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5年招聘启事

宣逸世纪 2024-11-06 02:47:00

2025年招聘计划

招聘基本条件

条件1

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

条件2

已取得相应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爱岗敬业,服从医院工作安排,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条件3

对于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口腔医师执行“两个同等对待”。面向社会招收的住院医师如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其住培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口腔医师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招聘程序

岗位申请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招满即止)。

申请方式

登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人才招聘系统http://113.204.115.54:8189/zpself/main.jsp#,注册后填写应聘信息、投递简历并上传相关支撑材料。

资格审查

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将进入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采取面试和试岗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体检及入职

体检合格后按医院相关流程办理入职手续。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谭老师

咨询电话:023-88602630

023-88602482

联系邮箱:2659586136@qq.com

892061119@qq.com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松石北路426号

医院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重庆市口腔医院)肇始于1943年,现有两个院区(冉家坝院区、上清寺院区)和三个门诊部(龙湖光年门诊部、大学城医院门诊部及附三院门诊部),形成了一院两区多门诊的发展格局,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医疗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总建筑总面积6.6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张,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540台,年门诊量逾百万人次;开设临床医技科室19个和四大临床诊疗中心、五大专病门诊,其中口腔正畸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牙体牙髓病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科(包括牙周病科等9个二级学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麻醉科获批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精品项目),口腔卫生获批重庆市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建设项目,口腔疾病防治中心获批重庆市重大疾病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创新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牙体牙髓科疑难病治疗新技术”“CAD/CAM个性化正畸辅助舌侧支抗装置的临床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辅助个体化重建牙槽突缺损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配有种植手术机器人、齿科微动力系统(电动式骨手术器械)、强脉冲光与激光系统、机用镍钛预备系统、热牙胶充填系统、超声根管治疗系统、电子根测系统、电子面弓、数字化咬合检测仪等先进设备。依托正畸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展疑难病例数字化多学科诊疗、π形截骨矫正术,自主研发3D打印个性矫治器及附件,已获4个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个首次注册),推广到全国20个省市;完成国际首例机器人辅助的颌骨与牙列同日重建手术,国内首例颌骨与牙列同日重建手术(jaw-in-a-day技术),重庆地区首例“内窥镜辅助下种植手术机器人联合骨挤压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口腔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居国内前列。

人才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高级职称者14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硕士生导师80余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26人次,其他各级各类人才70余人次。

教学方面,依托“口腔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起“本科-硕士/住培-博士”完整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4年起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第一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专科培训基地(口腔颌面外科)和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口腔全科);获批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

科研方面,现有包括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口腔疾病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13个国家级和8个省部级平台;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深入开展科研合作。近三年,获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9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6项;主编、参编出版专著18部,发表研究成果441篇,其中SCI收录论著312篇,最高影响因子逾30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PCT专利等89项,3D打印新型正畸矫治器及附件的转化应用研究等项目已实现临床应用转化。

责任编辑:何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