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这官儿放在今天你也扛不住,怪不得他

事友看过 2024-11-14 05:46:59

“范进中举”——这个词条,在互联网时代,往往与“疯癫”、“喜剧”等标签捆绑出现,成为了一个被反复解构、调侃的文化符号。

可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范进的“疯癫”,以及这“疯癫”背后所蕴含的时代悲喜剧?

范进一个在科举考场上屡战屡败的底层读书人,人生轨迹原本注定在贫困与落寞中黯然收场,不过命运之神却在他年过半百之时,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中举了。

这个消息,对于范进来说,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他压抑了大半生的情绪,他手舞足蹈,语无伦次,状若疯癫,这一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名场面”之一。

范进的“疯癫”,并非简单的喜极而泣,更不是纯粹的滑稽可笑,这“疯癫”的背后,隐藏着太多难以言说的辛酸与无奈。

数十年寒窗苦读,无数次名落孙山,生活的重压,旁人的冷眼,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集中爆发,范进的“疯癫”,与其说是为了庆祝金榜题名,不如说是为了发泄多年来积压在心底的苦闷与彷徨。

范进中举后发疯,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无奈,在那个科举至上的年代,读书人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科举考试上,一旦失败,便意味着人生的彻底失败。

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无疑给读书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范进发疯,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它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过科举制度也有不少缺点。

隋唐之前,世家大族掌控着官场,寒门子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仕途,科举制度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通过考试,寒门子弟也有机会获得官职,实现阶层跃迁。

范进正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之一,如果没有科举制度,他或许一辈子都只能在贫困中挣扎,更不可能有中举的机会。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不少缺点,科举考试的内容过于僵化,侧重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真正的人才,科举考试的竞争异常激烈,无数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倾家荡产。

范进数十年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正是这种残酷竞争的写照,科举制度也让社会贫富差距更大了,有些读书人为了飞黄腾达,什么都做得出来。

这种“唯功名论”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人情淡薄,道德沦丧,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大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范进中举改变的不只是他自己的生活,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向上爬的艰难与不易,古代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翻身的重要机会。

范进考中举人后,身价立刻翻转,从个穷酸秀才变成了当地有名的人物,他不仅赚了不少钱,还更受人尊重了。

中举前范进受尽了白眼和嘲讽,他岳父胡屠夫处处给他使绊子,可是中举后,一切都变了,胡屠夫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他毕恭毕敬,甚至不惜送钱送物。

邻居们都来套近乎,一个劲儿地夸赞,范进中举,也意味着他有机会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古代当官的,都是社会上层人物,地位和权力都很高。

范进中举后,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官场的门票,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范进中举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他个人命运的转变,也说明了那个时代社会阶层是可以流动的,科举给了寒门子弟一个机会,凭本事改变人生,甚至当上大官。

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进的“疯癫”,并非简单的喜极而泣,它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的社会心理,范进发疯其实是长期憋闷一下子爆发了。

数十年寒窗苦读,无数次名落孙山,生活的重压,旁人的冷眼,所有的一切,都积压在范进的内心深处,中举的消息,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炸药桶,导致他行为失控,状若疯癫。

范进的“疯癫”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过度追求,在科举至上的年代,功名利禄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

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判若两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一面,人们对范进的追捧,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出于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此外范进的“疯癫”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的现实,封建社会等级分明,想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很难。

范进中举相当于打破了这种固化的阶层结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阶层跃迁的巨大冲击,也导致了他的心理失衡,最终表现为“疯癫”。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只看考试分数,忽略实际动手能力,结果就培养出不少考试考得好,实际工作却不行的人。

此外科举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等级分化,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择手段,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态度的转变,也暴露了人性的复杂性。

钱一到手,人情味就变了,胡屠夫先嚣张后卑躬屈膝的样子,还有那些邻居见风使舵,让人心里发毛。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主要的官员选拔制度,它让社会阶层有了很大的变化,科举考试让寒门学子有了出头的机会,不再被世家大族专美于前;但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了新的等级划分。

科举给了寒门学子一条出路:只要考得好,就能当官,从此翻身,这能促进社会公平,让社会更有活力。

无数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倾家荡产,这也让社会差距更大了,科举制度也催生了新的等级秩序。

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人,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权阶层,他们享有各种特权和优待,与普通百姓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界限。

范进的“疯癫”,并非简单的喜极而泣,它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可能是长期憋屈后情绪爆发的一个结果,数十年寒窗苦读,无数次名落孙山,生活的重压,旁人的冷眼,所有的一切,都积压在范进的内心深处。

中举的消息让他积压已久的情绪彻底爆发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范进的“疯癫”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一种表现。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很难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范进中举,相当于打破了这种固化的阶层结构,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式的阶层跃迁,身份的巨变让他措手不及,最后变得精神失常。[浮云]

参考来源:

和政发布 范进中举后发疯,被众人嘲笑,您却不知道后来范进有多牛

领导文萃 范进中举后,能当什么级别的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