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称蒙古国叫“外蒙”,他们却称呼我们为“胡扎”,为什么?

念桃说历史 2024-05-31 09:50:47

华夏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总共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大阶段,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古代中国的领土面积大小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尤其是对于封建社会来说,每个王朝所管辖的领土都不相同,甚至有时候连中原地区也难以做到完全统一。

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之中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虽然是由忽必烈建立,但却是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完成了奠基,从蒙古的广阔大草原到中原的金国和宋国,成吉思汗所带领的蒙古骑兵一步步实现了统一,外蒙古也在这时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坐上中原政权的皇位,领土理当连成一片不再有内外之分,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有一些地区还是离开祖国走向独立,我们将他们称之为“外蒙”,他们将我们称之为“胡扎”,这是为什么?

外蒙古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社会是一部屈辱史和血泪史,因为清朝政府的长年闭关锁国政策,直接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最终从1840年开始,英国的坚船利炮让落后的中国门户大开,随之而来的是鸦片的倾销与中方的颓废。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而已,英国的鸦片战争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列强的多方面侵略和领土瓜分,晚清政府的妥协开始让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关于蒙古的问题,也在内外交困的这一时期出现。

对中国近代影响最严重的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此时西方列强已经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的它们需要更多的原材料产地,所以勾结在一起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最终以中方的惨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而告终。

当时清政府正处于内外交困,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国内义和团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形势几乎要超出控制,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清政府吸取了此前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从内部改革开始,实施“新政”。

这个历史事件称之为“清末新政”,因为没过多久清朝就灭亡了,所以这一系列举动就更像是一种破碎前的挣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改革还是比较全面的,主要包括练兵,废除科举,办学堂等等,但对蒙古地区的新政落实相对较晚。

起初只是下令蒙古地区练兵,并没有具体的改革计划,一直到政策实施五年后才有了关于蒙古地区的相关法令,因为时间上难以统一,所以起步较晚的蒙古需要适应时间,但清政府却没有给出这个空隙,这是最致命的地方。

所派去的官员为了赶上清朝其他地区的进度在做法方面有些急功近利,在不考虑蒙古实际的情况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成立了大量的所谓“民用”机构,仅库伦一座城就增加了二十余处,没有适应时间,这些机关对蒙古来说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但清朝可不管这些,它甚至让蒙古自己支付了这些机关的建造费用,这种浮于表面的举措直接加深了清政府和外蒙古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只能向沙俄求助。

从1911年蒙古交给沙俄的求助信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清政府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蒙古的贵族和宗教高层直接表示,清政府的这些措施对蒙古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并且直接表示这种政策的实施是断送了蒙古人民的生计,他们对此感到十分仇恨。

也就是说,清政府这种对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错误处理是造成蒙古独立的重要内部因素。

很显然清政府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它不仅没有收敛,还加大力度,在蒙古地区设官,驻军,企图强行实施管理。

蒙古的渐行渐远

最终在1912年3月,蒙古方面的领导者致电袁世凯,在表达自己愤怒的同时阐述自己即将脱离清政府走向独立,袁世凯在接到此次电报后的回复中承认了清政府的错误行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这种态度已经是在支持蒙古独立。

我国就在这种相对极端的状态之下失去了一大片领土,当时的蒙古之所以有脱离中国的勇气,是因为背后有沙皇俄国的支持,但在1917年的时候,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皇垮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一些国家曾对失去了靠山的蒙古进行干预。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方面产生了建立“大蒙古国”的诉求,也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同时还想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援,但这样的想法最终被中国方面拒绝了,甚至否定他的独立想法,在多方压力的情况下,蒙古只能选择暂时维持现状。

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苏联并没有遵守与中国签订的《中苏协定》,苏联方面在蒙古领导人逝世之后表示支持蒙古独立,其实苏联的这种做法从很早就开始计划实施了。

早在1927年的时候,苏联就趁中国北伐战争的时候找到蒋介石,想借此机会让蒙古走向独立,但被严词拒绝了,但苏联没有罢休,甚至以平定叛乱无理由向蒙古派遣军队,虽然为了避免事情扩大而撤军,但的确对蒙古造成了影响。

一直到“二战”结束,苏联拉拢一系列其他国家给中方实施压力,通过公投支持蒙古独立,当时中方本想据理力争,但当时的情况根本就不允许,尤其是当前中国国内的形势。

第一场战争刚刚结束,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内战的阴谋也昭然于世,一场执政权的争夺战争即将爆发,而由于此前清政府对蒙古的态度,现在独立已经是必然趋势,所以我们便将这里称之为外蒙,而他们将我们称之为“胡扎”。

原因之所在

我们之所以将他们称之为外蒙,是相对于内蒙古而言所衍生的称呼,也算是给足了尊重,但外蒙却直接将我们称之为“胡扎”,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带有明确的贬义,可以翻译为不靠谱的人,这是赤裸裸的讽刺。

从外蒙的发展来看,其实它对当时的中国是充满敌意的,早在清朝时期就是如此,尤其是从独立开始,外蒙和苏联的关系非常要好,说是合作共赢,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单方面的示好,因为外蒙为了示好苏联,连自己最古老的文字都放弃了。

外蒙最早使用的是和内蒙一样的回鹘式字体,这种文字具有多样性,并且比较灵活多变,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蒙古在文字方面的滞后性弊端,也可以为字体设计者节省更多的时间。

因为这种可变形的字体都会有一个不变的结构存在,就像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一样,只需对一部分进行替换就可以衍生一个庞大的字体群,在有了新媒体手段后效率会更高,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放弃了,在独立之后,他们采用了更为接近俄语的新蒙古文。

不仅是在发音,甚至在语言规律和字形结构上都开始和苏联靠近,因为当时的苏联是唯一一个能和美国抗衡的强大国家,也是外蒙最大的靠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敢给中国人用上这样带有贬义的称呼。

从具体的语意变化来看,“胡扎”一词出现在蒙古的商业交易之中,最早也没有贬义在其中,因为当时的畜牧业的重要性不如农业,游牧民族的地位低下,他们生活受到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不稳定,通过商业交易换取生存资源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所以当时的“胡扎”是一种类似于伙计,伙伴的称呼,主要用于在交易中表达亲切感,但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外蒙不但独立,还在苏联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之下飞速发展,这意味着他不再需要低三下四地用商业贸易换取生存资源。

而在看到当时落后中国艰难困苦的现状之后,认为我们是“不靠谱的人”,从这时候开始,这个词就带上了不好的含义,但这种情况是没有维持多久的,在九十年代,外蒙最大的靠山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最大的联邦和中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这是外蒙所始料未及的,看到当下中国和俄罗斯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也不得不扭转对中国的态度,虽然在后来没有明确示好中国,但却发布文件说要重新恢复原本的蒙古文,也就是说内外蒙古之间的文字将重新互通,“胡扎”的含义或许也能重新回到从前。

无论是蒙古的独立还是语言文字称呼的变动,无论是对我国的态度还是对苏联的示好,这都是基于本国利益所做的决策,都是为了国家发展而进行的变动,顺应历史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周睿.北京政府时期外蒙古问题研究(1912-1924)[D].(null),2021.

[2]张庆.外蒙古独立中的中俄(苏)原因探究[D].(null),2020.

[3]张庆,.清末民初外蒙脱离中国的原因简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