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千里迢迢回到中国大陆祭祖。现场中,他始终处于人流中心,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普通话与旁人交谈,丝毫不见一国总理的官架子,许多国人也因此对新加坡产生好感,认为中新一家亲。
客观因素上,新加坡华人比例曾一度高达75%,这种人口结构仿佛注定了双方具备天然亲近力,但事实上新加坡非但不与中国亲近,甚至在处理诸多国际事务时,还会刻意站在中国对立面。
邀请美国重返亚太,在中国爆发非典病毒时选择落井下石,企图与美国一同封锁中国,2016年南海问题火上浇油,指手画脚,新加坡近些年的举措足见其对中国的远离态度。可为什么新加坡与中国并不亲近呢?未来新加坡又将以怎样的模式来与中国相处?
新加坡的态度新加坡国土面积724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天安门广场,甚至比中国多数县城还要狭小。1961年新加坡总人口结构中,华人占75.2%,马来族占14%,印度族占8.4%,这种结构迄今仍为发生太多变化,华人依然是新加坡的主体种族,而中国与新加坡的历史则要追溯至明朝末年。
明末时期,清军大举入关,汉人们不服满人统治,于是一路选择向南逃窜,其中不乏一些人士下海做起了海盗,将马来西亚作为根据地来劫掠过往商船。后来清朝晚期,大量福建、广东地区的国人因生活所迫下南洋谋生,他们便是来到了马来西亚一带,成为了后来的南洋华人。
恰逢此时的新加坡被英殖民所统治,期间为了发展经济,英军从海外大规模招揽廉价技工,其中3/4都来自于中国地区,一些马来西亚华人也随之迁移。这些最早的新加坡华人在当地艰苦求生,承受着当地人的欺凌排挤,日子过的很是心酸。
辛亥年间,中国爆发反封建革命,不少新加坡华人踊跃捐款,为支持国家新生贡献一份力量。抗战时期,海外华人更是竭尽所能予以援助,这段时期的新加坡华人是真心期盼祖国脱胎换骨、改天换地。
二战期间,日军的侵占替代了英殖民统治,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不幸遭遇了种族大屠杀。直到二战过后日军败退,马来群岛的各民族代表经过商议,一致决定成立马来亚联邦,此时的新加坡虽实现名义上的自治,但实际上依然被英国人所掌握。
1959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成为最高领导人,当即决定与马来西亚合并,彻底摆脱英国掌控。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组成马来亚联邦,此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国内都有大量马来人和华人。在英殖民的扶持下,马来人成为主导群体,于是便延续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华人接着遭受打压。
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迎来特殊十年,东南亚国家为了避免国内拥有共产主义背景的党派与中国发生密切关系,又为了华人华侨问题,于是进一步打压本国的华侨群体。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居多的国家,更是遭到了周边国家的经济戒备,甚至被马来西亚视为第三个中国。
后来随着马华种族问题矛盾日渐突出,马来西亚便单方面将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一脚踢出了联邦。李光耀当时曾一度掩面大哭,新加坡资源匮乏,国力空虚,与马来人分家后在国际局势中瞬间成了待宰羔羊。人们用一虎三狼来形容新加坡的处境,即印尼这只老虎和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三狼,而新加坡不过是一条小鱼罢了。
此时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处境,他们必须要尽快站队来避免国内突发政变。李光耀第一步就是安抚平衡国内各种群关系,构建稳定的国内局势,具体安抚手段就是进一步巩固马来人的主导地位。第二步便是寻求大国庇护,杜绝新加坡再度落入他国手中。
彼时的新加坡面临着两大选择,亲美还是亲苏,李光耀最终选择了美国阵营,加入英联邦,反对共产主义,融入到西方资本世界。这也导致新加坡成为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李光耀虽同为华人,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与太平,只能在政治上选择回避中国。
1976年李光耀首次访华,在此之前他做足了功课,全程以英语作为口语,即使是签名也用英文。李光耀回避中国文化,就是要向全球宣告一个观念——新加坡不是第三个中国。
中新未来发展关于李光耀这个人物,被新加坡人民冠以“国父”称号不是没有原因的。新加坡刚刚脱离马来亚联邦时,社会失业率高达12%,人们谈论的不是新加坡该如何发展,而是新加坡是否有必要继续作为国家而存在。
李先耀先是推行议会选举制来稳定国内政权,之后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在裕廊、加冷、大巴多地兴建工业园区,以极低税收来吸引外资入驻。资本快速的原始积累让新加坡经济突飞猛进,迅速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
此外,李先耀利用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要道优势,因地制宜建立大量炼油厂和造船厂,为外国公司提供炼油、运输服务。而外国公司也能从中省去大量运输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几套组合拳下来,新加坡建国不过短短50年,就从一个经济滞后、食不果腹的弹丸小国跻身发达国家之列。2023年新加坡以8.47万美元的人均GDP位于世界前列,是我国的7倍。
经济上一日千里,但在政治上,新加坡近些年却行径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03年非典期间唱衰中国经济,09年力邀美国重返亚太,16年在南海问题上发表不利华言论...新加坡近些年的种种行径与他们所宣扬的“始终处于中立”似乎有所相悖,这不禁令人深思,在未来新加坡究竟打算以怎样的模式与我国共处?
新加坡的生存法则是傍大鱼原则,这个世界上中美都是大鱼,但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所以新加坡对其依赖颇深。但新加坡傍美国的方式不是一味谄媚,而是不断推动对方行为,向利己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新加坡不会主动向美国索要什么,而是积极推进双方意见达成一致。
李光耀执政时期,就坚持均衡原则,他说:大象搏斗,小草会遭殃,大象调情小草一样也会遭殃。而中美就是大象,新加坡就是小草,新加坡夹在两者中间,一定要处理好三方关系,与中美保持一个恰当的、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新加坡既是美国朋友圈的一员,也能成为中国朋友圈的一员。
但明理人都知道,左右逢源是极难实现的。在当今这个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面前,新加坡只能积极靠拢美国,却也不想让美国一家独大,从而让自己成为美国附庸。
因此新加坡未来会继续坚持平衡中立策略,这是由新加坡国情所决定的。但这种平衡绝非机械式,而是一种动态平衡,可能有时偏向中国,有时偏向美国,根据时代现状会有所变化与调整。现在新加坡对美国热情,对中国时常冷淡,日后中国复兴崛起,新加坡也会更加靠拢中国,这是十分正常自然的现象。
热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