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堪称“史上最难调休月”。
先上六休三,再上三休二,再上五休一,再上二休七,再上五休一……要过足足五个星期才能回到正常的作息。
此番折腾之下,不少打工人都觉得自己身上一股挥之不去的浓郁“班味儿”,冲上了天际。
(图源:unspalsh)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大约会有9万个小时在办公室里。
有没有想过,之所以工作不开心,可能是因为你的办公室不够好,摆脱“班味儿”的秘诀之一,就是改变工作环境。
关于如何洗掉“班味儿”,一些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开放的交流空间与私密空间并存,“i人”“e人”都开心
曾经,封闭窄小的格子间遍布各地。所以一提到办公室,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封闭的空间内挤满了办公桌,“咔哒”作响的键盘声,密密麻麻的文件,面色凝重的员工……一眼望去,心情无比压抑。
尽管半封闭的格子间保证了员工隐私,但狭小的空间时常会让人感受到局促,员工之间毫无交流,办公环境压抑而沉闷。
(图源:pixabay)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尝试了开放式办公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让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可以相遇,有所交流,互相碰撞以激发灵感。
贝尔实验室如今已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办公园区 Bell Works,仍然延续着开放式的设计(图源:Dezeen)
今天打工人也有着相似的诉求,他们希望在工作空间能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加深职场交流,带来更顺畅的协作。
由OMA事务所设计的Axel Springer德国新总部大楼,室内没有隔墙,没有独立办公区,呈全开放式(图源:OMA)
但开放式办公空间的设计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开放式办公室降低了员工的私密度,在一个近乎完全开放的环境下,似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受到监视,一边工作一边还要注意言行举止,提防屏幕被偷窥,工作效率自然会降低,而且其他同事间的交谈也会影响工作。
不少人希望在嘈杂的办公室外能有一个“第三空间”,在这里可以专注工作,并且无需担心他人的眼光。
Expensify波特兰办公室的私密空间(图源:Dezeen)
阿迪达斯德国总部,专为专注工作而设计的区域被设计成了一个个彩色的“小集装箱”。
阿迪达斯德国总部的工作空间(图源:Dezeen)
如今,只追求效率至上的办公氛围已逐渐被替代,灵活的社区型工作环境正在进入大众视野。
Google纽约曼哈顿总部,办公楼内部设计以灵活的公共工作空间为中心,围绕团队单位的职能进行布局。取消了指定的办公桌,采用灵活的座位区,这些区域布置了可移动的桌椅、沙发、独立工作间等,以适应员工多样化的工作需求。
Google纽约曼哈顿总部的工作空间(图源:CookFox Architects + Gensler )
除了工作区域外,每层楼还设有工作休息室、咖啡馆、露台、微型厨房和剧院等活动空间,为员工提供休息和社交的场所,住在里面都没问题。
Google纽约曼哈顿总部(图源:CookFox Architects + Gensler )
建筑事务所MVRDV在荷兰鹿特丹的新办公室,以一个“家庭房”作为工作室的核心社交场所,这里配备了一个带有可升降投影幕的大台阶,可用于举办讲座、内部汇报以及观看比赛,超长木质餐桌则是员工们每天午餐的热闹聚集地。
MVRDV荷兰办公室(图源:MVRDV)
“联合办公”是一种新的模式,不同的公司、团队可以租用同一个办公空间。
联合办公的优势非常明显:办公租赁成本更低,租期灵活,装修品质高,重要的是还能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办公空间更像是一个自由的邻里社区,不同行业的人以奇妙的方式被联合在了一起。
02
“一人一花园”的办公空间,谁不喜欢呢?
很多研究表明,与自然相结合的办公环境,可以减少人在心理与生理上对工作的抵触情绪,从而让人以洒脱的心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于是将自然邀请进办公空间,就成了时髦的设计。
位于徐汇滨江的阿里巴巴上海园区办公大楼,刚刚举行了正式启用仪式,大楼由Foster + Partners 设计,设计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绿化方面。
在空中花园、观景平台和户外活动区域布置了大量本土植物,将绿意穿插于整栋建筑,优化建筑微气候。所有工作空间都配备了可开启的窗户,可以进行自然通风,营造出健康且高效的工作环境。
阿里巴巴上海园区办公大楼(图源:Foster + Partners,摄影:田方方)
1964年,当摩西·萨夫迪的成名作Habitat'67建成时,这位以色列裔加拿大籍的知名建筑师就提出了他“一人一花园”的居住理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带领着事务所不断将此理念升级迭代,也运用到了办公空间的设计中。
位于新加坡的裕廊创新区的盛裕集团总部——Surbana Jurong Campus, 将办公场所融入热带雨林,这里就像一个生态村落,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树屋”效果,办公空间仿佛漂浮在绿意之中。
Surbana Jurong Campus(图源: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
Surbana Jurong Campus(图源:萨夫迪建筑事务所Safdie Architects)
英国企业Second Home在好莱坞的废弃停车场上建起的共享办公空间,干脆把办公室直接建在了花园里。平铺在地面上的“黄色鸡蛋”,是60个独立办公空间,它们都有透明的曲面玻璃墙,让坐在里面办公的人能够360度看到周围的植物。
Second Home好莱坞办公室(图源:Second Home官网)
每个“小屋”都有窗户,还有单独的通风系统,来这里上班的人不需要跟别人挤一部电梯,这里也没有密闭走廊,谁不想在这里工作呢?
