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入伍,指导员说我脸色不好速去医院检查,结果我提干当排长

打工人日记 2024-11-26 03:11:22

1977年12月初,北方的寒风呼啸,我和村里的张铁柱、王大勇一起,坐着解放牌大卡车,穿过崎岖的山路,到达了位于山区的工程兵部队。那时,我刚刚参加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尽管失利了,但从小就梦想当兵的我,反而把这当成了人生的另一扇门。临行那天,父亲特意从村里的供销社买了一块二两重的红糖,塞在我的挎包里:"儿啊,部队苦,含块糖暖暖身子。"

新兵连是个熔炉。新兵连长是个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老兵,姓赵,我们都叫他"赵老虎"。他身高不足一米七,但嗓门特别大,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出现在操场上:"同志们!军人要的就是一个'快'字,要的就是一个'严'字!"三个月里,从叠"豆腐块"到踢正步,从俯卧撑到五公里武装越野,样样都要过关。赵连长总说:"当兵首先学会吃苦,其次学会做人,最后学会打仗。"

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实弹射击。天寒地冻,我握着冰凉的枪托,手指几乎没有知觉。赵连长站在我身后:"瞄准靶心,屏住呼吸,慢慢扣动扳机。"我一连打了三发,都没中靶心。赵连长却没有批评我,而是说:"小王,你的姿势很标准,就是太紧张。打靶就跟做人一样,要稳住心神。"在他的指导下,我最后一发子弹,终于打了个九环。

1978年3月,新兵连结业,我被分到了工程二连爆破二班。刚到连队,指导员杨国强就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他个子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不紧不慢:"同志们,咱们连队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光荣集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的'大国重器'筑巢。"那时候,正是我们国家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二班班长老李,是个地道的东北大汉,人送外号"炸药专家"。他在部队干了六年,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记得第一次跟着他放炮,他特意叫我到跟前:"小王,你知道吗?咱们这活儿,一个疏忽可能就会出人命。"他手把手教我如何判断岩层、计算装药量、布置炸点。每天收工,我都要把遇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一个月下来,厚厚的一本子都快写满了。

建在大山深处的工地条件很艰苦。我们住的是用木板搭建的临时工棚,冬天冷得睡不着觉,战士们就两个人挤一张床。吃饭在简易食堂,天天是大馒头就咸菜,逢年过节才能见到点荤腥。但工地上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干劲。我们连白天施工,晚上还要轮流值班守护工地。

1979年春节前夕,工地上遇到了特殊情况。我们在挖掘一处新的洞段时,突然发现岩壁上有渗水。老李立即组织我们撤离,果然没过多久,洞顶就出现了坍塌。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他常说的"活人不能让山给吃了"这句话。经过整整一周的加固作业,这段危险的岩层终于被我们彻底治服。

当年的五一劳动节,连队组织了一次简单的文艺汇演。我们班编了个快板书,讲述施工中的趣事。那天晚上,简陋的工棚里,战士们自己搭台唱戏,连长还即兴吹了一段二胡。虽然条件简陋,但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人终身难忘。

1979年底,老李退伍了。临走时,他把自己那本记满施工经验的笔记本留给了我:"小王,带班不容易,这是我这些年的心得,你接班后用得着。"我接任班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李的笔记重新抄写一遍,还加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1980年春节刚过,连队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三个月内必须完成一个4000立方米的地下工程。这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天气多变,经常下雨,洞里不是太潮就是太干,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坍塌。

我们实行两班倒,每班12小时。三班的小张,父亲突发重病住院,他心里着急,干活就有点心不在焉。我发现后,主动找指导员汇报,帮他争取到了3天探亲假。他回来后,干活比谁都卖力,还总是主动帮别人打下手。

那段时间特别辛苦,战士们的工作服经常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我记得有一次深夜值班,发现库房里的毛巾被都有点发潮,就用炉子烤干,趁战友们睡觉的时候,一个个盖到他们身上。后来战士们知道了这事,都说:"咱班长,就是心细。"

1981年7月的一天中午,我们刚完成一段爆破作业。指导员杨国强突然来到施工现场:"小王,我看你这两天脸色不太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样,你先放下手头的活,去医院检查一下。"我一愣,自己明明好好的,但看他说得郑重,就去了团部医院。

陈干事接待了我,二话不说就带着我挨个科室体检。完事后,他看了看单子说:"没问题,你回去吧。"我觉得莫名其妙,但也没多想。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连队紧急集合。指导员拿出一纸命令:"经团党委研究决定,任命王建军同志为工程二连三排长,行政23级。"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战友们都热烈鼓掌。

第二天,指导员把我叫到办公室:"小王,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去体检吗?"我摇摇头。"组织上早就在关注你了。这两年,你工作认真负责,关心战友,处处起带头作用。那次体检,就是在进行提干前的准备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部队是个大熔炉,它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那个年代,我们虽然吃得苦、住得差,但每个人心里都充满干劲和希望。从一个懵懂的农村青年,到成为一名军官,我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也离不开战友们的帮助。

转业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那段艰苦又充实的岁月。赵连长的吼声、老李的叮嘱、指导员的关心,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正如连长常说的:"军营是年轻人成长的沃土,只要用心耕耘,就一定能收获果实。"这话,我是深有体会的。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选择,许多际遇。1977年的参军入伍,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那句"小王,去医院检查一下"的温暖关怀,依然让我感动。它不仅是我军旅生涯的一个重要标记,更是一段载入人生史册的珍贵记忆。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