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咱们已经详细介绍了,拓跋珪16岁复国,后燕的慕容垂是充当了幕后资本大佬角色的。
但是玩了一辈子鹰的慕容垂却没想到晚年被老鹰啄瞎了眼睛,拓跋珪在自己翅膀硬了之后,立马就反咬了后燕一口。不是瞧不起舅爷爷慕容垂你神武的一生,而是你已垂垂老矣,即便打不赢你,耗也要耗死你。只要你死了,你们家的慕容宝宝哥那就随便我欺负了。结果,果然把曾经盛极一时的后燕打得四分五裂。
强大的后燕被拓跋珪打散之后,留在河北殊死顽抗的被彻底消灭了,当时镇守邺城的慕容德南下滑台,并成立南燕。南燕后在慕容超手里亡于刘裕之手。见势不妙跑得快的慕容宝回到老家龙城又当了几年皇帝,依然被称为后燕。但因后来帝位更迭到外人手里了,再叫后燕就不合适了,便改称北燕了。
拓跋珪把慕容宝赶到东北去了之后,北魏因为忙于内部升级,所以就没怎么对北燕动粗,甚至拓跋珪还册封了慕容宝的闺女为皇后向北燕示好。那么,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北燕这些年过的怎么样呢?
话说当年慕容宝被拓跋珪赶到东北的途中,因儿子慕容会的内心萌动,在半路上就遭到一次惊险政变,虽然惊险过关,最终回到了龙城称帝,但自身实力再降一级。
然后被揍得颜面无存的慕容宝出于颜面考虑,又组织了一次反攻河北的面子工程,很明显那就是做个样子的,才被人家从河北赶到东北,这一下就能从东北反攻河北了?闹着玩呢?
结果,在兵败回龙城的路上,慕容宝这货再遭报应了,第一次回龙城是遭亲儿子的反叛,这次轮到他的舅爷爷了。慕容宝的舅爷爷兰汗觉得慕容家这点最好家产搁慕容宝手里迟早会送人,还不如便宜自家人,便杀了慕容宝和其太子慕容策以及王公大臣百余人,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
398年4月,兰汗正式称帝。
但是兰汗也是粗心大意了,或者是于心不忍了,他因为慕容宝的庶长子慕容盛是他的女婿,所以便没有杀他。反正他们的辈分关系一如既往地乱,只能个叫个的,没法整体理顺。
这个慕容盛大家应该是有印象的,当初慕容垂在关东复国的时候,十四岁左右的他便能带着弟弟和小叔叔穿越前秦的重重封锁线顺利回到爷爷慕容垂身边,是个人物。后来,还一度被慕容垂钦点为隔代接班人(后又改成前面提到的慕容会)。这样的小伙自然不会屈居人下,坐视慕容家的家产流失,所以又于这年的七月挑拨了兰汗兄弟的关系,引发他们兄弟相残,然后趁机干掉岳父兰汗,成功复国。算是再演一次他们慕容家的专属剧本了。
慕容盛复国之后,一度稳住了东北的混乱局面。燕国的国际环境也不错,因为拓跋珪娶了他的妹妹当皇后,对他这个大舅哥的能力也非常认可,态度很是友好。
但是好景不长,穷人窝里内斗多,401年8月,慕容盛的表哥前将军段矶又突然发起兵变想夺权,慕容盛虽然后发制人成功平定了叛乱,但却在作战过程重伤致死。
唉,怪只怪他们慕容家没有过好日子的命,好不容易有个能力还不错的人当家,老天就要收走。
慕容盛死后,因为他的儿子慕容定年纪尚小。时任皇太后——慕容令的妻子丁氏(从此也可以看出慕容令在燕国的地位,死了这么多年,遗孀还能被当成皇太后供着,慕容垂那么多儿子,为啥老天偏偏要收走他呢?),便又再次政变拥立了慕容垂的幼子也是自己的小弟弟慕容熙。因为啥呢?因为丁太后和慕容熙都是重口味的人,抛出叔嫂关系不说,慕容令死于370年,丁太后就算是那一年嫁给慕容令的,现在也应快50了吧,而慕容熙时年刚好虚岁17,这种老少身体联动,确实有点震三观。
