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哈佛医学生1个月吃720个鸡蛋,发生了啥变化

凡雁聊娱乐趣事 2024-12-07 05:23:0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鸡蛋,是家喻户晓的、性价比超高的美食,在多数家庭吃不上肉、舍不得放油的年代,鸡蛋成为了动物蛋白、动物油脂的主要来源,挨家挨户只要养鸡,就能摸几个蛋吃。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饮食不节制引起的“富贵病”,让许多人提心吊胆,对往年珍爱的鸡蛋,也警惕起来。

可最近哈佛医学生“以身犯险”,自己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一个月内吃了720个鸡蛋,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一个月吃720个鸡蛋,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位“勇者”名为尼克·诺尔维茨,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完成这项疯狂的实验呢?

医学生有个概念叫“坏胆固醇”,学名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为它们利用率低,且不容易代谢,常常堆积在血液中,增加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理论上来说,鸡蛋蛋黄中的胆固醇属于“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上世纪70、80年代,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指出,蛋黄中的胆固醇,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到底能不能吃鸡蛋,能吃多少,医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这样的背景下,诺尔维茨决定自己做做实验,根据具体结果,看看鸡蛋胆固醇到底是好是坏。

为了让数据更清晰,诺尔维茨决定每天吃24个全蛋,一个月一共吃了720个鸡蛋!随着实验的推进,诺尔维茨发现,自己的“坏胆固醇”不仅没有升高,反而明显降低了!实验结束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急剧下降了18%。

其实,类似的研究不在少数,《英国医学杂志》就曾发布过一篇前瞻性研究证明,每天适量食用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真正“祸害”心血管的,是与鸡蛋一起吃进去的烤肉、培根等食物。

既然对身体有好处,甚至能降低“坏胆固醇”,是不是吃多少都没事?

还真不是!

诺尔维茨本身身体素质就很好,而且年轻力壮,基础代谢的能力更强,哪怕吃这么多,也没见有啥大问题。但如果患有代谢疾病的中老年人这么吃,短期内血脂飙升,身体真的顶不住。

所以,鸡蛋确实可以吃,但每人每天1-2个就足够了,千万不能当做药吃。

“好胆固醇”、“坏胆固醇”都是啥?有啥作用?从哪获取?

前面我们稍微介绍了一下“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可两者究竟有啥区别?有什么作用?可以从哪些食物获取?下面我们一一说明。

先来说“好胆固醇”,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我们用鸡蛋代谢的过程,模拟一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工作。

我们摄入鸡蛋等优质油脂后,肠胃吸收将营养物质送入血液,再由血液带入肝脏分解成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

此时优质油脂,转化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的活跃度高、功能性强,很多地方都能用到,其中最让人熟知的,就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像巡逻警察一样,将“赖在”血管中的游离胆固醇带回肝脏,由肝脏再次分解,通过血液转给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所以医学上普遍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较高,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人也更健康。

想获取“好胆固醇”也很简单,寻找加工次数少、偏瘦的肉类即可,比如说鱼虾蟹肉、禽肉、牛肉、羊肉等。为了更好的保留营养价值,烹饪时也要尽量清淡、简单,其中水煮、清蒸、清炒最佳,红烧次之,爆炒、干煸需要重油重辣并不推荐。

再来聊聊“坏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从名字就能看出,两者是对立面。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自己的作用,它负责为肝脏细胞提供必要能量,满足肝脏的代谢需求。

原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不是坏人,但因为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身体的摄入量超过需要量。此时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在血液中,无法被消耗,导致血脂升高,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风险也更高。

那哪些食物属于“坏胆固醇”呢?制作工艺越复杂的肉类,含有的坏胆固醇越多。比如加工肉类、炸鸡、烤肉等。多重加工破坏了油脂的完整性,进入人体后无法发挥更多作用,只能被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千万别信!这些常见观点,都是胆固醇的谣言

说起胆固醇,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些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是传谣的观点。

谣言一:血脂高的人都胖,胖的人血脂一定高

血脂的高低跟胖瘦确实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如果人吃太多,导致脂肪无法消耗,确实会出现血脂升高与肥胖并存的情况。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肝胆有问题,导致脂肪无法有效分解,只能堆积在血液中,就会出现虽然不胖,但血脂却高的症状。

而且,有些看起来很胖的人,也可能是肌肉含量比较高,并不代表血脂高。

谣言二:饮食清淡,就没有胆固醇问题

过度烹饪确实会增加“坏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代谢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饮食清淡就不会出现胆固醇异常。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点,“坏胆固醇”数值偏高,一方面是摄入过多,另一方面是消耗太少。如果每天躺着不动,吃下去的“好胆固醇”,也可能转变为“坏胆固醇”,堆积在体内。

更不要说,一些看似清淡的食物,实际上营养价值也不低,比如鸡汤、鲍鱼、海参、海鲜等等,里面都有较多的优质脂肪,如果吃太多身体消耗不了,也会导致血脂升高。

谣言三:“好胆固醇”越多越好,“坏胆固醇”越少越好

前面我们提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自己的功能,但如果太高或太低,也不是健康的表现。

就拿两者的相互作用来说,如果“坏胆固醇”太少,肝脏细胞内胆固醇不足,工作动力降低。此时身体就会察觉,并且将一部分“好胆固醇”转化为“坏胆固醇”,以满足肝脏需要。

这一作用反过来也同样适用,如果“好胆固醇”太多,反而会处理太多“坏胆固醇”,导致肝脏细胞胆固醇不足,影响正常的代谢。

引用文献:

[1]王贞虎.有关胆固醇的两个是非题[J].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4(3).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