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名曰“铁佛寺”。铁佛寺得名的由来,是因为金大定七年(1167年)曾供奉过铁佛一尊,遂以此而得名。
高平铁佛寺的面积并不大,不到900平方米,但配置齐全。北端为正殿,南端为天王殿,正殿西侧有耳殿三间,院内有东、西禅室各五间。
铁佛寺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正殿“释迦宝殿”中的泥塑“二十四诸天”,因其造型独特、个性鲜明、塑造技艺高超而成为同类雕塑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这座尘封400年之久的艺术殿堂。
何为诸天帝释梵天礼佛护佛图 明 北京法海寺
诸天是佛教用语,通常是指护法天神。这些天神大多源自古印度文化中的神祇信仰,后来被佛教吸收和融合,成为佛法的保护者和支持者。
在佛教寺院中,诸天常被供奉在大雄宝殿两侧,体现了诸天护持佛教,奉行正法的职责。另外,诸天也会遵照佛陀的嘱咐,巡行人间,辅助有德人和修道者,圆满成就佛果。
诸天有几位诸天礼佛图 绢本
在佛教中,天神虽然众多,但最出名的却是“二十诸天”,也就是二十位天神。
这二十诸天分别为:大梵天王、帝释天王、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大自在天、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默天神、坚牢地神、善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
而今天盛行的“二十四诸天”,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和雷神等四位神祇,构成二十四诸天。
其中,“紧那罗”为“天龙八部”中的歌神,而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和雷神则是道教中的神祇。这也说明,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元素,体现了其兼容并蓄的特点。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何时塑关于铁佛寺中的二十四诸天的创作年代,学者们有分歧。有学者认为该组雕塑创作于金元时期,而有学者却认为塑造时期应为明代,因在铁佛寺柱头上面,发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题记,所以现在大部分的主流观点认为它是明代的遗物。
但是,随着对铁佛寺的不断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的祈慧博士却在入殿的门墩上发现有“大定七年七月十三日铸铁佛像起立重修铁佛寺……”的雕刻字迹,这就说明在金代铁佛寺就已经发生过重修的情况。所以她认为,这批泥塑不应该是明代造像,而是更早的金代造像。
解读二十四诸天高平铁佛寺中二十四诸天造像环绕于主尊释迦佛的四周,靠大殿墙壁分左右两排站立。他们身高约3米,彼此紧挨,神态各异。
现在,我们将按照一文一武,左右对称,由内至外,先东后西的方式给大家一一介绍。
A1大梵天王
大梵天,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重要神祇,也是印度教中的创造之神,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大主神。在佛教中,他是护法神之一。
大梵天的造型一般为四头四臂的形象。随着佛教东传,佛教人物也入乡随俗,从唐代开始,大梵天的形象多被刻画成中年帝王的模样。
B1帝释天
帝释天,意为“能天帝”。居于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原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成为负责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的重要神祇。
铁佛寺帝释天造型为中国后妃装扮。头部虽已遗失,但其华丽的服饰,精美的配饰,依然可以看出其不凡的气度。
帝释天作为诸天之主尊出现时,往往会与大梵天相对,大梵天为男相,帝释天则为女相。
A2大辩才天
大辩才天,又称大辩才功德天,是印度教及佛教中的重要天神。她不仅以能言善辩著称,而且也能发美音善歌咏,故又称妙音天。在佛教中,她是增长智慧与福德的女性神祇。
铁佛寺大辩才天造型为天女形象,头部遗失,有六臂,两臂上举,其余手臂残缺。她上身袒露,身披天衣,帔帛环绕,下着襦裙,腰系掩裙,仪态万千。
B2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又称光明佛母,是佛教中的护法菩萨。她常化现为天女形象,在佛教中被视为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具有护身、得财、诤论胜利等多种功德,深受信众敬仰。
