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丁伟的毕业论文为何刚说到关键处,就被人打断了?

王江鹰 2024-12-08 16:46:05
丁伟论文震惊四座,蒋经国回忆道明真相

“丁伟,你的政治立场很危险,任其发展下去,太可怕了!”

军事学院毕业典礼上,丁伟的论文语惊四座。有人交头接耳,有人表情严肃,有人一脸愤怒,不善奔跑的常乃超陷入了沉思,连军神都眉头微皱。用小说的原话说就是丁伟的这篇论文在军事学院引起了一场“八级地震”。

丁伟说了什么?能让这些久经战场看淡生死的将军们如此震惊?

丁伟的论文是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破题的,他说,大家族鼎盛时期风光富贵,但随着主宰者老太爷的离世,这个家族解体了。

这是一篇军事论文,丁伟一上来却讲了一个家族分裂的故事,乍一看,这和军事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负责审评的将军听不下去了,打断他说:丁伟同志,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在他的催促下,丁伟才开始进入正题。

丁伟列举了几个最可能对我国领土造成威胁的邻国,即A国和B国,A国是America漂亮国,B国是本子国,原著中丁伟其实还列举了另一个国家,也就是我国西南边境的Y国。

丁伟认为,无论A国也好,B国Y国也罢,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对对我们构成太大的威胁。原因很简单,漂亮国刚刚在板门店签了停战协议,短期内无力再战。本子国在二战中,军事工业已经被完全摧毁军队归零,接受国际监视。Y国无论是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都非常有限,即使未来和我们发生冲突,那也只能是一场有限的边境战争,搞不好还会被我们直捣黄龙。

铺垫了这么久,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子,丁伟“图穷匕见”,他四处张望了一下,说道:“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没有苏联顾问,这样我有些话就敢说了。”

他不再掩饰,态度鲜明地说道:我国的防御重点不是西南的Y国,不是东南的漂亮国,不是东方的本子国,而是我国北部的C国!

原来,丁伟一上来不说军事先说家族是有深意的,他想说明的是:任何一个大家族的稳定都是相对的,老太爷一死,兄弟为了利益手足相残并不罕见。兄弟手足之间尚且如此,国家和国家之间联盟的牢固程度更令人担忧,尤其是考虑到两年前“老太爷”刚刚病逝。

丁伟一定是疯了,他敢把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老大哥和主帅当成假想敌和潜在对手!这种想法,即使是那些百战将军也不由得为之一震,满堂哗然,好在有军神震场,他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丁伟继续说下去。

丁伟随即开始对我国北部国土的特点展开分析:我国的西北和正北,即新疆和内蒙古是大片的草原和戈壁,无险可守,极力于大规模装甲集群和摩托化纵队展开,而这正是c国的拿手好戏。

同时,我国的东北部像是一个鸡头,战略地位前凸,容易受到多个方向的攻击。头部一旦被斩后果不堪设想。那意味着我国将失去我们的重工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同时还将失去我国北方地区的战略支撑点——旅顺港。旅顺港一旦失守,c国的太平洋舰队就可以从这里出发,在我国东部万余公里的海岸线巡航,并在任意一点进行两栖登陆。

当年,丁伟曾看到老大哥的军队是怎样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席卷了不可一世的关东军。他如今要问的是:将来有一天,如果老大哥故技重施,照样给我们来一手该怎么办?

这,才是真正潜在着的巨大威胁!

作为一位军人,丁伟所考虑的,就是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威胁。他的论文由此更进一步,指出了应对的策略。

他认为,既然西北和正北都是草原戈壁,无险可守,那就干脆不守了,把战略防线往后摆,诱敌深入,退到有利地形再与敌作战。

而在不容有失的东北,我们应该建立永久的国防工事,设置大纵深防御地带,组建一线部队和二线部队。其中,二线部队为我方精锐兵团,充当战略预备队的角色,主要承担御敌于国门内的任务。一线部队则应该确定全攻全守的战略思想,一旦打起来,不应和敌人正面交锋,而应该绕开敌军锋芒,实行多路反突击,一直往c国的腹地打,去切断他们那条横跨南北的大动脉和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让它失去自己的后勤补给保障,挫败他们的攻击势头。

丁伟的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合理防御积极进攻。

在这里,丁伟还和老战友李云龙互动了一把,因为在书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论冷战时期的特种作战》,强调的就是单刀直入断敌命脉。李云龙的这篇论文,灵感来自他当年的对手——山本特工队,以及我军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等具有特种分队作战雏形的战例。

