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天津“福尔摩斯”
自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颖每日跟进疫情动态,向中心领导提出整合资源并成立涵盖流调、信息、消杀等31个作战单元。天津出现病例后,统筹指挥现场,带领团队深入红区调查、判定追踪密接、标本采集检测、开展终末消毒,摸清感染源头和路径,跑在病毒前采取管控措施。 出于专业敏感性,当天津动车客车段发生病例后,张颖立即意识到其职业特殊性带来的巨大传播隐患,深夜带队火速赴现场开展排查,发现2名确诊病例;大年三十凌晨迅速封控该车间。为控制社区传播,在全国率先提出集中隔离密切,并拿出隔离点建设标准。每5天分析研判疫情趋势,提出“扩大监测范围至湖北省”“飞机火车出现病例整机整车厢集中隔离密接”“病例所在楼门整栋集中隔离密接”“保特1米社交距离”“防着别人不如保护好自己”等防控措施,均被政府采纳。经测算,天津市至少减少发病近3000例,节省直接医疗费用1.3亿元。针对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学校等起草近100件复工产复课防控指南,并给予培训指导。成效显著,参加央视《新闻1+1》连线讨论疫情防控,被网友誉为“福尔摩斯”,曾获得天津市“最美抗疫人物”之“最美逆行者”和“天津好人”称号。 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张颖先后到大连市、沈阳市和瑞丽市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源追溯、管控圈划分与分析评估研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推广天津防控经验,同时将各地先进防控经验与教训也引入到天津,不断借鉴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0 2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积极推进科研创新
张颖在全国率先主持建立传染病社区监测新模式,以弥补哨点监测的不足。将传染病监测前移到社区,开展流感、腹泻和百日咳等症状监测,逐步将更多病种纳入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症状预警,并与药店相关药物销售相结合进行综合指数判定,与哨点医院被动监测相比,能提前一周发现异常信号;同时,相关研究取得多项全国领先科研成果。 2010年起,张颖组织在天津全市近280家预防接种门诊开展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主持建设3家预防接种规范化操作培训基地,实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培训模式。领先各省推出“一苗一案”制定各类疫苗接种方案,建立预防接种与传染病预防科普宣传基地,如学校、社区等,通过走进社区和学校宣传模式,让群众了解掌握传染病个人预防知识,同时积极参与预防接种工作。 0 3做科研转化的践行者
张颖多次参与不明原因猝死、鼠疫、SARS、猪链球菌、H5N1禽流感等现场处置,阻断疾病传播。百日咳监测工作被国家疾控中心和部分省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建立起京津沪渝粤监测网,同时五个省市共同开展关完成百日咳血清学监测和检测阈值评价课题研究。2009年起,承担科技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治”天津片区项目,建立发热出疹、腹泻和发热呼吸道等症状群监测检测平台,提升新发传染病发现能力,掌握不同季节、人群、地区传染病病原谱分布和疾病负担,为防控策略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并为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和流感等重大突发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开展传染病监测系统应用评估,修订监测标准,提升敏感性与准确性;制定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动物致伤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