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期落空到信号释放:是时候开始纠偏了!

文杰评商业大佬 2024-10-10 09:50:54
8日,国庆假期结束后上班第一天,备受瞩目的A股市场20分钟破1万亿,上证一度冲上3600点,当天还有一场发布会备受期待——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市场对此高度关注的原因是此前有传闻称,中国将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诸如2万亿国债计划甚至10万亿的财政措施。不过,发布会并未如外界期待般提及这些内容。这引发了市场的失望和担忧,认为国家政策力度不够。但如果深入分析新闻发布会背后的信号,实际上这次会议透露了极其重要的政策方向,不仅涉及市场情绪的调整,更指向营商环境的优化。

01

预期为何落空?

市场之所以对这次新闻发布会抱有如此高的期待,主要是因为近期市场的积极氛围和政策转向。包括外媒报道、经济学家建议等,都让人们期待中国会采取前所未有的财政措施。然而,国家发改委并未在此次发布会上给出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具体内容,这一结果在很多人的预期之外。但事实上,期待发改委在此次发布会上宣布重大财政刺激政策并不现实。首先,像这样的大规模财政政策,通常需要更高层次的决策机制,并不会由发改委单独发布。其次,财政发力需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审批程序,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执行。而且当前政府希望避免股市泡沫和过度杠杆带来的风险,继续推动“慢牛”式的稳健增长,而非通过短期刺激让市场走向“疯牛”模式。因此,预期中的财政政策没有出现,是基于时间点、执行程序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原因。市场的失望情绪,更多是因为对政策形势的误读。

02

新闻发布会的真实目的

尽管没有宣布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新闻发布会却传递了两个重要信号:(1)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信心。发布会重申了国家在稳定房地产、就业、地方债务等方面的既定政策方向,并表明这些政策将继续深入推进。通过这次会议,政府向市场发出了清晰的信息:国家不会让经济走向衰退,政策会逐步推进以稳住市场情绪。央视的相关分析也指出,发改委的核心目的是增强市场信心,金融政策只是短期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维持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结构性政策,形成长期的良性增长循环。(2)纠偏市场负面预期,优化营商环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特别强调了涉企执法问题。他明确表示,国家将打击违规执法、趋利执法、乱罚款等现象,以维护企业的经营环境。这一表态极为强烈,甚至在当天的总理座谈会上也再次被强调。当前,不少地方财政收入紧张,依赖罚款等方式来弥补缺口,导致企业频繁遭遇检查和处罚。这不仅破坏了地方的营商环境,还严重损害了企业的信心。例如,山东某县为了完成年度创收任务,对企业进行巨额罚款,“谈判”人员还口出狂言,称“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某些地方政府一系列违规执法等现象大大影响了创新创业发展、企业正常经营,以及企业家的信心,进而形成负向飞轮,创业的越来越少、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在财政困难时的趋利执法思维,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当地发展,经济复苏无疑是饮鸩止渴。因此,发改委此次特别强调纠正涉企执法问题,正是为了恢复企业的信心,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营商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03

政策的核心:预期管理与结构性改革

从这次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重心已经从短期刺激转向了长期的结构性改革。通过管理市场预期、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希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金融政策是短期手段,核心在于实体经济。金融政策虽然对短期市场情绪有调节作用,但它的真正目的是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新闻发布会传递出的信息是,国家不会依赖短期刺激,而是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调整。(2)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国家此次强力纠正涉企执法乱象,正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在更公平的环境中经营。通过打击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政府希望释放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基础。(3)预期管理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布会”传递出的信号表明,市场的负面情绪和预期需要纠正。经济政策不仅仅是通过具体的措施来实现,更多时候是通过调节市场预期和信心来影响经济走势。当前,稳定的预期是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04

结语

8日“发布会”虽然没有推出市场预期中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但它传递了更为重要的信号——国家将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保持市场预期的稳定,纠正负面情绪,优化营商环境。这些举措显示出政府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深刻理解与规划,短期的刺激并非国家的首选,稳健的经济增长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才是国家政策的核心方向。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与营商环境的优化。最近,和朋友交流,感受到大家的信心逐渐恢复,有人开始想着新项目怎么干,有人想着企业该如何壮大……当预期向好时,人们才敢于行动。就像一个人生了重病,感觉自己身体虚弱,有些事情就不参与了,“能躺平就躺平”,安心修养,保命要紧。当感觉“身体”逐渐好转,或者知道有良药可治时,信心倍增,眼睛放光,“病”在你的活力下,慢慢退去。是时候开始纠偏了,这个信号已发出。祝,越来越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