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巨头栽了!从年销20亿到被收购,老板野心太大,3年干倒闭

云舟史策说 2024-10-18 04:33:59
你见过这样的方便面公司吗?买的人越多,倒闭的越快,因为人气太高,产品太火爆,生生把自己赔死了!

到了公司倒闭之时,仍旧有很多经销商希望能继续生产,不为别的,这个产品卖的好。能赚钱的产品怎么还会倒闭?

如今15年过去了,社会各界有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王中旺的失败是由于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有本事打天下,却没本事守天下。

王中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下过煤窑,收过废品,也做过一些小买卖,尝尽了生活的苦涩。

他的老家是河北地区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当方便面这种新奇的食品开始流行,河北地区凭借着面粉成本低的优势,产生了一家叫做华龙,今麦郎等方面便品牌。

这个时候方便面市场完全是康师傅和统一的天下,他俩实现绝对的垄断,其他品牌只能捡拾一些边角料。

康师傅是台湾人创立,日本人担任第二大股东的品牌,而统一则是靠全方位模仿日式面食和便利店起家的台湾企业。

可以说中国当时的方便面市场已经被台湾商人垄断了,中国十几亿人口,每年吃方便面的钱完全足以养活台湾全岛人。

这个时候华龙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打价格战,占领低端市场之后,不断扩大。台湾企业起名叫叫做“统一”,河北企业起名叫“华龙”。

双方都想着要成为中国的第一大食品企业。即使这个时候华龙销量才只有康师傅和统一的十分之一,但它还是被盯上了。

康师傅想把华龙杀死在摇篮里,于是他找到了王中旺,投资了他的方便面品牌。王中旺在华龙工作过,同样具有河北的面粉优势。

只要王中旺能和华龙进行竞争,遏制住华龙的发展趋势,就可以了。王中旺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给自己的品牌起名三太子,意思是哪吒抓龙。

这场“师徒之战”打得难解难分,两家公司在产品、渠道等方面不断较量,三太子的营业额突破五亿,王中旺也成功跻身方便面行业五大品牌之列。

康师傅成功“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而王中旺也的确很有商业眼光,他总是能敏锐的发现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比如干吃面,非油炸。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一则关于油炸食品可能致癌的专家报道,引发了消费者对传统油炸方便面的恐慌,方便面行业遭受重创。

王中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推出了“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他斥巨资邀请陈宝国代言,花重金在全国电视台疯狂宣传。

这句广告语直击消费者痛点,迅速引发了市场共鸣,“五谷道场”的销量一路飙升,2006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亿。

在那个电视为王的年代,很多品牌都是靠电视广告一夜暴富,但是能不能接住这份泼天富贵一,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原本王中旺的公司规模不大,为了应对暴增的业务需求,他只能紧急扩建厂房。大型公司的管理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显然王中旺的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五谷道场的销售环节开始出现混乱,资金流衔接不上,公司管理层混乱。

站在巅峰的王中旺,却忘记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他的举动无疑触动了其他方便面巨头的利益。王中旺虽然经商头脑好,但是软实力不够强。

其他方便面企业联合起来,邀请专家对五谷道场的产品进行评估,指出其“健康”概念存在误导。各大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消费者对油炸食品的恐慌逐渐消退。

为什么别人可以长久的占领80%的市场坐稳巨头的位置,王中旺仅仅拿走了20%就被围追堵截,做生意到达一定规模,重要的就是“软实力”了。

2006年五谷道场进入了一种诡异的循环,要货的大卡车等在工厂外面,商品供不应求。然而公司却陷入了财务危机,公司都发不出来了。

原来五谷道场为了宣传,承担了运输和进卖场的钱。于是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开始想着法子骗公司的报销费。

而王中旺公司管理不到位,扩张太亏,新招进来的人都是想趁机捞一笔,跟着经销商一块从公司骗钱,因此五谷道场卖的越多,花的越多,赔的越多。

王中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赶紧找了自己的职业投资人朋友救场,不过这时一切都为时已晚。王中旺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都送去了澳大利亚。

仅仅依靠“非油炸”的概念,无法长久地留住消费者。王中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固守着最初的成功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最终导致五谷道场的产品逐渐失去竞争力。

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仅仅依靠一个单一概念,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王中旺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然而,他的野心和急于求成的性格,也导致了他在管理上的失衡,最终走向失败。

2009年,王中旺被迫以1亿元的价格将“五谷道场”出售给中粮集团。然而,这笔钱对于巨额债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王中旺最终被列为失信人员,被法院调查。

2017年中航又用5228万把五谷道场卖给了一家面粉公司。从90年代加入华龙,到创立“三太子”和“五谷道场”,再到最终破产,王中旺的创业经历,无疑为中国方便面行业的发展留下了一抹浓重的色彩。

他的故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盲目扩张和缺乏风险意识,最终只会走向失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