铁佛寺摩利支天的造像为天女形象,头部遗失,其有六臂,两臂上举,两臂在前,一臂手握法器,另一手臂残缺。上身袒露,胸佩璎珞,肩披帔帛,衣饰精美。
A3东方持国天王~B3北方多闻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两位。其中东方持国天王,守护的国土是东胜神洲,手中的法器为琵琶;北方多闻天王守护的是北俱芦洲,手中的法器为伞。
这两位天王分列于大殿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东方持国天王以武将的造型出现,他头戴华美宝冠,面色赤红,额头隆起,蹙眉瞪眼,龇牙咧嘴,呈现愤怒相。
北方多闻天王为青年武将形象。他头戴六边形化佛宝冠,宝冠装饰的花团锦簇,蛟龙穿行于上。他面白唇红,目光刚毅,唇上有髭,颌下有髹。左手上扬,掌心托举法器,右手握拳,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
两位天王都身穿甲胄,配饰繁缛,其中肩吞、腹吞、裈甲上兽头形象非常独特。
A4日宫天子
日宫天子,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在佛教中,他被视为护法神,住于太阳内的宫殿,能生光破暗,成熟万物。
在雕塑中,日宫天子被塑造成带有头光的中年帝王像,他头戴弁冠,眉目疏朗,身穿红色长袍,内着绿色直裾,长袖过膝,双手捧帕,行拱手礼,一幅泰然自若的模样。
B4月宫天子
月宫天子,也称宝吉祥天,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月神。后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护法神之一,在佛教中象征月亮的圆满与光明。
在雕塑中,月宫天子被塑造成中国后妃的形象。在中国神话中月神的形象多为女性。佛教进入中国后入乡随俗,将印度月神为男子的形象演化成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女性形象。
雕塑中,月宫天子的头已遗失,她内着红色斜襟直裾,腰系金色腰袱,外披绿色大袖衣,左手上举捧一绢帕,右手下垂藏于袖内,将女性典雅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A5密迹金刚
金刚密迹本来是印度毗纽天的侍卫,后来转变成佛教中的护法神。“密迹”得名,来源于他能听到一切诸佛秘要之事。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和佛法,降伏外道和鬼神。
在雕塑中,金刚密迹以力士的形象出现。他所戴头冠造型盘根错节,面色赤红,瞠目张嘴,似有恐吓之厉。上身赤裸,肌肉蓬勃,帔帛环绕,下身着战裙,脚蹬兽面长靴,一幅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
B5韦驮天
韦驮天,也称韦驮菩萨,最初为印度婆罗门教之神,后来成为佛教中的护法天神。韦驮天的职责主要是保护佛法、寺院和修行者。
在雕塑中,韦驮天为体格魁伟的年轻武将形象。他头戴宝盔,面如童子,身着战甲,脚蹬战靴。双手结手印举于胸前,将金刚杵架在双臂上。姿态威武勇猛,不失赤子之心。
A6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又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佛教二十四诸天之一,源自中国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紫微大帝原是道教神祇,后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护法之一。
在雕塑中,紫微大帝被塑造成中年文臣的形象,头戴束发冠,身着对襟长袍。他面白唇红,慈眉善目,有三缕长鬚垂于胸前。左手掌心朝上横托腹部,右手竖举做行礼状。一幅仙风道骨的风范。
B6鬼子母天
鬼子母天,因其是五百鬼子的母亲,而得名。本为恶神,因喜食人子而恶名昭彰。后受佛教教化,不再杀生,转而成为妇女和儿童的守护神,象征慈爱与保护。
在雕塑中,鬼子母天被塑造成一位慈祥的中年贵妇形象。她面容端庄,目光柔和,嘴角上扬,身材挺拔,内穿斜襟直裾,外披大袖天衣,腰系环佩,垂于下裙,流露出母性的慈爱与温暖。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这期的内容将分上下两期为您呈现,感谢您的阅读。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来自侯楠山老师所著的《独冠天下·山西高平铁佛寺造像》,以及《和光静影·高平铁佛寺明塑二十四诸天》两本书籍。感谢老师们的辛苦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