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两场大仗,55年授衔毛主席钦定:仅次粟裕

正观历史 2024-01-09 12:08:49

1955年,在进行授衔仪式时,毛泽东特别强调让徐海东排在第二名。这样的做法让当时很多在场的人都不理解,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带兵打仗,还缺席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两场大仗,凭什么位列第二?

对此疑问,毛泽东只回答了一句话:

“有功于国家,开国大将第二名必须是他。仅次粟裕”

一、出身贫寒,早年投身革命

徐海东,1900年生人,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上过学的徐海东在1925年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就已经做了11年的窑工苦力。加入共产党的第二年,年富力强的徐海东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这样算起来的话,徐海东的资历算是比较老的了。

刚开始的时候,从未接触过战争的徐海东对于战争还没有全面的了解,面对四倍于自己的敌人时,他没有丝毫恐惧,带着自己的一个连队死守阵地一天一夜,最后还将敌人几乎打散。经历过这场战斗后,年轻的徐海东浑身沾满了鲜血,有自己的、也有敌人的,护士都不敢上前帮他包扎。

大革命失败后,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徐海东回到家乡,他组织起农民自卫队并担任队长。随后,徐海东带队参加了黄麻起义,在后来建立鄂豫皖苏区的过程中,他先后担任中共区委书记、赤卫军大队长等,可以说是在早期投身工农产主义事业中做出很大贡献的一位人物了。

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字也不认识多少,但是徐海东似乎是天生的作战高手,没有接受过军校系统教育的他在带兵打仗方面很有天赋,常常出奇制胜。

在徐海东的带领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队伍获得了很多成绩。在多年摸爬滚打的过程中,徐海东的才能逐渐显露,一步步成为工农红军的高层将领。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处境还是比较艰难的,但是徐海东从没有放弃过努力。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他和战友们一起重新组建起第26军,并担任副军长。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徐海东带领战士们在大别山区和敌人进行作战。当时,因为徐海东作战勇猛,被当地的地主老财和国民党部队称为“徐老虎”,避之唯恐不及。

后来受到国民党的威胁,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当时徐海东正担任25军军长,他们的任务是北上牵制敌人主力,徐海东带领战士们一边行军一边与敌人进行周旋。途中25军在独树镇地区和敌人交火,当时在这里负责拦截红军的国民党部队有上万人,在缺粮少兵的情况下,徐海东带领先头部队硬生生从敌人的防线中撕开口子,让大部队顺利通过。

当时徐海东的这一行动是蒋介石所没有预料到的,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也让蒋介石注意到了徐海东这位人物。所以在后续的作战过程中,徐海东每次遇到的敌人实力都相当强悍。在徐海东的带领下,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计划被打乱,很好的干扰了敌人的战斗部署,从而促进长征更快推进。

可以说,当年如果没有徐海东的努力,长征就不能在两年的时间内结束。在后来的战斗中,红25军在徐海东的带领下一路从陕西打到甘肃,后来又成为最先完成长征的部队。和陕北红军会合后,徐海东服从组织安排,担任红15军团长。

二、身先士卒,英勇作战

从刚开始参加北伐战争的时候开始,徐海东在参加战斗的时候始终都是身先士卒的,他始终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带领战友们一起取得胜利。在打仗过程中,徐海东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带头冲锋的,打起仗来是出了名的不要命。为此,他也多次受伤,曾经有好几次都被医生从鬼门关救回来。

他不仅作战勇猛,在排兵布阵方面也很有天赋,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徐海东善于观察、学习,这为他在作战过程中的战略安排提供了很多思路。1932年冬天,当时徐海东身边只有两个团,而他需要面对的是敌人武装到牙齿的两个师。

战斗打响后,有人见久攻不下便提议撤退,但是在徐海东看来,他们已经没有撤退的余地了。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他们一旦撤退,兄弟部队就会更加危险,所以他们只有一个选择。

做好准备后,徐海东把身上的棉衣甩掉,光着身子进行战略部署:

“我带着特务连正面冲锋,两个团从两翼包抄过去,你们俩完不成任务就提着脑袋来见我,我完不成任务我也提着脑袋来见你们!”

