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提鲜还是“科技狠活”?被泼尽脏水的中国味精,真的很冤

诗翠的手记 2024-08-15 11:39:32

有一款神奇的调料,居然能让濒临倒闭的餐馆起死回生,甚至还能在同行中一骑绝尘,得到无数食客的好评与青睐。然而风水轮流转,它在巅峰时期又被扣上了“有毒”的帽子,甚至被传是科技与狠活的最佳代表。

还有西方媒体说,长期摄入这种调料会患上“中餐馆综合症”,最终会引发心脏问题。这款调料究竟是什么来路,为何所到之处都能掀起巨大波澜?点个赞,咱们继续往下看。

不管是老北京人,还是去游玩的外地游客,都会对当地的炒肝儿赞不绝口。而最早将它做成生意的店铺,就是北京的会仙居。用鸡架和口蘑打底,熬出浓郁的汤汁,再加上猪肝和大肠一通乱炖,共同塑造出这道老北京传统美食。

当会仙居的名号越来越响之后,其他餐馆也动起了脑筋,他们也想复制出这种大爆款,试图杀入炒肝儿市场中分一杯羹。然而现实很骨感,厨子们很快发现自己照着同样的路数做不出这个口味,纷纷都败下阵来。

然而此时却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餐馆后来居上,他们做出来的炒肝儿甚至比会仙居还要好吃。这家名为天兴居的老饭馆,不仅能做出和会仙居差不多的口味,而且其中还多了一丝鲜味儿,让食客们食欲大动,一时间风头无两,引得无数美食爱好者争相打卡。

据传,他们之所以能突出重围,就是因为在汤底中加入了大量的味精。一开始,大家并未留意,毕竟这种传统调料已经在中国活跃了几十年,不少家庭也都在放心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味精逐渐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毒调料”,老百姓纷纷谈之色变,就连炒肝儿都不敢去吃了。

从90年代末开始,中国人的饮食目标就从吃饱变成了吃好。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健康就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在这个节骨眼上,味精就成为了大家竖起的反面典型,从调料届的神仙顶流跌落谷底,甚至被扣上了“致癌”的高帽子。

在这场调料界的巨变中,美国人可谓是功不可没,毕竟最早关于味精的差评,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1968年,美国的某个顶级医学期刊率先发难,说许多人在中餐馆就餐后,都会爆发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在这篇所谓的“读者来信”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春秋笔法,既没有实证研究,也没有数据支持,仅凭一些身边人的描述和反应,就把美国的中餐馆钉在了耻辱柱上。

一时间,中餐被包装成了比砒霜还可怕的“毒药”。坚持服用不仅会引起肌肉麻痹,甚至还会心悸、呼吸困难。从皮肤到呼吸道,从肠胃到心脏,就没有一个地儿不受影响。

不仅如此,文章还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国人最常用的调料--味精的身上。再加上一些美国媒体的刻意引导,让大家认为之所以会出问题,都是因为这款调料在其中产生的恶劣影响。很快,欧美国家就掀起了对中餐和味精的抵制,就连不少华人都受到影响,吃个家乡菜都只能偷偷摸摸的去,生怕遭受到周围人的白眼。

仅仅一年之后,味精身上的恶评被彻底坐实。美国科学期刊直接用一整篇报道,来“证明”了它确实是毒调料。原因是其中所添加的谷氨酸钠,会对人体带来超强的副作用,之前说的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实际上都是这种添加剂所导致。因此他们直接发出倡议,在烹饪过程中避免使用味精。

然而一向在科技领域头脑清醒的美国人,此刻却仿佛集体犯了糊涂。要知道,谷氨酸钠并非是一种能让人谈之色变的添加剂,而是在不少食材中天然存在的物质。甚至我们日常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都会释放出谷氨酸钠。仅凭这一理论就将味精钉在耻辱柱上,这可真是欲加之罪。

至于他们所说的各种不良反应,其实是钠和盐分摄入过多的身体反馈。即便是普通人出现了这些症状,只要清淡饮食,多喝水,自然会有所缓解。虽说事实如此,但是在不断的舆论打压下,味精依旧成为了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东方调料”,即便是一些国人,都开始了对它的轮番攻击。

