出现,绝对可以力挽狂澜,破解宋朝的北方危局,但现实是宋朝被迫南迁,也被迫屈辱求和,这样的局面,岳飞也无力扭转。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