说完,徐海东举起大刀就向敌人阵地冲去,在漫天大雪中,徐海东犹如战神降临,带领着战士们将敌人全都打散。战后,徐海东的事迹在军中广泛流传,人人赞叹“徐老虎”真是名副其实。

1934年11月,徐海东接到命令带领部队向陕南、伏牛山方向转移,在行军途中受到敌人阻击,徐海东带领战士们进行了三次冲锋都没能突破敌人的包围。后来在经过短暂休整后,徐海东找到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商人,这才逃出包围圈。当时的敌人就像狗皮膏药般咬着不放,逃出包围圈后,徐海东正在和军指挥首长开会,突然传来枪声,徐海东二话不说拿着枪就加入战斗中。

在这场遭遇战中,虽然最后敌人被击退,但我方也伤亡惨重,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皮打进去,又从后颈穿出来。徐海东当场昏迷,在后来的救治过程中徐海东整整昏迷了四天。当时徐海东几次被认定已经活不过来了,后来在医生的努力和他顽强的意志下,终于是苏醒过来了。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大难不死的“虎将”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当初红军长征刚刚结束的时候,为了给部队战士们购买冬装和口粮,毛主席还向徐海东所在的红25军写过欠条。得知消息后,徐海东二话不说就安排人马将银元送至中央红军驻地。后来毛主席想起这件事情还提到:

“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元钱,为革命帮了大忙呢!”

1936年,中央决定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徐海东和程子华的红15军团负责进攻太原,将阎锡山“赶出去”。结果不出所料,徐海东在战斗中顺利拿下太原,唯一损失的就是在战斗过程中丢掉了两颗门牙。

抗战全面爆发后,徐海东带领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在晋察冀边区展开的反“八路围攻”和在晋东南地区展开的反“九路围攻”战斗,特别是在町店一战中,徐海东指挥部队取得全歼日军一个联队,毙伤敌近千人的重大成果。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首次大捷,这场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斗是115师在林彪指挥下胜利的,而当时徐海东正担任115师344旅旅长。战斗前夕,徐海东带领部队向华北前线挺进,赶赴平型关参加围歼敌人板垣师团的战斗。

战斗过程中,徐海东带领687团从左翼突击,杀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一天苦战,687团与兄弟部队共歼灭日军一千余人。在之后的时间里,徐海东带领部队在山西一带活动了半年之久,从山西打到河北,经常为了赶路整夜不睡觉。正因如此,徐海东的身体到后来的时候一天不如一天。

三、积劳成疾,退居二线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铁将军”在抗战的关键时期却病倒了。1939年,正在作战后报告的徐海东突然口吐鲜血晕倒在地。经过医生的诊断后,徐海东被告知已经不适合再继续进行作战了,需要静养。

在延安休养期间,徐海东趁此机会进入马列学校进行学习。经过短暂休整后,徐海东就准备收拾东西继续回到岗位上工作,但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安心静养。

对此,一向温和的徐海东坚决反对。他心里清楚,抗战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修养,那他和“逃兵”有什么区别。对此,徐海东意见很大,不愿遵医嘱,坚持回到连队指挥作战。经人劝阻无果后,徐海东于1939年9月跟随刘少奇到华中地区参加战斗,12月还指挥部队进行了反“扫荡”作战。

后来这件事情被毛主席得知,他给徐海东发来电报“精心养病,天塌不管”。即便是毛主席已经下命令了,但徐海东还是坚持在前线指挥。后来,徐海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一直坚持到1946年,中央决定派徐海东到大连养病。在中央的强制要求下,徐海东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战场,回到后方进行休养。

1955年筹办授衔仪式时,毛主席审查大将名单时做出特别指示

“徐海东有功于国家,大将第二名必须是他。”

当时徐海东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特地找到周总理,表示:

“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受之有愧啊!”

对此,周总理只回答了一句话:

“海东同志,授你大将军衔,不高也不低,正合适。”

从北伐到抗日,徐海东身经百战,10年9次负伤,全身共17处弹痕。大革命时期,他的家族里出了66位烈士,可以说是满门忠烈。解放后,徐海东拿出自己养病金和子女的积蓄为家族牺牲亲人修了烈士墓。

抗战胜利后,徐海东将军继续致力于军队的建设和国家的安定。他在战争岁月中培养了许多德高望重的优秀将领,为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直至他的晚年,徐海东将军仍然不忘初心,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被誉为“民族的脊梁”。

回首“徐老虎”的光荣事迹,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书写了一曲曲英勇赞歌。他的名字必将载入史册,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 阅读: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