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清平乐》中被“遗忘”的仁宗朝“背诵默写天团”成员

无心随墨 2020-05-15 07:14:47

《清平乐》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仁宗时期各方面的讨论,特别是里面的“背诵默写天团”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范仲淹、苏舜钦、韩琦、司马光等等一串,经常出现在语文背诵要求里面的名字,都出现在这部剧中,随着电视剧的推进,会有更多熟悉的名字加入进来。他们作为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都或多或少的都要露露脸。然而在这一串名字中,一个在当时也好,后世也罢,影响力都极大的词人,至今还没有出现。那么这个人物是谁呢?当然就是“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柳永柳大才子。

这位柳大才子原来是叫三变,字景庄,至于永这个名,和耆卿这个字则是后来改的,这个改名字还是有故事的,咱们一会再说。又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世人称也之为柳七。

柳永出身正宗的河东柳氏,和唐朝的柳宗元还是本家。不过柳永的祖父到福建沙县为官,从此就以福建为家了。后来柳永父亲出外做官,柳永出生在其父亲费县任上。后来柳永返乡后,勤学诗词,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也开始拿起笔尝试写词,写出了《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这或为他作词之始。

第二年,按原计划,柳永准备赴京参加科举,可是当由钱塘过杭州时,被这里的美丽风光,富庶的经济,繁华的城市,当然还有娇媚的歌妓给吸引住了,竟然不去参加科举考试,留恋徘徊于江南数年之久。而在此期间,柳永为拜谒知杭州的孙沔而创作的《望海潮》,极写杭州之繁华,让柳永名声大震。

一直到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才入京,看到帝王之都之繁盛,他自然又是留下了不少好作品,写进承平气象。但很可惜,第二年的科举考试却考砸了,他本来是自信满满,以为一定高中,这个结果和预期差距太大,心里一下接受不了,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不满和牢骚。不想他的浮浪故事连着这首词,都已经传入了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耳朵里,尤其词里面的很多句子还惹得皇帝不大痛快。后来柳永再参加科举时,被皇帝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他便落榜了。

这样他倒是和皇帝置气了,干脆自称“奉旨填词”,又去过他的浮浪生活了。但古代的文人,本来就是把科举做官看得很重,怎么能忘怀科举。但真的是从此后,次次考,次次落榜了,估计已经习惯名在孙山后了。

机会终于来了,景祐元年(1034年),终于亲政的仁宗特开恩科,这时已经改名的柳永赶紧来参加,好歹是中了。有人说,柳永之所以能考中,是因为改了名。其实这和他改名根本没有关系,这完全是因为换了皇帝,他受了仁宗“仁”的好处。

中了科举终于可以做官了,而此时的柳永也已经年过五十了,任命下来,他就高高兴兴去任睦州团练推官。人的欲望是无尽头的,可以做官了,接下来就会渴望升官了。但是对于柳永来说,他的为官之路却并不那么愉快。

他到达睦州后,睦州长官对他的才华很是佩服,就想着推荐他高升,最后却没有办成。后来柳永又在杭州余杭,浙江定海,泗州等地方任官,要说人家柳永做的是真的不错,但就是升迁困难。多年的地方奔波,让柳永身心都很疲倦,他自己也说此时的自己“游宦成羁旅”。

一直到范仲淹实行新政,改变勘合官员的办法,他才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他最后的一个官职是屯田员外郎,因此他也被人称为柳屯田。

柳永的一生没有那么顺遂,因此他把自己很大的一部分精力用来改革和创作词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位词宋词史上具有不可磨灭之贡献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