初,熙烝于丁氏,故为所立
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慕容熙上位后便开始不甘寂寞地各种折腾,大兴土木且不说,还大兴刀兵,向北找契丹(原来东北鲜卑三部的宇文部)的麻烦,向东则找高句丽开战。
这也就算了,这货在生活上也是穷奢极欲。他娶了前秦的一对姐妹花,姐姐叫苻娀娥、妹妹苻训英,慕容熙对她倆可谓有求必应。不对,就算这俩姐妹不求,他也会主动去讨好她们。宠妃苻训英在六月想吃冻鱼肉,在十一月要生地黄,各种反季要求,慕容熙却要求下面的人必须办到,办不到就杀无赦。
苻氏尝季夏思冻鱼脍,仲冬须生地黄,皆下有司切责,不得,加以大辟,其虐也如此
尤为让人毁三观的事情是,苻训英得病死得早,慕容熙直接把自己哭晕了,醒来后又命人打开棺材,和苻训英的尸体干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苻氏死,熙悲号躃踊,若丧考妣,拥其尸而抚之曰:“体已就冷,命遂断矣!”于是僵仆气绝,久而乃苏。大敛既讫,复启其棺而与交接
“天生情种”跟女尸睡够了之后,命令全国的人给他的爱人服丧,谁要是眼泪和表情管理不到位,立马又特务机构就地处决。
就这样,慕容熙凭实力搞得天怒人怨了,主打就是一个我不想活了,老天你收走了我们慕容家这么多人了,赶快把我也收走吧。
407年七月,在天怒人怨下,中卫将军冯跋、左卫将军张兴等与冯跋堂兄冯万泥等二十二人结盟,表示要让领导的作死如愿。率领5000多囚徒就轻松干掉了一国之君慕容熙。
慕容熙死后,慕容云被推选为帝。因为慕容云原名高云,是慕容宝的养子(当初在平定慕容会叛乱的战斗中有功,被慕容宝收为养子),并不是慕容家的血脉,所以燕国再称后燕已经不合适了,后世改称北燕。
但很明显,慕容云是镇不住北燕的,你原本也是一个外人,你可以当皇帝,别人也可以。所以两年后又被自己的宠臣离班、桃仁杀害。
然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年扶持慕容云上位的大股东冯跋随后平叛,自行称帝。
这个冯跋其实是个汉人,家是长乐信都士族。永嘉之乱时其祖父冯和避乱于上党,后来其父亲冯安因勇武有器量而成为了西燕慕容永的将军,西燕被灭后,冯氏被迁到和龙(今辽宁朝阳)。再经过这么多年的厚积薄发,终于在东北的燕国重新站稳脚跟。
东北王这个位置轮转了一百多年,终于轮到了汉人。还别说,冯跋这位汉人还真比慕容家那帮瞎胡闹的年轻人更适合当首领。他从接手北燕之后,一直励精图治,也算给东北带去了难得的20来静好岁月。
也正是冯跋这20来年政通人和的经营管理,使得北魏一直没有把北燕列为第一梯队的消灭对象。因为你北魏没有内乱,灭你太费劲,不划算,等等再说。但是,拓跋焘无需再等多久了。
公元430年,冯跋病死,其弟冯弘逼杀冯跋太子冯翼自立为帝。然后,得国不正的冯弘因为心虚而大开杀戒,据说他杀了冯跋一百多个儿子(如果是真的,那冯跋的繁殖能力就太恐怖了),最后搞得他自己的儿子都觉得北燕国内太不安全了,潜逃到北魏去寻求国际保护。这样一来,拓跋焘还不明白事吗?于是,于公元432年启动了伐燕工程。
机会是你们自己人给的,信息是你们自己人透露的,北燕的朋友们,怪不得我们哈!
