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一首七律,句句用典,展现出民国才子的不凡文采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1-03 06:04:45

人生在世,谁会没有追求?不过由于背景不同,机会不均,从而让各人的命运迥异。有人出身贫寒,家徒四壁,于是便不自觉地看重物质生活。有人家世显赫,阅历丰富,更愿意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同时,世间还有极少数人不在乎物质享受,也具有高超的文学和艺术修养,但是他们又不满足于栖身于如梦的红尘之中,最终便会跳出凡俗,寻觅灵魂的归属。

一位年轻的诗人就曾极其钦佩一位高僧,并有幸与其会晤,还写了一首传世之作。下面分享郁达夫的一首七律,句句用典,展现出民国才子的不凡文采。

寄赠弘一法师

作者:郁达夫

不似西泠遇骆丞,南来有意访高僧。

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真传只一灯。

学士清平弹别调,道宗宏议薄飞升。

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

郁达夫

叔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才子,他精通音乐、擅长美术和书法,又是话剧的鼻祖。李叔同早年对母尽孝、关爱妻子,中年研究艺术、教育学生,晚年皈依佛门、人称弘一法师。

郁达夫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对弘一法师仰慕已久,只是一直无缘会面。有一年的春天,他从福州前往厦门游访,并在南普陀寺广洽法师的陪同下,拜访了住在鼓浪屿日光岩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热情地接待了郁达夫,彼此也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临别之际,弘一法师将《佛法导论》等佛书送给郁达夫,其用意是希望劝解郁达夫。郁达夫回到福州后,依然难忘那次会面,于是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心中的真实想法。

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弘一法师的赞美之意,“不似西泠遇骆丞,南来有意访高僧。”西泠是位于杭州西湖的一处风景名胜,传说诗人宋之问曾在那里见到了隐居于西湖的骆宾王,骆丞是指骆宾王曾担任过临海丞。郁达夫在此暗指,自己与弘一法师在鼓浪屿的会面,就像唐代先贤的那次偶遇。

作者又引用了苏轼的故事,东坡先生在杭州担任通判时,曾经游览过杭州周边的很多名刹,他每次遇见高僧,都会与其谈禅说法,感悟佛理。郁达夫此次拜访,与弘一法师交谈甚欢,一定也收获颇丰,就像千年之前的子瞻。

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真传只一灯”,颔联继续抒写他与弘一法师会面时的感受。远公是指晋代高僧慧远,郁达夫觉得弘一法师见解独到,简短的话语中就可以明心见性,令人茅塞顿开。

六祖即禅宗的六祖慧能,一灯是指大师的言论就像暗夜里的灯光,可以指点迷津,破除心中的烦恼。“无多、只一”描述了郁达夫的直观感受,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师学问高深,超凡脱俗。

颈联抒写了作者对大师的赞赏之意,“学士清平弹别调,道宗宏议薄飞升。”盛唐诗仙李白曾有名作《清平调》,主要是歌颂杨贵妃闭月羞花之美貌。而郁达夫读了李叔同的《清凉歌集》之后,立刻赞赏不已,认为其可以媲美李太白的清平调,以此表达出对李叔同文学造诣的钦佩之情。

同时郁达夫又惊异于李叔同不平凡的身世,他从俗世的一位才子,转变为佛门的一代高僧,其中的爱恨情仇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和效仿。郁达夫又将晚年的李叔同比作东晋的道士葛洪,他苦心修炼,终于成为受人崇敬的大师。飞升,本指羽化成仙,这里指修行得道。

“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结尾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郁达夫极其诚恳地说,人到中年,虽然也曾考虑过参禅信佛,可是由于对凡尘中的很多事情难以割舍,所以自己暂时还要在尘世间不停地奔走,也就无缘继续聆听大师的教诲。

“何周”二字,指南朝的周颙与何胤,他们因为顾念家人,又喜欢美食,所以就没有意愿修佛。郁达夫借此阐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同时也委婉地说明弘一法师的人生不可复制。郁达夫坚持走完自己的路,最后他在抗战中成为一位烈士而青史留名,也被后世崇敬不已!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