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等地出现非洲大蜗牛,专家不让摸也不让吃,只能看着它泛滥?

鱼缸里的假山 2024-05-14 23:25:04

在持续多日的强降雨过后,广东广西等地的街道上,爬出来很多拳头大小的大蜗牛,被各种媒体传播后,各路专家紧急出来提醒,遇到这种大蜗牛千万不要吃也不要摸!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引起轩然大波的蜗牛正是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其实两广地区的朋友对这种大蜗牛并不陌生,它们因体型巨大、繁殖力强以及适应能力极强而闻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入侵物种。据报道,中国的第一只褐云玛瑙螺发现于1930年在厦门大学,当时一位新加坡华侨偶然带回了一些这种螺的幼体和卵,随后这种螺就在厦大安家落户,并以此为根据地迅速扩散传播。

褐云玛瑙螺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是雌雄同体,可以进行异体交配。通常在5个月左右它们就开始交配产卵,一次产卵数可达100~400枚,7年的超长寿命让它们可以轻松繁衍出庞大的数量。

褐云玛瑙螺以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为食,它们几乎不挑食,超过500种植物都在它们的食谱里,包括许多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它们的饭量还很大,能迅速吃光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和花卉。它们的啃食行为会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彻底毁坏。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还会捕食小蜗牛、蛞蝓、蚯蚓等小动物,最终取代本地蜗牛种群,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中国人对入侵物种都有一种误解,认为都可以靠吃来消灭它们,然而对于这种大蜗牛来说,却是万万吃不得也碰不得的。

褐云玛瑙螺有“毒王”的称号,2006年,广州市曾爆发过一起较为严重的鼠肺线虫病疫情。据报道,该市有多名居民因食用未彻底煮熟的野菜和河鲜而感染鼠肺线虫。调查显示,这些食品被褐云玛瑙螺的粘液污染,而这种蜗牛是鼠肺线虫的重要宿主。

2018年,海南省某地区的一户农民家庭,在自家菜园采摘蔬菜后,未能彻底清洗干净便生食,导致全家五人同时感染了褐云玛瑙螺引发的鼠肺线虫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和颈部僵硬等症状,经过医疗处理后才逐渐康复。

2020年,福建省某小学爆发了一起小范围的鼠肺线虫病疫情。学校食堂在采购野生蔬菜时,未能彻底清洗干净,结果有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感染。

非洲大蜗牛体内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体,其中包括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威胁的鼠肺线虫。人类一旦接触或食用受感染的蜗牛,极有可能感染这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蜗牛的粘液中含有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感染。特别是儿童和皮肤敏感人群,更容易因接触蜗牛而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此外,褐云玛瑙螺还能携带管圆线虫,这是一种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的寄生虫。感染管圆线虫可能导致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隐患。

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无法完全保证这种蜗牛体内的所有病原体和寄生虫被杀灭。误食未彻底清洗或处理的不安全蜗牛,极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寄生虫感染。

面对这种外来入侵的大蜗牛,当然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泛滥。定期在蜗牛出现的区域进行人工捕捉和清理,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蜗牛活动频繁时进行捕捉,效果更佳。

此外,在农田和花园周围设置物理屏障,如铜条或砂纸,可以有效阻止蜗牛进入。这些材料对蜗牛的运动造成障碍,从而减少其对植物的危害。

在蜗牛密集区域,我们也可以适量使用杀螺剂,如铁磷酸盐,可以有效控制蜗牛种群。有些基于天然成分的生物农药,如含有乳酸菌或特定真菌的制剂,可以对蜗牛产生致命作用,同时对环境更为友好。

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对广东、广西等地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还是可以有效控制这一入侵物种的扩散的,当然,专家的劝告还是听的,大家遇到这种大蜗牛,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定要敬而远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