接下来的事情,简直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了,北燕活不了了。老天也救不了你,拓跋焘说的!但是为了礼貌性照顾北燕的体面,还是简单说说过程。
432年七月,拓跋焘命安东将军奚斤到幽州去征调民夫和密云的丁零人武装,运送攻城器械到和龙集合。
然后,魏军一路轻松无比地领略着北国风光,受到了北燕地方势力的开门欢迎。拓跋焘兵临和龙城下之后,立马动用三万民工挖地道围城,别让城里的人给跑了。
燕石城太守李崇等十郡降于魏。魏主发其民三万穿围堑以守和龙
八月,眼看自己要被活活憋死,冯弘派数万人主动出战,结果被打死一万多。
与此同时,北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带方、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攻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攻冀阳,全部成功拿下。
九月,北燕被彻底打残,拓跋焘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朝,同时对北燕各地人口进行迁移,你们别呆在家乡了,都给我去幽州接受监管。
当然,北燕虽然整体死亡了,但依然还有一些局部的火星子尚存。比如冯弘的嫡子冯崇原本应立为太子,但冯弘想用慕容氏代替其嫡妻王氏的王后之位,所以便将冯崇调去镇守和北魏接壤的肥如(卢龙县)了。肥如当时就还没有沦陷。
但是正因为眼看北燕活不下去了和内部的权力矛盾,冯崇的同胞弟弟冯朗和冯邈在北魏来犯的时候,偷摸着跑出去了,主动劝说冯崇投降北魏。
十二月十九日,冯崇派冯邈前往北魏沟通投降事宜。
然后在次年二月,双方谈妥。冯崇被封为辽西王,食邑为辽西十郡,还有独立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权,相当于一个藩王。而冯朗也因为“思想正确、带头组织迁移户口”后来在北魏混到了刺史高官,赐爵西郡公。
世祖平辽海,熙父朗内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
434年正月,冯弘遣使请和于魏,拓跋焘不许。外交桌上要凭实力说话的,你冯弘不配投降。
闰三月十八,冯弘再派使者上疏北魏请罪,求当藩属,并贡献了自己的幼女表示诚意。
辛己,燕王遣尚书高上表称藩,请罪于魏,乞以季女充掖庭;魏主乃许之征其太子王仁入朝
这次,拓跋焘终于同意了。老冯呀,求人要先送礼,这规矩你咋早不懂呢?拓跋焘要求北燕把太子和那个小闺女都赶紧送过来,结果冯弘只送了闺女没送儿子,拓跋焘白得一个小姑娘后,又在6月份再度发兵攻打了北燕。干啥去了呢?帮北燕收割麦子去了。
435年七月,抢劫上瘾的北魏又由拓跋丕带队去和龙掠夺了六七千人口。
秋七月,田于棝杨。己卯,丕等至于和龙,徙男女六千口而还
436年,北燕因为受不了北魏一年一度的重度轮奸,终于亡国了。
至此,纠缠已久的魏燕恩怨明面上已经划上了句号。但是,命运之神永远不会让历史的剧本这么单调的,它在北魏灭北燕的过程之中,悄然埋下了伏笔。
比如拓跋焘在435年那次人口抢劫中,俘获人员之中有一个姓常的小姑娘,这个常姑娘后来成为北魏太子的乳母,并慢慢发展成为了北魏的实权政治人物。因为拓跋珪立下了死规矩“子立母死”,太子从小就没有母爱的情感寄托,只能慢慢把保姆当亲妈对待。
比如前面提到的冯朗,他在七年后生下了一个小闺女,这个小闺女最后成为了北魏历史上最著名的太后,拿捏你们拓跋家的皇帝那都不带有任何阻力的。
比如冯弘进贡的那个小闺女,被你拓跋焘册封成了左昭仪,最后跟常保姆、小侄女上演一幕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成为文明太后前期的重要铺路人。
历史经不起任何预设,它总会在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中去寻找出口和制造惊喜。拓跋焘灭了北燕,但也从北燕引进了三个将来改变北魏历史的女人,堪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