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之六十七
“我想更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更加真实的中国”
——讲述真实中国的哈佛教授傅高义
2020年12月1日晚,香山论坛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年过九旬的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Ezra Vogel)以视频连线形式参会。虽是耄耋之年,傅高义仍在坚持着对中国的学术研究,牵挂着中美关系的变化。
2020年12月,傅高义在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发言
在发言中他表示,目前美中关系处于历史的低谷,这对两个国家都是不利的。双方应从高层、专业人士及工作层三个层次加强沟通。他也表示,美国不应诋毁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所做的建设性努力,比如中国在节能减排、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抗击疫情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地对待中国。
在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之际,这样理性客观的声音弥足珍贵。令人遗憾的是,这是这位素有“中国先生”之称的美国学者最后一次参加与中国有关的活动。就在19天后,他与世长辞,留给世人无限的惋惜与怀念。
2019年8月,《时尚先生Esquire》 在美国波士顿采访傅高义
1930年7月出生的傅高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温文尔雅,身上有着些许“儒者之风”。“傅高义”这个地道的中文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不仅与本名发音相近,也体现了他的人生信条,“我知道在中文里,‘义’也意味着有很高的道德标准,这正是我想追求的”。
傅高义在哈佛最初学的是社会学,研究美国家庭问题。1958年至1960年,他花了两年时间在日本学习日语并开展研究,由此成为研究日本社会的专家。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学习汉语,苦读中国历史,由此加入了这支日后影响深远的中国研究者“先遣队”。后来他曾不无自豪地说:“因为学中文非常难,想学这么难的语言的,当然是优秀的学生。所以,当时无论是国务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者,研究中国的人都是美国社会的知识精英。”
1963年,傅高义获得了一个去香港的机会,第一次踏上了中国大地。在香港生活的一年间,他开始了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的着眼于中国1949年后的全面历史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现象)。因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历史悠久,我们预测到中国与美国、世界的关系将逐步展开。我们的学者不想抵制中国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中国交流,需要掌握和了解中国,因此我们当时认为,我们的研究是任重而道远的”,傅高义在回忆时这样说。
从香港回到哈佛以后,傅高义开始着手写一本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发展情况的著作。他阅读了《南方日报》从1949年到1964年的全部报纸,为后续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1969年,他撰写的《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出版,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的过程,填补了当时美国学界的研究空白,在美国国内颇具影响。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
那时的傅高义已展现出他为人称道的研究风格。他不因意识形态冲突而高高在上地审视或批判研究对象,而是以专业学者的态度,冷静观察、客观分析。傅高义说:“尽管美国有些人非常反对共产主义,但当时我们中的大部分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并不会对共产主义反感。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不是对共产主义提出批评,而是要努力客观地去理解它,去认识这个社会的活力和发展。”
在撰写这本书期间,傅高义还在哈佛大学首次开设了中国社会学课程,主要讲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情况。当时傅高义的不少学生如杜维明等后来也成为了美国著名学者。此后,傅高义还推动了不少中美人士互访,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和温家宝对哈佛的访问。
1987年,傅高义迎来了第二个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受广东省政府之邀,他在广东待了七个月,去了当地一百多个县中的七十多个,还走访了全省十四个地级市和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实地考察的丰富经历让他对广东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一书应运而生。这本书对广东改革开放的动因、性质、过程及前景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成为外国学者全面研究中国改革的重要著作。它与20年前的那本著作前后相续,正好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广东当代史。
《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
退休之后的傅高义笔耕不辍。2011年,他在美国出版了倾注十年心血创作的《邓小平时代》,发行量超百万,引起了中西方广泛关注,被视为西方客观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经典之作。创作该书的十年间,傅高义来了中国十几次,每次都住至少一两个星期,采访了很多当事人,包括和邓小平有所接触的人、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者以及领导干部的后人等。他用丰富的史料和访谈资料,对邓小平的个人性格和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
《邓小平时代》
在傅高义看来,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决策“了不起”,是它将中国推上了飞速发展之路。1973年他访华时,中国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自80年代以来,每年我至少去中国一次,发现中国人生活得越来越好了”“中国发展这么快,我没有想到,恐怕没一个外国人能想得到”,傅高义在接受采访时感叹。
他希望通过《邓小平时代》这本书,让更多美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他写道:我希望的是,我的书出版的时机能够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去尝试更深入地理解邓小平其人和他所推行的改革,以及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我尽力客观地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
《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总编辑李昕说:“傅高义这本书应该是可以传世的。实际上,他并不是在为邓小平个人立传,而是在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立传……傅高义的历史贡献在于,他把这个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描述清楚了,他告诉你中国的道路是从哪里来,而且必将走向哪里去。”
傅高义和家人在邓小平雕像前合影
傅高义始终致力于促进美中两国的交流与理解,一直坚持每星期在哈佛组织一次关于中国的系列讲座,以帮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搞单边主义,采取强硬对华政策,严重损害两国关系。傅高义屡屡呼吁美国政府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保持和加强对话沟通。他说:“毕竟两个国家的关系太重要了,对全世界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不能不合作。”
2019年7月,傅高义与史文等人共同执笔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刊登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联名公开信,表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最终或将孤立(华盛顿)自己,而不是北京”,一个月后,这封信的签署人已超过 200 人;2019年9月,他亲赴纽约参加华美协进社举行的“中国是敌人吗?”对话会,明确表示所谓美中“脱钩”不可能实现,双方应保持接触和对话,积极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4月,他与近百位美国前政府高官、专家学者一同呼吁美国与中国开展合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7月,他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美国的政策正在把我们的中国朋友推向反美民族主义》。
傅高义多次指出,美中关系遇阻的一部分原因是美国人不知道怎么应对中国的飞速崛起。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大,有些方面甚至已经可以替代美国了。这让习惯了做老大的美国人“很不习惯”。但美国要认识到,“中国不是一个会侵略别国的国家,也没有显露出过这类迹象”,“中国只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强大的国家”。
2019年5月16日,傅高义在剑桥市的家中读书
2020年12月20日,傅高义溘然长逝,享年90岁。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在牵挂着中美关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连发推文,深切缅怀傅高义:“他一生致力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中国的智慧和见解不仅对研究该领域的人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如此”“我认识傅高义教授很久了,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相信他的理念和承诺会一直对我们产生影响”。
中国人民“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贡献”,也将铭记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学者风骨和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研究风格,相信他一生的卓越贡献将丰富和拓展一代又一代中美学者的眼界和格局,为两国关系发展汇聚更多“正能量”。我们也深信中美关系终将如他所愿,拨开迷雾,重现光明,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继续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2013年1月20日,傅高义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为《邓小平时代》做巡回演讲
【来源】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