也正是在说到让李云龙去切开大动脉的时候,丁伟的发言被打断了。在这里,丁伟是必须被打断的。

据小蒋在《风雨中的宁静》一书中的回忆,1945年,斯大林曾对他说:

“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苏联就完了。”

西伯利亚铁路对于苏联的重要性根本毋庸赘言。而丁伟却胆子大到了敢打它的主意,负责审评的同志打断他的话,未必不是在保护他。

总的看下来,丁伟的毕业论文实在精彩,突出一个胆大心细,天马行空。既提出了问题,又给出了解决办法。无论是胆略、眼光、手段都属一流。

最重要的是,他跳出了时代的束缚,摆脱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局限性,将民族利益摆在了首要的位置。本着这个民族利益至上的朴素想法,他几乎预言了未来中苏之间关系的发展方向。

丁伟论文的“催产婆”:李云龙岳父田墨轩

丁伟之所以能写出这篇震惊四座的论文,和他本人的军事远见是分不开的。

编剧在剧中做了大量的铺垫,就是想表明李云龙是铁三角中的将才,那么丁伟就是铁三角中的帅才。关于这一点,编剧在剧中做了大量的铺垫。就拿全局的高潮“平安格勒战役”来说,如果说李云龙是这次战役的执行者,那么丁伟则是这次战役的设计师。

在李云龙攻打“平安格勒”前4集,丁伟就已经清晰地指出: 这番话完全是不久后“平安格勒战役”的预演。或者说,如果没有丁伟的这番话,平安战役在剧中就无法成立。

再看看丁伟的这段话:

丁伟的这番话同样目光高远,他的思考显然已经超越了他团长的身份。他已经看到部队未来不断扩大,和日军进行战略决战乃至日本投降后我军与国民党争天下的解放战争。

只不过这番极具远见的话,李云龙和孔捷当时都无法理解,他们反而揶揄说:老丁,好好干吧……

丁伟论文的灵感,直接来源于他和李云龙岳父田墨轩的饭桌谈话。

田墨轩的这番话让丁伟陷入了沉思。虽然在剧中,田墨轩没有说自己是针对谁,但在书中,田墨轩却指名道姓地表达了他对老大哥借出兵东北,提出领土要求这一行为的不满。认为老大哥急于在国境线外建立缓冲地带,践踏了邻国的主权。

田墨轩更是列举了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苏芬战争,闪击波兰等,这些都让丁伟的想法得以进一步完善。

田墨轩何许人也?在剧中他的故事线并不完整,但在书中,他是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常在《大公报》上撰写犀利杂文。他的妻子沈丹虹毕业于金陵女大。他们都是江南的名门望族,一见倾心后私定终身,但遭到家族的反对。最后,他们的婚姻引发了北平和江南文化圈的一场纷争,引来胡适、沈从文、朱自清等名流亲自下场支持田墨轩。

可以说,由田墨轩来担任丁伟论文的催产婆是再合适不过了。

田墨轩批评老大哥的话气得李云龙直拍桌子,但丁伟一听就明白了。他有和老大哥亲身接触的经验,那是日本投降后我军出兵东北之际,他带着部队兴冲冲地跑到富得流油的东北捡装备,结果老大哥连城门都不让进。后来他才知道,老大哥和国民党有条约,“只承认国民政府,不认咱土八路”。

丁伟在书中吐槽说:老大哥很现实,一边说是来帮助我们打日本,一边利索地把日本在东北的工厂设备拆光运走,连根螺丝钉都没剩下。

这些亲眼目睹的场景,让丁伟陷入了思考,让他想到了一些别人不敢想和想不出的东西。这些都是他这篇论文的源泉。

丁伟的这篇论文引发的动荡实在太大,而这恰恰凸显出他出类拔萃的眼光、他身为一个军人的勇气,以及他满腔的爱国热血。但遗憾的是,在偌大的军事学院,他知音寥寥。从这个角度来讲,丁伟又是孤独的。

多年之后,在我国的北方边境发生了一次冲突,孔捷将军指挥我军重炮群与敌人的炮群激战数日。

战斗结束后,孔捷将军在作战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几年前南京军事学院丁伟将军的论文,他的重组战略大格局的构想,他的战略预见性,继而想到老战友李云龙早逝,孔捷将军不禁热泪纵横,难以自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