Second Home好莱坞办公室(图源:Second Home官网)
国际巨头亚马逊砸40亿美金建的总部,由著名建筑公司NBBJ设计,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温室,三个圆球里种了4万多棵植物,大约400个品种,分别从50多个国家采集而来,球内形成天然的生态循环,就像天然氧吧。
亚马逊总部(图源:Archdaily)
在这里上班的员工是想加班都不行,因为要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一到晚上就得把温度降到13℃,湿度也得调控到85%。
亚马逊总部(图源:Archdaily)
越南建筑事务所MIA的办公空间,则更适合东方宝宝们的体质,办公室建在竹林里,在这里可以冥想放空,可以专注工作,生活的禅意与趣味在同一场所被实现。
越南MIA建筑事务所(图源:MIA)
越南MIA建筑事务所(图源:MIA)
03
总得有一些“摸鱼”的地方,成为办公室里的疗愈之地
领导痛恨的“摸鱼”行为,有时是合理且必要的,短时间从工作环境中抽离,可以让打工人感觉不那么累,并有助于满血复活,去掉恼人的“班味儿”。
如何营造一个打工人的疗愈空间,也是设计办公空间所要考虑的。
(图源:Dezeen)
MAD建筑事务所北京的办公室,位于东四胡同的一座普通的大楼里,但走进去后,却是别有洞天。顺着贯穿三层的楼梯直奔9层天台,在这里可以360度没有遮挡与死角地看到北京天际线,故宫、景山和 CBD尽收眼底,近处则是环绕的四合院。
对于每天工作在此的建筑师来说,没有比天台更能一扫疲惫的休息区了,大家往沙发或是藤椅上一窝,阳光和风扑面而来,整个人瞬间被城市的温柔包围。
马岩松认为,这对建筑师理解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天空、自然、周边的环境、光线都能带来灵感。
MAD北京办公室(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工作室“Office of Things”为Youtube办公楼和旧金山湾区的Google办公区设计了冥想空间。
这个沉浸式空间共有5个房间,设计师利用光线、声音来增强每个房间的体验,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幻,打造出超现实的氛围感,帮助员工化解在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
冥想空间(图源:Office of Things,摄影:Tom Harris)
绚丽多变的彩色灯光,让人瞬间从现实中抽离,倾听内心平静的声音。
冥想空间(图源:Office of Things,摄影:Tom Harris)
Rainbow Arches是一个以色彩能量学为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现代禅修空间品牌。BEHIVE architects为其位于上海的全国总部打造出集总部办公、冥想、心理咨询、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空间。
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中植入了一个复合多功能的“蛋形空间”,“蛋形空间”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既可以作为员工的会议室、培训室,也可以作为禅修或冥想的空间。
蛋形空间内部(图源:BEHIVE architects)
蛋形空间内部(图源:BEHIVE architects)
结语
对于新时代的打工人来说,保持自我、创造价值、获得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及整体幸福感,是他们对于工作的主要诉求。因此办公空间,早已不是纯粹完成工作的场所,而是一个集工作、学习、社交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图源:unsplash)
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未来的办公空间一定是去“班味儿”的,可以滋养其中的人,是一个能让人产生灵感和自我提升的地方。
参考资料
《卷宗首发|Moshe Safdie:“一人一花园”的办公空间演进》(“卷宗Wallpaper”,撰文:姜米晏)
《和马岩松一起逛 MAD 建筑事务所,请大数据推给不爱坐班的人》(“乌云装扮者”)
好书推荐
《第27届安德鲁·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获奖作品》
本书汇集了入选2022—2023年度安德鲁·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的100个设计师/设计公司的作品,无论是材料选择、色彩运用,还是空间规划、软装物品使用,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让人惊艳。1500余幅高清彩图配以每位获奖设计师的背景介绍,是不可多得的空间设计灵感源泉,为每一个对美有追求的人,提供生活方式新参考。
《室内设计师必知的100条原则》
本书介绍了室内设计的100条通用原则,即无障碍设计、人体工程学、仿生学、照明、配色方案等,这些原则涵盖了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实施、从硬装工法到风格配色、从建筑法规到设计对空间的增益作用等,解析了许多关键的意图、主客观的知识,以及业内人士的需求,对室内设计的成功视觉化和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漫画生态建筑》
书中介绍了生态系统整合,绿色基础设施,生物气候设计等设计理论,提出了生态设计的主张,解答了生态建筑应该怎么做,即通过设计让建筑环境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体系,要做到物理生物整合与系统生物整合——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社会进行统一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