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新闻联播》工作28年0失误,却因儿子坠楼后说出的话惹争议

榴花照说 2024-03-13 09:57:4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文\ 榴花照

图\ 源自网络,侵删致歉

------------------------------------

1

遇到这种事情,她也觉得很为难:一边是马上要开始的工作,一边是在医院急救的儿子,两边都不能扔下,两边都需要自己,怎么办?

自古忠孝难两全,哪怕再紧急的事情,她也只能二选一。

于是,她在百难之中做出来抉择,而这个抉择却让她的风评急转而下……她就是李瑞英。

对于70后、80后、90后的人来讲,《新闻联播》陪伴了自己人生很长一段时间。

一来,这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二来,搜集考试可用的时事资料;三来,享受一天中最难得的亲子时光。

所以,当《新闻联播》承载了回忆中很重要的章节。

提起令人们印象深刻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霸占晚上7点~7点30这段黄金时间的人只有4个:罗京、李瑞英、张宏民、邢质斌。而罗京和李瑞英则是《新闻联播》改为直播模式后的第一批主持人!

李瑞英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参与者划时代的大变革,与其说是幸运儿,不如说是命中注定!

2

歪打正着走上主持人之路

1961年,李瑞英出生于北京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是一名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后定居在北京的军人,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他没有什么技巧和理念,完全复制了军队的那一套训练方法:每天站军姿、扎马步、跑步。

有时候还会在大冬天让孩子穿着短袖在室外跑步,美其名曰“锻炼意志”。

这样的环境的确锻炼了李瑞英的意志,但也加深了她想要摆脱父亲的控制的念头——按照父亲的计划,李瑞英以后要成为一名军人,为祖国建设流血流汗;按照李瑞英的计划,她以后要做一名售货员,要什么有什么。

脾气执拗的爷俩谁也说不通谁,不出意外地展开斗争模式,闹的家里满是硝烟味儿。

很快,命运就为他俩的争吵做出了选择。

学校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李瑞英参加后发现非常喜欢这种通过自己的声音把书本上的文字念出来的感觉。

此时的她还不知道“播音员”是什么,但梦想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后来,李瑞英陪着朋友去参加北京广播学院的考试。在候考区,她跟一位老人闲聊天,并现场背诵了一首自己很喜欢的诗歌。

没想到,对方竟然直夸李瑞英嗓门好,是播音的好苗子。

本以为那只是场面话,却没想到对方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张颂教授。

这可真是班门弄斧啊!

不过,这也让李瑞英内心那颗“播音员”的种子苏醒了。于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大胆写上“北京广播学院”,并被高分录取,成为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的播音员!

李瑞英认为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格外努力。于是,她每天雷打不动地做两件事情:每天读一遍当日版的《人民日报》,每天翻看《新华字典》记发音。

就这样,李瑞英从气息、到吐字、到发音,一点一点地练习朗读,力求做到最完美。

经过大学4年的刻苦打磨,李瑞英的播音水平提高很快,一毕业就立马被江苏电视台要去了。

李瑞英,一位曾怀揣着成为百货商店销售员梦想的女子,命运的轨迹却让她最终站在了电视机前,成为了播报新闻稿件的播音员。

这样的转变,看似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却同样属于服务类岗位,都在传递着知识,只是形式和内容有所差异。

百货商店的销售员,是时尚与生活的传播者。她们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用专业的眼光和热情的态度,为消费者推荐适合的商品,传播着时尚的理念和生活的美好。

每一件商品背后,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心血和制造商的精湛工艺,销售员们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消费者,让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而播音员,则是新闻与信息的传播者。她们坐在电视机前,用清晰的声音和准确的表达,将新闻稿件中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人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掌握时代的脉搏。

每一条新闻背后,都蕴含着记者的辛勤采访和编辑的精心策划,播音员们将这些知识传递给观众,让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

无论是售货员还是播音员,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播出去,服务着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我们也需要像李瑞英一样,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

3

从录播到直播,她喜欢知难而上

1984年,正值国庆35周年大阅兵,初出茅庐的李瑞英完美地完成了当天的直播任务。

这在当时属于重要级别很高的ZZ任务,李瑞英的表现被全国同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因为当时优秀的播音员太少了,狼多肉少的局面总避免不了争抢。

2年后,李瑞英就被调到中央电视台。

能够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哪怕放在如今资源丰富的年代,能够有进入央视的机会,大家伙儿都争抢着要去,更何况是三十年前那个资源不充沛的年代呢?

