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价值》出版后,近几年,无论是增长前沿的互联网大厂,还是作为经济重器的尖端制造业,乃至于那些刚刚闯出名号的初创品牌,都热衷于聊长期主义。
尤其是那些持续增长企业的CEO如巴菲特、贝佐斯、王兴更是倡导且坚持这一信念。
王兴在美团内部信上不断强调,“长期这个词是关键,我想重申我们的重点是实现长期的增长而不是盈利”。事实上,美团的崛起,就是一场典型的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3月24日,美团发布财报,四季度营收60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经调整EBITDA29.6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8.29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2022年实现调整净利润为正,28.27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
把目光放回到2010-2011年的团购大战初期,当竞争对手都疯狂融资、疯狂补贴时,王兴反其道而行,坚持带领美团囤积粮草,积蓄实力,做好一个外卖平台该做的事。在2011年底各团购网站都将资源消耗殆尽时,美团储备丰富,才能开始反攻,并在2012年底从外卖平台大战中胜出。
但紧接着,由于架子越拉越大,战略布局越来越长远,美团也迎来了长达8年时间的亏损。在这期间,王兴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不动摇,一方面聚焦于产品、运营等能力的打造,另一方面也不因亏损而将视线放在短期盈利上,牺牲平台成长。反而通过累计近百亿的亏损,换来了领先的市场地位,这才有美团如今在外卖界的龙头地位。
和美团一样,许多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无数次的生死时刻,而要想穿越发展周期使基业长青,就不能急于求成。
智能手机行业也不例外,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台,创2013年以来最低纪录,中国区出货量时隔十年第一次跌破3亿台,这些数据表明,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饱和阶段,品牌竞争接下来只会更加激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存量中找增量,在增量中找机会,成为许多企业发展致胜的着力点。为破开这个局面,国内手机厂商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以价格战为主策略的、有在服务上力图做到最好的,还有坚持用产品说话的。
比如OPPO,长期坚持科创,始终用“产品”作为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
去年,OPPO旗舰手机Find X5系列登场,自研影像芯片进入用户视线;紧接着,Find N2系列的出现,利用自研铰链的独家优势,开启折叠屏的轻量化时代,相比常规的折叠屏手机,它有着更加精巧的外观设计,也更符合当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以产品力取胜的策略,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OPPO的长期主义之上。
按照对用户的理解和需求打造产品,OPPO每年研发投入数十亿,申请数百个专利,只为让产品发展始终符合用户要求,产品体验得到用户认可。以在高端智能机必争的影像领域为例,OPPO集合超1000名工作人员,单是新机Find X6系列的算法重构和研发投入,就已经超过4亿元。
最新的Find X6系列影像旗舰也收获了市场认可。根据紫檀数据显示,首销两周,Find X6 Pro与前代产品同期相比,线上电商全平台增长129% 。而凭借Find N2系列与Find X6系列的双旗舰策略,OPPO也于2023年第一季度在6000-8000元超高端市场实现大幅增长,销量同比增长133%,市场份额环比增长3%。
聚焦在Find X6系列上,便是手机影像在“暗光长焦”赛道的新突破。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厂商关于“长焦”这一话题的竞争核心,是“更大的倍率”“更暗的环境”这样的极限场景,为此牺牲的是用户在生活高频场景的拍摄画质——由于长焦倍率算法会不可避免地牺牲掌控进光量的传感器尺寸,用户用长焦镜头拍出来的画面常常会显得“光线不足”,画面失真、模糊、暗淡,无法还原真实感。
而OPPO回到了“拍好影像”这一本质初心,在Find X6系列身上搭载了具有先锋意义的超光感潜望长焦镜头,利用 OPPO算法与大底传感器的融合,保证了暗光影像的进光量,也带来更大的画质空间,让拍摄画面能保证明暗分明的光影层次感。
从Find X6 Pro拍摄样张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不管是人物还是景色,在夜景街头,山间傍晚,暮色黄昏等不同的光线下,都能呈现出很好的光影效果。
同时,OPPO此次还在Find X6系列的三颗摄像头都无差别地配备了感光能力极强的大底传感器,确保每颗镜头捕捉光的能力都足够强,无论是广角、超广角还是长焦,用户在拍摄时都无需费力思考构图、光线或者是环境与镜头的搭配,随手一拍,就能得到高素质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出片率。
能够洞察到用户需求,并且创造出有“审美”的拍摄利器,Find X6系列的惊艳,离不开OPPO专注产品本身的“定力”。
在大环境越是不好的时候,企业投入的效能就越被考验,很多企业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这时,如何选择、如何聚焦,都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转折点。OPPO新品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大概就是因为做好了“本分”,始终将注意力放在产品力上,做优质的东西,让消费者满意。
就如同如今的汽车行业一样,特斯拉带头撕,价格战越打越烈,但比亚迪能够后来居上,实现销量赶超,也离不开其在新能源汽车深耕30年这一路,实现了电池技术等核心产品的自给,靠产品本身得到市场认可。
只注重眼前的业绩的短期主义,容易使人迷失方向,赢了局部,输了全局。
如今国际局势动荡、逆全球化、产业脱钩,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客观环境,中国企业要实现自主独立,在国内外市场抢占更多话语权,研发、品牌、文化建设的投入都必不可少,而这些,没有一样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