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电影当中,拼刺刀可以说是最经典的片段了,不论“神剧”如何夸大渲染抗日英雄,但在那个特殊期,和日本侵略者拼刺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却是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
【经典拼刺刀画面】
不过刺刀也确实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战争结束之后我国就研发了先进的三棱刺刀。
但在对越作战之后,此类刺刀就被“禁用”,而这主要归功于一件“神器”。
刺刀的起源说到刺刀,就不得不提及早期火枪,明明火药是中国发明的欧洲人却率先研发出了火枪。
在火枪之前,士兵们用的往往是刀剑矛等冷兵器,当热兵器出现之后有人便突发奇想,能否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呢?
要知道,早期的火枪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往往打一发之后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填充弹药,敌人可不会给自己准备的机会。
因此,即便是拥有热兵器,还是难以避免和对方开展白刃战。
但由于火枪手和其他士兵训练标准有所不同,再加上枪换刀剑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于是火枪上携带刺刀成为了刚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刺刀已经普遍配备到士兵的枪上,直到二战期间仍旧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装备。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说了,人家有了这么先进的枪支弹药,还会拼刺刀吗?
其实大家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二战时期各国的装备其实并不算先进,就拿日本来说,当时日军的枪支很大一部分都只能单发。
虽说要比早期火枪填充弹药的速度更快,但八路军擅长伏击战,懂得利用短距离优势来弥补火力差距。
当日军在打完第一轮子弹之后,八路军便迅速发起冲锋,此时他们只能被迫和我们近战。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前辈们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可以说将自己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对越南战争作用不明显发展到今天,刺刀这种武器似乎已经淡化在大众视野当中,像我国的三棱刺刀,在对越作战之后就被“禁用”了。
有人据此认为,三棱刺刀对敌人杀伤太大,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所以被禁用。
但事实上这仅仅是莫须有的说法,要说现代战争中的武器,一枚火箭炮就可以炸死一个班的人,巴雷特一枪可以直接将人打炸,哪一款武器不比三棱刺刀杀伤力要强?为何仅仅三棱刺刀遭到了针对?
从实际情况来看,三棱刺刀确实有杀伤力强的嫌疑。
因为传统刺刀在进入人体之后,由于肌肉的伸缩作用,会迅速将刺刀“包裹”,很难在第一时间拔出,从而影响下一步行动。
三棱刺刀设计的思路大致上就是在敌人身体上刺个窟窿,从而减缓肌肉伸缩的作用,可快速拔出(比如我国的56型三棱刺刀),具备杀伤力强、作战实用性高等特点。
但在对越作战当中,我们发现三棱刺刀虽然对敌方的杀伤力强,但用途并不广泛。
比如说,越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各个区域杂草丛生,有的时候解放军还得清扫杂草。
然而,三棱刺刀的刀刃并没有普通刺刀锋利,它更像一根带白刃的棍子。
另外,如果说战士们在野外遇到需要长时间生存的情况,三棱刺刀又难以当做匕首使用。
因此,在对越作战的时候,不少战士都是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伤亡。
此次战争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解放军战士需要作战的对象,不仅仅是敌人,还有复杂的自然环境。
为了增加刺刀的多功能性,我国后来研发了95式多用途刺刀,它对于解放军来说简直就是“万金油”,完全可以取代三棱军刺。
中国新神器95式多用途刺刀是仿制了美国的M9刺刀基础上发展起来,具备近战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辅助解放军野外求生。
【可直接安装到步枪上】
由于这款刺刀在研发之初的功能要求非常高,所以在选材和工艺上进行了多次处理。
95式多用途刺刀的刀片是由440C不锈钢制成,440C不锈钢是一种高碳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刀刃保持能力和耐腐蚀性。
这种钢材还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可确保刀刃在使用中不易变钝。
刀柄是由高强度陶瓷纤维和尼龙制成,这种材料轻巧且耐用,能够承受高强度的使用。
刀柄的设计使得握持舒适且提供良好的手部控制,刀柄上还设有特殊的纹理和凹槽,以增加握持时的稳定性。
95式多用途刺刀还配备了一把专用的手卫和鞘,手卫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抗腐蚀和耐磨的特性。
它的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手部免受对手或其他尖锐物体的伤害,鞘由高强度聚合物制成,具有抗冲击和耐磨性,可确保刀具安全存放并方便携带。
专用刀鞘很抗造
在刺刀的握把上,我国改进了结构,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战士们使用起来更加顺手。
别看它是一把普通的匕首,它在削砍直径小于60毫米的圆木之后,刀口不会出现崩缺。
除此之外,95式多用途刺刀还有剪切和锯割等功能,可配备到多款95式步枪上,目前已经广泛得到应用。
需要注意的,大家千万不要将95式多用途刺刀和95式刺刀混为一谈。
【可锯可砍,用过都说好】
前者是解放军在90年代研发的新型刺刀,而后者则是日本在二战时期配备到38大盖上的一种落后刺刀,两者有本质区别。
参考资料:
【1】军事战略网:《56型三棱军刺的详细介绍》
【2】军事史林:《永远不过时的冷兵器——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