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手的一个不到位操作,使两吨多重的身管掉了下来,险些闹出人命!

告别旧十光 2024-11-05 10:06:21

当过地面炮兵的一定看到过,火炮射击时,在发出震耳欲聋声响的同时,身管会猛然向后一坐然后又快速复位。

没有当过炮兵的,也一定会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火炮这种身管伸缩的情景。这种情景,是火药气体产生的后坐力和火炮复进装置所致,是地炮在射击时身管都会有的动作。‌

可你知道吗,我军有的炮兵部队曾经装备的一种火炮,在行军状态和战斗状态相互转换时,火炮身管也是会伸缩的,只不过这不是火药气体和复进装置的作用,而是靠人工操作火炮推拉器完成的。这种火炮,就是M1931/37型122毫米加农炮。

这种火炮是前苏联地面炮兵部队在二战时期装备使用的,在二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所在的炮兵部队三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装备的就是这种火炮。

火炮全长8.725米、全重7907千克,与其他牵引火炮都是架尾牵引环直接与牵引车接挂不同的是,它带有可将火炮架尾架起来的前车。

在当时来说,这种火炮虽然射程远(20400米),威力很大,但比较笨重,占领阵地时,除了本身4块每块足有几十公斤重的驻锄板外,尚需钉入多根驻锄材方可抵抗后座稳定火炮。

而由行军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时,若操作失误,未使身管与驻退机确实锁定连接的话,当架尾放到地上时,由于增大了身管扬起的角度,就会使火炮身管顺着火炮摇架后滑,而掉落地上酿成事故,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

这样的事故虽然罕见,但我作为当时指挥排侦察班的侦察兵,在协助缺员的一班操作火炮时却亲身经历过。

万幸的是,我经历的这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那是1975年12月上旬,连队从黑龙江省讷河县老莱农场执行生产任务返回旅大驻地没过几天,似乎精神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就依照全团的冬季野营拉练训练计划,随全营去安波镇葡萄沟村驻训。

经过几个小时行军,到达目的地,火炮进入临时炮场,各班就在炮长(班长)指挥下,下车、摘炮、将火炮推到炮位,开始将火炮由行军状态转换成战斗状态再让火炮形成平时的保养状态。

操作火炮时,班里的人员都是有明确分工的,所以无需班长所有环节所有动作都逐个指挥,班里成员就会按照各自的分工完成独自的动作。

但火炮由行军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时,须全班齐心协力统一操作的抬起大架、打开大架、放下大架的动作,必须由班长统一发出相应的“起”、“开架”和“放”的指挥口令。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在班长发出“放”的口令,全班和平常无异地依照班长口令将高高举起的火炮大架架尾放在地上时,事故便紧随着身管仰角的增大发生了——只见火炮身管开始顺着摇架框向后滑动起来,而且越滑越快,仅两三秒钟时间,便戳到了地上。

好在在大架内侧操作开闭锁的二炮手动作敏捷,在火炮架尾放在地上炮身开始向后滑动时跳到了大架外侧,还未待他转过身来,长5.6米2吨多重的火炮身管,就正好斜戳在了二炮手操作开闭锁时站立的地方,炮尾戳进坚硬的冻土地达10多厘米深。

这是一起由于二炮手旋转开闭锁锁定身管动作不到位,导致没有使火炮身管和驻退机锁定连接而造成的事故。

火炮身管掉落后,连队紧急报告给了随营保障拉练驻训的营火炮技师,火炮技师请当地工厂协助,用滑轮组把身管吊起来安回摇架上。

事故发生后,因为没有人员伤亡,火炮也没有损坏,一班长已超期服役3年,二炮手也服满现役,都面临着复员,所以没有受到处分。但此事故既罕见也丢人,一班长和二炮手还是受到了连队的严厉批评。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