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昕昕
编辑 | 昕昕
前言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众所周知,姜子牙的鱼钩连饵都没有,他的目标自然不在河中的鱼,实则为周文王姬昌。
可遇到姬昌后,姜太公却对姬昌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让姬昌为自己拉车!
姬昌为招纳贤才,不得不答应下来,拼尽全力也才拉了800步,这时,姜子牙开口了:
“今日大王载姜尚八百步,姜尚便保大周800年江山。”
可姜子牙的话真的应允了吗?
吉卦预贤才西周初年,中原诸侯林立,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是位于中原的殷商和西部的西岐,殷商王帝辛原本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继位后南征北战,大大扩张了殷商的疆域。
帝辛个性刚猛,善于征战,深得军民拥戴,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帝辛遇到妲己后,整个人就变了,他变得骄奢淫逸,酗酒无度,残暴杀戮百姓,民心渐渐离散,国力日衰。
不过西部的西岐国日渐兴盛,西岐的周文王刚毅善良,爱国爱民,深得百姓拥戴,他勤俭治国,简约用田,光大了祖父周太王和父亲季历积累的业绩。
但看到衰败的周朝和商纣王昏庸无道肆意残害百姓后,周文王就决定推翻帝辛,为天下的百姓建立一个和平的国家。
于是周文王就开始谋划伐商建国的大业,可西岐的国力尚不足以和殷商抗衡,周文王只能隐忍积蓄力量,收拢人心,等待时机。
周文王知道,要完成伐纣大业,最重要的是人才,他需要一个像伊尹辅佐成汤那样的绝世奇才,既能制定战略方针,也能统帅军队,在合适的时机一举消灭殷商,建立新王朝。
为此周文王四处招揽贤才,他在西岐境内发出告示,召集野外贤士,许多贤臣响应号召,纷纷前来归附。
但是周文王还未满足,他期盼的是一个全天下最有智慧的贤才,能助他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一日清晨,周文王在出狩前为自己推演卦象,卦象显示出一个有翅膀的似虎非虎动物,周文王大惊,这是吉兆!他将会在渭水之滨遇见贤才,周文王大喜,立即前往渭水寻访。
大臣散宜生劝文王发榜海内,以官职厚禄招贤,文王不听,他认为真正的奇才只会对君王亲自下拜才肯尽心辅佐。
文王来到渭水,沿岸寻访数月,也没找到卦中的贤才,散宜生的忠告似乎不无道理,毕竟渭水绵延千里,要逐一访寻,怕是要找到猴年马月。
就在周文王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有一个钓鱼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老人每日驻足渭滨钓鱼,可却从未见他钓上过鱼。
周文王觉得蹊跷,便前去探问,原来这老人正是姜太公。
姜太公是何人,他有什么厉害之处?
太公钓鱼,文王遇贤士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出生于殷商时期末年,其家族世居河南南阳地区,本是当地望族,姜子牙祖上数代人才华横溢,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申国,世称申侯,到了姜子牙这一代,家道中落,沦为普通百姓。
姜子牙幼时家境贫寒,为了糊口,曾做过屠夫,又曾沿街叫卖自酿淡酒,但他性情高洁,不屑为生计作伪,平日里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六艺,尤其对典籍与天文地理了如指掌,他常常自言,志不在小富,而在功成名就,甘心窘迫,也要报效天下社稷。
年轻时,姜子牙曾担任殷纣王手下官吏,他见纣王迷恋酒色昏庸无道,政事日非百姓涂炭,姜子牙上谏无门深感扼腕,遂弃官隐居不再为纣王效力。
自此姜子牙回到老家,与妻室过起隐居生活,白天看书钻研,探究天人合一之道,傍晚则与妻子漫步郊外,登高望远,吟咏怀古。
虽然生活清贫,但两口子却其乐融融,妻子时常追问姜子牙:“你虽才高八斗,却整日埋首书堆,不问政事,这又为何?”姜子牙总是微笑以对,说自己正在等待一个明君,有朝一日等那君主降临,便可尽展才能,建立太平盛世。
时光荏苒,转眼间姜子牙已然花甲之年,当他七十二岁那年,上天似乎听见了他的期盼,终于派来了姬昌。
那一年春日,姬昌准备出行寻找贤才,临行前占卜求签,卦象显示,此行能遇见一位贤达之士,可成就霸业,功勋千秋,姬昌大喜过望,立即启程出发,满心期待这位命中注定的知己。
林野间,姬昌远远望见渭水河岸白发老翁在垂钓,他好奇上前寒暄,那老人就是七十余岁的姜子牙。
姜子牙见姬昌仪表不凡,举止温润,猜测他必是善类,于是设下机锋,放出饵料,意在考验他的为人。
他手持鱼竿,却不下饵进水,任由鱼饵悬空,这就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由来。
果然,姬昌上前搭讪,两人一见如故,姜子牙诚心诚意与姬昌暢谈,倾囊相授,谈吐之间已可看出真金不怕火炼。
姬昌大为震惊,立时认定姜子牙定是卦象所说可以成就大业的贤者,当下聘为太师,欲共谋王霸之业。
姜子牙欣然应允,却提一个条件,要姬昌亲自背他回去,姬昌二话不说,欢喜背起老人家,想也不想就背着往前走去,合计步数八百步。
姜子牙感慨道:“你日后建国,我保你周朝可存续八百年。”姬昌勤政爱民的仁君作风,正合姜子牙的心意。
后姬昌确实建国称王,是为周文王,姜子牙辅佐文王灭殷,建立西周王朝,从周武王灭商开始,直到周敬王东周亡国,西周和东周合计共近八百年历史,昭示姜子牙的预言不虚。
但西周最终分裂为东西两周,如果不是周文王在背着姜子牙走路犯了一个错误,还会分裂成东西两周吗?
搞错方向注定周朝分裂姬昌背上姜子牙后,想也不想就向西方走去,未行数十步,姜子牙提示他方向错了,姬昌会意,折返向东行进。
如此折返前进,合计步数八百步,姜子牙感慨道:“你日后建国,我保你周朝可存续八百年。”
周文王搞错方向,导致周朝出现变故,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末年,最后一代君主荒淫无度、戏耍大臣,结果引发民变,直接导致西周灭亡。
东周第一代君主周平王进行东迁,都城离开权力中心,诸侯国“天高皇帝远”,行事放肆,脱离王朝统治,周天子权力越来越小,无法约束诸侯国。
周文王这次行军中的小插曲,可以说预示了周朝未来的命运,他原本打算根据姜子牙的部署行军,却在半途走错了方向,虽然及时发现更正,但这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就像周朝在建国后的发展轨迹,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方向偏离了姜子牙最初制定的蓝图,西周的灭亡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东周迁都之举进一步加剧了周王朝的衰落,诸侯们也越来越独立,周天子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权力。
如果没有这次行军中的转向,周朝是否就能遵循姜子牙的蓝图,长期稳定发展呢?这无法得知,但周文王的这次小插曲,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和预示了周朝的兴衰历程。
结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只有遇到足够出色的领导者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如同姜子牙和姬昌这样。
至于周朝800年,究竟是真的天命难违,还是气数已尽,我们其实很难评述,但周朝的存在确实对后世中华民族的发展起来了一定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