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大厂后退的大润发们,终于沦为了弃子!

即时刘说 2024-12-19 09:11:08

2024年的中国传统零售,唯有国内的胖东来和国外的山姆还在骄傲的活着。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被大厂甩卖的传统零售

2024年,相比较胖东来和山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润发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无论是曾不可一世的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还是曾孤独求败的永辉,或者曾盛气凌人的银泰,亦或是万千个其他传统零售品牌来讲,他们的2024,或许只能用“苟活”一词来形容。

2024年,互联网大厂进入与线下商超快速解绑期。永辉已经等来了它的白马王子——名创优品,京东终于解套长舒了一口气;银泰也找到了自己坚实的依靠——雅戈尔,让阿里如负释重。

而近期,人人乐也将其持有的天津市人人乐商品配销有限公司100%股权以2.3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天津优达集团,还以13元的价格剥离了13家有经营门店的子(孙)公司,收缩市场布局版图。

而9月份就放出风要卖身的高鑫零售,却还在苦苦等待着那个踩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只是2024已经临近尾声,高鑫零售已经基本不可能在今年等来它的“救星”了,至于原因无非就是因为价格。

实际上,无论是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还是雅戈尔接收银泰,对互联网大厂来说的累赘,却被购买者们视为珍宝。而对于被出售的一方来说,也终于摆脱了主要股东或者控股方的白眼,开启“重启人生”。

只是如何“重启”,无论是永辉,还是银泰,亦或者是卖身未成的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都处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势。

别看永辉好像蹭到了胖东来这个强大的IP,但学胖东来其形容易,学其骨血却难上加难。且不说目前为止也不过仅有十多年门店完成调改,春节前也最多有40家左右完成调改,其比例不过总门店数量的二十分之一,真正成效或许得过一年半载才好评判。不过让胖东来帮着调改这个策略,也的确是吸引叶国富掏出家底收购永辉的决定性因素。毕竟胖东来不可能出让股权,如果胖东来出让股权,叶国富怎么可能不收真正的西施,却偏要和东施牵手呢?

至于从阿里手中结果银泰的雅戈尔,其作为服饰界的龙头品牌,但对于零售缺乏经验,如何发挥好银泰优势,同时扩展雅戈尔自己的时尚版图,雅戈尔官方没有具体说明,外界也猜不透,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大厂们的线下情结

十年前的2014,是大厂们追逐线下商超的元年。这一年,阿里以53.7亿港元(约合42.96亿元人民币)投资入股银泰,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5年8月,京东则以43亿元入手了永辉超市10%的股权,后续又进行了多次加仓,持股比例达到13.38%,成为永辉超市的第二大股东。同年,阿里再以283亿元入股苏宁易购,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京东则一步拓展线下业务,开设了首家母婴体验店和智能娱乐体验馆。

2016 年,马云提出 “新零售” 概念,强调通过线上、线下、物流等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数字化重构 “人货场” 。同年,阿里内部孵化出“亲儿子”——盒马鲜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生鲜零售新业态。京东的线下零售布局也进入加速阶段,这一年,京东自营的“京东大药房”正式开业,提供非处方药的在线购买和配送服务。此外,京东之家也在这一年开业,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的一个重要线下零售体验店品牌,主要围绕手机、手机配件、数码产品和服务展开。

2017 年,阿里出资 198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186 亿元)对银泰进行私有化,实现对银泰的全面控股 。同年,阿里投资高鑫零售,持有其 36.16% 股权,大润发等线下商超资源纳入阿里体系。

2018 年,阿里继续深化与线下零售的融合,投资居然之家,持有其 19.99% 股权。同年,京东提出了“京东便利店”计划,旨在通过升级小店,将京东的品牌、供应链、运营、科技创新等能力赋能给小店。同时京东还对标阿里旗下盒马鲜生,开出首家线下京东七鲜超市。

‌2020年10月19日,阿里巴巴再次增持高鑫零售,通过其子公司淘宝中国投资约280亿港元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的70.94%股权,吉鑫控股持有高鑫零售约51%股权。完成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零售约72%的经济权益。

从2021年开始,阿里开始对非核心业务进行调整和梳理,并收窄对线下零售的投资。京东则在西安开出首家京东MALL。

2022年,京东全国首家新百货旗舰店则在成都市正式开启运营。‌

通过以上复盘,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相比较阿里的买买买,实现对银泰和高鑫零售的绝对控股,京东则更注重自建,最大的投资也不过是增持到13.38%,成为永辉的第二大股东。

反观市值曾一度超过阿里,碾压京东的拼多多,2014年-2024年十年间则相对聚焦得多,唯一可以说涉及到线下业务的,也只有布局了多多买菜,或许这也是它能在此期间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成败得失的十年博弈

当然,现在分析阿里或者京东这十年走错了路,未免有些事后诸葛的意思。遥想2014年的阿里那真的是绝对无敌般的存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尤其是诞生于2016年的新零售概念,其实早已经在阿里内部种下了种子。

可以说从2014年开始的上一个十年,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是包括阿里、京东这两大电商大厂的重要战略布局。所以,或直接投资线下商超,或自建线下商超体系,都成为了当时两大厂的首要任务。

且当时无论是银泰,还是高鑫零售或者永辉,都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不是谁想收都能收的。不过被收购后的一段时间,银泰、高鑫零售、永辉的发展态势和被摆上货架的理由却不尽相同。

先说高鑫零售,其在阿里入股后营收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993亿降到2024财年的726亿,并在2022财年首次亏损7.4亿,2024年财年亏损扩大到了16亿。

而变卖银泰尽管让阿里亏损约93亿,但实际上近年来银泰发展态势相对良好。虽说近年来受到电商冲击和百货零售市场整体下滑的影响,而银泰在2023年依然保持着稳健的经营表现,经营着59个百货店和购物中心,销售额达到315亿元,其中线上销售占比为25%。

京东持股的永辉一开始表现也不错,2016年-2020年期间,永辉超市快速发展,营收从492亿涨到了932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4%。到进入2021年,永辉超市营收则开始一路走低,2023年直接下降到78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额近90亿元,进入2024年上半年,得益于胖东来调改店的初步成功,永辉超市终于止损实现盈利,而营收和利润纷纷同比下降。

对于阿里和京东两大厂来说,甩掉本来就不是自己孵化的传统零售包袱,即能为主业回笼资金,又能让自己的业态从之前粗狂式多元化发展,变回重新聚焦线上。这或许也是两大厂进入下一个十年的无奈之举。

以阿里来说,养了十年的银泰已经让自己亏损93亿,那比银泰体量更大的高鑫零售如果被出售又会让阿里损失多少呢?如果不出售,阿里又要继续损失多少呢?所以长痛不如短痛,高鑫零售被卖只是时间和价格的问题。

至于阿里的亲儿子盒马是否也会被摆上货架,刘老实认为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危急时刻“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绝对的真理,更何况哪个大厂还没有十个八个以上的“亲儿子”,再亲,到了关乎整个“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厂也得做出选择。只是眼下,阿里还很坚挺,所以盒马还有时间。

撰文:刘老实

排版:柯不楠

校对:十   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