别人羡慕不来的机会,李瑞英却并没有多在意。于是,在央视工作一段时间后,她主动打申请要求调到上海电视台工作!

这是为何?

难道她在央视受到了排挤?或者她的恋人在上海电视台?

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原来,当时央视的新闻播出还是以录制为主,而上海已经有了转播和直播的形式。

李瑞英觉得相比录制,自己更想尝试新玩意儿。

于是,带着别人的羡慕和自己的勇气,李瑞英离开了央视来到了上海电视台。

1996年,《新闻联播》开始改革,采取直播方式。

为了确保首播的开门红,台里要求一定要找心理素质过硬、播音技术娴熟的“老人”来完成这项任务。

在经过上下里外都各种筛选之后,罗京和李瑞英成为了最后的选择,也成为《新闻联播》采取“直播”方式后的第一批主持人。

2009年,搭档罗京去世后,李瑞英继续和张宏民、康辉等人合作主持《新闻联播》,直到2014年退休。

她在央视长达26年,在《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岗位上工作18年,从来没出过任何失误。多次解说重大典礼也是备受好评……李瑞英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初,李瑞英只是想尝试新的播出方式,却没想到因为这一点“冒险”的劲头,竟然换来了如此一片崭新又锃亮的新世界。

看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些老话儿都是有道理的!

4

儿子意外坠楼,她一句话惹众怒

1998年的一天,李瑞英正在熟读资料,为即将上播做准备。

突然,她的手机铃声响起。

刚开始,她没当回事。因为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时间段是不能打扰她的,她很忙。

可是,手机铃声持续响着,挂掉之后继续响起来,有点誓不罢休的架势。

李瑞英带着疑惑接通率电话,耳边传来保姆焦急的声音:小宝坠楼了!你快回来啊!

听到这样的消息,任谁都会慌神的,更何况是一位母亲呢?

此时,李瑞英刚站起来走了几步又站住了:马上就是上播了,自己离开了,谁来顶替?《新闻联播》都是2个人搭档,1个人根本就守不住,又不能临时找人替班。

更重要的是国外很多国家也在关注着《新闻联播》的报道,从中推测中国的内部消息,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国家形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于是,她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安排保姆:“你赶紧打120,把孩子送到医院,我忙完手头工作就过去。”

这22个字是她对保姆的嘱托,也是对自己的安慰。

一边是身为母亲的责任,一边是身为主持人的职责,她只能二选一!

幸好最后一切顺利——工作顺利,孩子也顺利!

但是,李瑞英的“冷血”引发了亲朋好友的不满,认为她太无情了,连儿子的死活都不在乎,难道地球少了她就不转了吗?

亲妈亲儿子只有一个,而主持人却有很多个。

面对汹涌而来的批评和责难,李瑞英的内心也是一片痛苦。一旦儿子有个意外,她真是哭断肠也没用。

不过,幸好儿子没事,幸好儿子和丈夫理解她的选择!

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直到2014年才退出《新闻联播》播音组,成为了央视播音部主任,转战幕后掌管全台新闻播报类主持人。

2016年正式退休后,她闲不住开设了播音培训班,培养新一代的播音人才。

工作28年,看似之在镜头上出现30分钟,其实她经常需要为此花费一整天来做准备工作。

她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伟大的志愿,只想着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

因为“名声是一时的,责任是一辈子的”,生而为人,就要扛起自己的责任,毕竟,工作是一时的,国家的脸面是一世的,自己不能因小失大!

而正是这份鞠躬尽瘁的责任心,成为我们学习和追随的理由!

1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