然而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一件事儿,味精作为一种常见调料,虽说中国人用得最多,但却是一种实打实的舶来品。即便它“恶贯满盈”,该因此受到攻击的也绝不是中餐,而是另有其“人”。

因为一种调料,就能让中餐陷入世界范围内的信任危机。不仅爆出了“中餐馆综合症”这样的名词,甚至还出现了一批受害者现身说法。然而讽刺的是,这种调料不但不仅不是中国特产,就连专利都在别的国家手里。

说起味精,它的名声可谓是坐上了过山车。几十年间,它在巅峰和谷底间起起伏伏,身上被泼的脏水不计其数。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种神奇调料并非中国人发明,而是来源于咱们的邻居--日本。

早在1908年,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就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仅仅是两道传统的日本菜,就让他醍醐灌顶,做出了后来风靡全球的调味料--味精。要知道,作为四面临海的岛国,日本人对于海鲜的开发已经到了极致。尤其是柴鱼片和海带汤,已经成为了当地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然而池田却在这两道寻常的菜肴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地方。作为一个味觉灵敏的化学家,他发现这种海鲜菜肴中有种特殊鲜味,和其他的酸甜苦辣都不相同。后来猜得出结论,是海鲜中的蛋白质形成了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成分,入口后才有了这种咸鲜感。

一段时间后,他成功从海带中提取出这种物质,又惊喜的发现可以它不仅溶解性好而且易于结晶,可谓是做调料的天选之才。将工艺流程标准化之后,池田果断申请了专利。

一年后,他和铃木三郎合作,共同开始了产业化经营。至此,一款名“味之素”的调料横空出世,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款品牌味精。仅仅12年的时间里,他们就把这款商品卖到了全亚洲,并把中国市场开发到了极致。

当味精走进了千家万户之后,不服输的中国人也开始奋起直追。一些民族企业率先打破了日本人的技术壁垒,他们做出来的中国味精直接吊打味之素。很快国货就后来者居上,一举占领了全世界80%的味精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一家河南企业功不可没,直接把产量做到了世界第一。不过,它也因为自己的优秀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还让经营者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

从调料大王到“卖身还债”,莲花味精究竟经历了什么?30年的销量冠军,曾经的味精第一股,却在一夜间跌落神坛,就连厂长都成了老赖。有人说,他们是输给了“味精和鸡精的舆论战”,也有人说是乱投资导致自食恶果。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揭晓这个谜团。

在90年代的河南项城,莲花味精厂是比政府部门还要“铁饭碗”的存在。谁家要是有个孩子在厂里上班,十里八村的媒婆都会倾巢出动,争着介绍对象不说,条件还能随便开。

这也不能怪大家太疯狂,毕竟厂子的效益确实可观。年产量12万吨不说,还一度销往全世界30多个国家;98年成功上市,直接组建起了7个亿的资金链条。在这样的强大背景下,每个员工都收入不菲。在人均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的时候,厂里的普通员工都能工资收入破千。

然而从2003年开始,全国关于味精的负面消息就层出不穷,一时间,莲花味精也被消费者所抛弃,造成了建厂以来的首次亏损。随着味精的口碑一落千丈,以太太乐为首的鸡精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更健康的旗号占领市场,将味精逼到了绝路上。

然而,莲花品牌也并不无辜,他们的两任厂长,都搞不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首任厂长李怀清,在品牌巅峰时期进驻医疗和服装等行业,本想遍地开花,却进入了全面崩盘的死胡同。

等到哈佛博士夏建统入驻莲花,他的野心更大,直接把触手伸向了农业、金融、大健康等多个领域。而他的结局比李怀清更惨,不仅一度要卖掉品牌维持生计,后来还成为了多家法院认证的“老赖”。直到夏建统在2021年被正式批捕,这场轰轰烈烈的投资大戏才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莲花的节节败退中不难看出,鸡精行业对它的冲击只是一小部分。靠着强大消费者基础和资金优势,他们完全可以用新产品研发和舆论手段扳回一局。是两任经营者的好高骛远,才真正让品牌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大家是否同意小编的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