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电动化攻势,大众集团剑指碳中和

汽扯扒谈官方 2021-12-31 17:33:49

2021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特征是国内新势力的快速崛起,外资车企纷纷加入转型浪潮,在中国集体发力。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近两年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电动化战略骤然提速。

从“2025战略”到最新的“New Auto战略”,以及制定针对未来10年的电池及充电技术路线,大众集团正加速战略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中走在前列。

全新战略下的快速转型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提高汽车排放要求,并释放出禁售燃油车的信号,在大趋势下,传统汽车企业纷纷踏上电动化转型的征程。其中,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决心异常坚定。

今年7月,大众集团发布2030 NEW AUTO战略,宣布将加速转型成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集团将携手旗下各品牌、聚焦平台化战略,创造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并创造新的利润来源。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我们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现在,新的机遇在召唤。基于软件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下一个根本变化是向更安全、更智能、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车辆产品演进。对大众汽车集团来说,这意味技术研发、转型加速与规模化发展将前所未有的重要。汽车的未来、移动出行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为进一步推动New Auto战略的实施,今年12月9日,集团在第70轮规划的框架下,计划在未来五年总共投资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相关技术,占总投资额的56%。新增投资将用于推进净零排放,建设电池超级工厂,电池领域垂直整合等。此外,大众预计到2026年,其售出的汽车中,有四分之一将拥有纯电系统。

到2030年,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近三分之一的收入预计将来自基于软件的服务。为了挖掘这一潜力,到2026年,大众将指定投入300亿欧元用于产品和公司的数字化,包括自动驾驶,这一数字比之前的计划增加约10%。集团的自动驾驶项目Trinity将在2026年在沃尔夫斯堡正式开建,该项目以打造L4级以上自动驾驶能力的纯电动车为目标。

对软件服务和移动出行市场预判,将使得大众汽车集团更加坚定的向着纯电动和智能化以及移动出行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的投资计划也将让大众汽车有“换道超车”的底气。

电动化成大众核心竞争力

到2030年,大众集团纯电动车型的份额预计将上升到50%,电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大众表示,将每年推出一款纯电动车,并实现在中、美、欧洲主要市场中的销量份额提升。预计到2026年,其售出的汽车中,有1/4将拥有纯电系统。

为了支持实现该项宏伟目标,大众集团正在改造现有工厂。大众计划将德国茨维考工厂改造升级成为一个电动出行中心,并计划在埃姆登和汉诺威的工厂也展开类似的转型升级。

对于中国市场,大众已经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上汽大众安亭工厂联合生产电动车。此外,2021年4月,大众集团在华建立的第三家纯电动汽车工厂-大众安徽MEB工厂也正式开工建设,为集团加速电动化奠定基础。

根据大众集团的目标,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到2025年将超过150万辆。到2025年,大众将在中国推出40款新能源汽车。

大众集团也早已意识到,专利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和能源服务是集团决胜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关键因素。因此,“电池电芯与系统”和“充电与能源”将成为其新技术部门下的两大支柱。

今年3月15日,大众集团在其首个“Power Day”活动上向外界展现了其在电力上的长远规划,其中包括到2030年在欧洲布局6座超级电池工厂,每年共计可生产240千兆瓦时的电池,并明确提出将大规模采用标准电芯,该技术将于2023年引入并于2030年开始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车型。据了解,标准化电芯可以有效降本增效,入门级车型上搭载的电芯成本可降低50%,量产车型搭载的电芯成本可降低30%。

7月,大众集团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旨在推动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萨尔茨吉特工厂的电池电芯工业化生产,并开发首个采用标准电芯、用于大众汽车集团常规量产车型的电池应用案例。

9月23日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全资控股的第一家电池系统工厂于安徽合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厂未来将成为集团电动化攻势的战略支柱,为集团在中国的所有纯电动车型提供电池系统。

此外,在最具增长潜力的中国市场,大众为了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得高效的充电体验,正在快速拓展其在华充电网络。2021年,集团在中国已建成超过6000个充电终端,覆盖77座城市,并计划到2025年扩增充电终端至17000个。

将“减碳”纳入实际行动

自2019年底提出“goTOzero”战略,大众集团果断而坚决地推动电动化转型,以一系列有力举措和积极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其整体“脱碳”愿景。对大众集团而言,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有赖于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使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脱碳。

大众集团已将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作为集团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30年,集团将按照《巴黎协定》的承诺,将每辆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与2018年相比减少30%。到2040年,集团在全球主要市场的所有新售车辆将接近零排放。最迟到2050年,集团将实现碳中和。

2021年,大众在加速推进电动出行战略的同时,通过多项举措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构建可持续供应链,向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稳步前行。在中国,其多个生产基地已采用可再生电力并实现能效提升。

以上汽大众安亭工厂为代表的创新节能型工厂,通过落实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改良型热交换系统、废弃物管理以及雨水回收等28项节能环保措施践行绿色生产。安亭MEB工厂与其他相同规模的工厂相比,能源和水资源使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及一般废物排放等方面均有效减少20%。

而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所有MEB车型的生产均采用可再生能源,使得生产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工厂安装的2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所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可每年减少7900吨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如此,水循环系统可使生产过程中的水循环利用率达到44%。自2018年以来,佛山工厂已凭借绿色节能生产工艺获得了9项国家级荣誉。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对于供应商层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及供应商,制定了可再生电力使用路线图——到2030年,其在中国的燃油车和电动汽车供应商均将100%使用可再生电力。2021年,超过200家中国供应商与大众签署协议,承诺将逐步转用可再生电力。大众安徽在电池供应链方面设定了更高的目标,第一款新能源车型在2023年下半年投产起所搭载的电池将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生产,比整个供应链2030年完全使用可再生电力的目标提前了七年。

在对采购系统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2021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绩效评级,从工作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等多个维度对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和实践进行强制性评级。截至2021年底,可持续发展绩效评级已覆盖1050家中国供应商,电动汽车生产供应商均已被纳入该评级体系。其中,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所有200余家供应商都获得了正向评级。

此外,集团还将通过践行负责任的电池原材料采购,特别是核心原材料镍、钴、锰,以及在新电池生产中使用旧电池回收成分等关键举措推动实现可持续供应链愿景。

众所周知,在技术改造中,大集团的劣势在于规模大、重量重。然而,一旦他们决定转身,这种劣势可能会转化为强大的势能。大众集团破釜沉舟的决心已经初见势头,我们期待见证其电动化转型、脱碳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