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①
②
前面两篇算是预热,下面才是正文~~
一、简介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Ki-1)是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研制的一款重型轰炸机,也是日本陆军航空部队的轰炸机之一。
该机于1932年开始设计,1933年首飞,至1936年共生产了118架。
它曾参与侵华战争,在使用中暴露出速度慢、故障多、出动率不足的问题,前线部队评价并不高,不久之后即被1936年设计研发的九七式重爆击机(Ki-21)取代。
二、研发背景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讲述过日本国产重爆击机的开端——川崎 八七式重爆以及它存在的问题。最终,八七式重爆仅生产了28架就结束了,这点产量勉强仅能装备两个轰炸机中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陆航计划进行扩军,此时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轰炸机以替代川崎 八七式重爆。
由民间募集资金购买的爱国一号(德国容克K 37)轰炸机在使用中获得了部队的良好评价。日本陆军将测绘并对该机进行仿制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三菱重工,三菱重工之前仿制过九二式重爆击机,对大型全金属战机设计和制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932年4月,日本陆军要求三菱公司开始研发八七式重爆击机的后继机型,并提出了以下性能要求:
常用高度2000米~4000米;在3000米高度,最大平飞速度要达到每小时240公里;可以搭载1000公斤炸弹。在削减燃料的情况下,可以搭载1500公斤炸弹。全装备质量在7500公斤以下。乘员4人(坐席6个,其中3个为机枪射手坐席)。使用两台发动机,地面上发动机最大800马力,在单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以单发进行水平直线飞行。配备3挺7.7毫米旋转机枪用于防御。
陆军要求三菱在1933年3月末前,完成2架原型机。
三菱仿制的容克 K37,后来被日本陆军定型为Ki-2 九三式双发轻型爆击机(后文再写),载弹量只有500公斤,达不到军方载弹量1000公斤的设计要求。
三菱重工仅仅仿制容克 K37是不够的,要在容克 K37的基础设计上,为了将载弹量扩大到1000公斤,就必须使用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提升动力,同时扩大机身增加负载能力,这个产物就是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它是日本陆航Ki(日语:“キ”)系列战机的第1号。
三菱公司指定仲田信四郎为主设计师,本庄季郎、小泽久之丞,田中治郎辅助设计。三菱公司的设计思路如下:
1、机身结构参考德国容克 K-37双发轻型轰炸机进行设计,沿用九二重爆的大型机经验。
2、投弹手与飞行员通过目视联络,并配备传声管作为备用手段。
3、为了防止被敌弹击中,燃料箱需要分散配置。
4、为了便于使用铁路运输,该机可以从翼根处拆解为几部分。
这是一架全金属双引擎飞机,在容克K37的基础上做了扩大和改进,使用下单翼布局,典型的容克波纹铝合金蒙皮。主起落架是固定式的。该发动机原计划采用700马力的三菱 B-1发动机(即后来的Ha-2-II型),但发动机开发被延迟,第一台原型机实际安装了两台从英国进口的劳斯莱斯(Rolls-Royce)Buzzard 发动机。
1933年3月,一号原型机完成,飞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在3000米高度,最大飞行时速为220公里每小时,虽然没有达到陆军240公里每小时的设计要求,但陆军急于获得能够取代八七式重爆击机的新型轰炸机,因此立即正式定型为九三式重爆击机。
顺带一提~~
爱国二号,道尼尔 水星(Dornier Merkur),可以看到水星的机身结构与八七式重爆(Do.N)十分相似。
同一时间,爱国二号,即德国道尼尔 水星(Dornier Merkur)则继续由与道尼尔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川崎公司进行仿制,我个人认为,这是日本陆军在三菱研发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做的一个备份方案。
三、主要性能以下是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的主要性能:
可以看到,三菱 九三式重爆与设计原型容克 K37相比,机翼面积从54平方米提升到90平方米,几乎是原来的两倍,机身质量也从2.6吨提升到4.8吨,满载质量从4.5吨提升到8.1吨,几乎也是原来的两倍。但是,至关重要动力却仅由K37的1180马力提升至1400马力,动力的提升明显不足,这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首先,当一个发动机失效时,三菱 九三式重爆无法以单发直线飞行,没有达到军方提出的设计要求。不过,因为军方急于得到一种替换用轰炸机,这个对于战场生存性至关重要的设计要求就被忽视了。在实际战斗中,单发受损的九三式重爆只能迫降或坠毁。
其次,发动机动力不足也带来了该机飞行速度不高(每小时220公里)、操作反应迟钝的附带问题,而使用1000马力发动机的意大利BR.20轰炸机的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几乎是九三重爆的两倍。
四、装备部队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于1934年春季开始装备部队,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月26日,日本陆航派出6架九三重爆空袭中国廊坊(位于北京(北平)南侧),这是该机首次参加实战。
“飞越娘子关的重爆队”是一张由日本发行的明信片,描绘了8架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编队飞越中国娘子关领空的画面。
九三式重爆1型
之后,九三重爆被用在了很多地方,但由于其水冷发动机故障频发,作战出勤率低,性能落伍,因此日本陆航对这种轰炸机的评价不高。
九三式重爆发动机维护
由于上面这些原因,在1936年,当三菱 九七式重爆击机(Ki-21)原型机即将问世时,九三式重爆击机的生产就停止了。两种型号(1型与2型)一共生产了118架。
不过,因为三菱 九七式重爆击机的全面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虽然日本希望从德国进口亨克尔He 111轰炸机,但德国军方拒绝出口,日本不得已去意大利进口了100架(注1)菲亚特BR.20型重型轰炸机,日军称其为伊式重爆击机(日语:イ式重爆撃機)以弥补前线部队缺乏重型轰炸机的缺口。
注1:日本陆军下了100架的订单,实际上只进口了85架。1938年1月到货。
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从前线退役后,被用作全国各地航空学校的训练轰炸机。
五、衍生型号三菱 九三式重爆击机共有两个型号:1型(Ki-1-I)和2型(Ki-1-II)。
九三式重爆一型,注意其敞开式座舱、固定式起落架没有配备整流罩
1型是第一批生产的型号,共生产了70架。
从第71架量产机开始改进为2型,主要改进内容如下:
九三式重爆2型,转用于滨松飞行学校训练机
1、更换发动机,改用英国劳斯莱斯公司的800马力发动机,并降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
2、将驾驶舱挡风玻璃向后延伸到射手坐席,减小风阻。
3、主起落架改为单支柱式,并采用与发动机整流罩融为一体的轮罩以减小阻力。
4、主翼前缘的波纹铝合金改为平板形状。
5、机身下方的机枪炮台改为采用推出式的设计。
改进后的九三式重爆击机2型的速度与巡航性能略有改善。
九三式重爆击机1型与2型合计,总生产数量118架。
~(全文完)~
推荐阅读:
动图出自《银河护卫队3》~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请点击收藏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