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员牺牲大,升空前必须要吃避孕药?其中缘由令人意外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1-09 09:24:56

随着神舟19号顺利起飞,我们也再次看到了女性航天员的身影。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飞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已经有三位,甚至有一位还经历了两次升空。

然而,对于女性航天员来说,想要飞入太空,不仅要经历比男性航天员更多的挑战,还要在升空之前服用避孕药。

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女航天员吗?还是背后另有原因?

首位登上太空的女宇航员

事实上,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中,航天员被普遍认为是男性的专属。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女性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男性更适合太空任务。

由于女性通常体型较小,需要消耗的资源更少,她们对辐射的耐受性也可能会更强。在长期隔离的环境中,女性也往往表现出了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作为当时航天领域的超级大国,率先打破了这种性别偏见,为女性开启了进入航天领域大门。

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功搭乘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然而,作为首位女性宇航员,捷列什科娃的太空之旅充满了挑战,她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太空中的失重状态,导致捷列什科娃的肌肉开始快速萎缩。她必须通过特定的锻炼来尽量减缓这一过程,以确保她在返回地球后能够正常行走和活动。

与此同时,太空辐射对捷列什科娃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危害。这些辐射可能导致DNA损伤,增加癌症风险,甚至影响她的生育能力。

虽然当时的航天服和飞船舱体提供了一定的防护,但也无法完全消除辐射的影响。

在捷列什科娃三天的太空之旅中,太空运动病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这种症状类似于晕车,但更加严重,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晕和空间定向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她必须努力适应这种不适,同时保持警惕和专注,以确保能够完成分配给她的各项任务。

即便是面临种种挑战和不适,捷列什科娃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的表现不仅没有辜负苏联的期望,还向全世界证明了女性完全有能力胜任太空任务。

然而,面对已经成功的现实,一些科学家仍然认为,女性不能更好地胜任宇航员的角色,而当问及原因时,他们却表示难以启齿。

女宇航员面临的问题

原来,这些科学家对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月经周期问题存在担忧。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中,人体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其中,伤口愈合能力的显著降低是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家们推测,这种愈合能力的下降可能会影响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过程。

同时,微重力环境可能会导致出血量增加,这对于经历月经期的女性宇航员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微重力条件下,月经血可能难以正常排出体外。科学家们担心这会导致月经血逆流,即经血倒流入输卵管,甚至进入腹腔。

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引发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女性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微重力环境中月经血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地球上,重力帮助月经血向下流动并排出体外。但在太空中,月经血可能会像水一样在体内自由流动。

这不仅可能造成女性宇航员的不适,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技术问题。

例如,月经血可能会污染航天器内部环境,影响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

更严重的是,如果月经血接触到精密的电子设备或仪器,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从而危及整个太空任务。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各界对男女平等的呼吁,科学家们开始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从女性运动员中得到了启发。

他发现,长期以来,女性运动员为保持比赛的最好状态,一直通过使用避孕药来精确地控制月经周期,使之与比赛日程相协调。

于是,这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方法或许同样可以应用于太空任务。

女性宇航员可以通过精确计算和使用避孕药,将自己的月经周期调整到太空任务之前或之后。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允许女性宇航员在经期结束后的短时间内执行太空任务,从而大大降低了在太空中经历月经的风险。

这一发现为女性参与短期太空任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相对安全的解决方案。

此外,这种方法的实施也需要航天医学专家、妇科医生和女性宇航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他们需要根据每个宇航员的个人生理周期和任务时间表,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这不仅涉及避孕药的使用,还包括全面的健康监测,以确保这种干预不会对宇航员的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即便如此,对于时间较长的太空任务来说,长期使用避孕药可能会导致女性宇航员的生理期紊乱。

于是,科学家们又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其他解决女性生理周期的办法。

尽管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面临很多挑战,但有研究表明,女性在返回地球后比男性更容易恢复骨密度和肌肉质量。

这一发现对于规划长期太空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是长期太空飞行中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此外,女性的肌肉组成结构与男性的也略有不同,这使得她们在微重力环境中,保持肌肉质量的能力更强。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引发了航天界对长期太空任务中性别配置的新思考。

他们认为,如果女性确实在某些方面比男性更适应长期太空飞行,那么在未来的深空探索任务中,女性宇航员可能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在如今的航天领域,女性航天员的贡献,已经越来越被世界认可和重视,而这在中国,就有很好的例子。

中国女航天员的崛起

2022年,在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驻留了183天,创造了中国女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在这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中,王亚平不仅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还进行了太空授课活动,向地面的青少年学生传播航天知识,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与此同时,王亚平还参与了多项科学实验研究。

这些实验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等领域,对于人类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的物质变化和生命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紧随王亚平的脚步,神舟十九号任务的新一代女航天员王浩泽,也迈入了浩瀚的太空之旅。

王浩泽出身于火箭设计领域,是中国首位"90后"女航天员。

2020年,王浩泽成功入选中国第三批航天员,成为新一代航天英雄中的一员。

入选后,王浩泽经历了严格而全面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训练、航天器操作训练等多个方面。

2024年,王浩泽作为神舟十九号任务的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主要负责空间站的科学实验和设备维护工作。

尽管是首次太空飞行,王浩泽却表现得沉着冷静,充分体现了专业素养。

随着更多像王亚平和王浩泽这样的女性航天员的出现,未来的太空探索必将更加多元和包容。

性别平等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正在太空中切实实现的现实。

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宇航员队伍的组成上,还体现在航天器设计、任务规划等各个方面。

从最初的怀疑和排斥,到现在的认可和重视,女性在航天事业中的崛起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有利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将激励更多的年轻女性追求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事业,打破传统的性别界限。

每一位宇航员,无论男女,都将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这不仅是航天事业的胜利,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央视国际-2007年8月6日《中国空军已有300多名女飞行员有望从中选航天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