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采用的是“蒸茶制团”工艺,并非“蒸汽杀青”的蒸青工艺。常压蒸汽达不到茶叶的“杀青”要求,也达不到杀青目的。
采用蒸汽杀青的茶厂一般采用加压蒸汽杀青,控制蒸汽压力稳定在0.5Pa,大企业会更高些至0.8Pa。0.5帕换算温度为156攝氏度。这个条件,在宋代做不到。
蒸汽杀青后,使蛋白酶失活,失去活性的蛋白酶,无法在以后的茶蛋白水解中发挥作用。
《大观茶论》:“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茶色赤而不胶”,谓之“失胶”。
根据《大观茶论》表述,蒸茶是把茶叶蒸熟,,并非蒸汽杀青。
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蒸茶制团工艺,一是低于“过热蒸汽”温度下蒸茶,二是在常压下蒸茶。这种工艺保留了茶叶中蛋白酶的活性,为后期茶蛋白水解提供了可能,是严格区别于现代蒸青工艺的。
经试点:凡经过高温杀青的茶叶点茶泡沫不多。
而没有经过高温杀青的白茶、红茶在点茶应用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宋代的制茶和对茶的要求是和今天不一样的:
一,现代喝茶是喝茶叶的水浸出物,而宋代人吃茶是吃茶的水不溶,水浸出物全部扔掉的。
清代木制榨机。
二,宋代人加工茶叶的工艺重点放在对茶叶中水不溶物的改性,改善茶蛋白、果胶及多糖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致被人吸收,以实践“沫饽,汤之华也”茶学巅峰。
三,审美取向不一样,“唐尚紫宋尚白,现代崇尚绿”。宋代人在绿色的茶叶中追求“以纯白为上真”的理念,实现了茶叶加工工艺的改善,才有了“先丁后蔡”的龙团风饼加工工艺的成形。
所以说,宋代制茶,没有杀青,是茶叶加工工艺条件使其无法满足杀青要求。这种似杀非杀的“蒸茶制团”工艺,恰到好处地满足了龙团凤饼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要求。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