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要气坏了,强抢vivo51%股权失败,引发大批手机企业全面撤退

去好玩的地方 2024-12-20 15:20:13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从2023年起,印度的总人口就已经正式超过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此前中国凭借着13亿的大基数人口,长期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市场主导地位,且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建厂。

然而近些年,由于印度可观的人口增势以及中国已趋于饱和的国内市场。印度一跃追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新兴市场和最具市场潜力的国家之一。

而印度政府也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为的就是增大本土制造业的比重。莫迪总理上台之后,也大力在国际间对外国企业进行游说,吸引别国来印度投资建厂。

我国国产手机品牌vivo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驻印度的。然而,vivo公司在印度的业务开展得正如鱼得水之时,却遭受到了印度各方的榨取与打压,使得我国大批手机企业对印度市场的开拓失望至极。

一、强抢vivo 51%的股权?

据悉,前不久,印度当局强制要求在印的中国手机企业vivo公司让渡51%的控股权,给其本土内最大的财团塔塔集团,双方就收购细节进行了多次洽谈。

之所以提出51%的控股权,是因为持有超过一半控股权就能获得绝对控股权,也就意味着vivo公司一旦答应印度这一无理要求,那么旗下的生产网络及销售网络将被大范围进行印度本土化改造。

中国员工必然会被边缘化,vivo公司的大部分收益也都将为印度塔塔集团所持有,这无疑是与vivo开拓印度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

针对这一强势无理的要求,vivo公司据理力争,双方最后并未谈拢收购条件,vivo甚至也强势宣称:宁可拆场,也不转让。

其实,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整出幺蛾子了。从2019年起,印度就不断对进驻印度的中国企业进行压榨和打压,一旦中企发展势头迅猛,印度就卯足了劲挖坑使绊子,使得中方叫苦不迭。

2019年,印度的税务情报局就对vivo进行了税务方面的调查,指控vivo逃税了22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8.9亿。vivo对这一莫须有的罪名表达了抗议,声称其经营合规合法,然而最终仍旧不敌印度的无赖,被其实施了高达数十亿的罚款。这种行径,无疑是对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无理侵犯,令人愤慨至极。

随后,在2022年,印度再次发动“无赖”技能,搬出了所谓的《反洗钱法案》,声称vivo具有违反法案的嫌疑,一口气冻结了vivo及其23家关联公司在印度的119个银行账户的46.5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3.9亿。

vivo闻知,愤慨不已,随即便向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请求撤销的决定。经过多方斡旋,法院最终撤销了这一决定,但也因此勒索了vivo公司8.3亿人民币。并且在调查期间,印度甚至还扣押了vivo公司内多名高管人员,大大影响了vivo公司的业务运营。

持续的压榨,并未使印度满足。紧接着,印度在2023年又持续对外企市场进行干预,频频向中国企业发难。

印度不仅强硬要求中国企业增加印度本地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层的比重,甚至还多次警告中企要全面遵守印度多设定的市场交易规则框架。这等于是完全束缚住了中方在印度的市场发展,将其市场发展份额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接二连三的打压都被中国企业扛了下来,然而,这次印度强抢vivo的51%控股权,属实令无数在印度建厂的中国手机企业寒了心,乃至对其失望至极。

二、印度压榨外资究竟有何内幕?

说起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计划,这一发展战略还是学习的中国。

莫迪政府认为,印度若长期依赖进口手机,不仅会流失掉大量外汇,而且对于推动本土制造业的崛起也毫无裨益,为了弥补这两方面的缺陷,印度当局才制定了这一发展计划,就是为了提高印度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来吸引外国投资者。

同时,印度又提高了外国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只是向印度出口销售手机,那么将承担巨大的成本开支,但若是直接在印度建厂,针对印度提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减免关税,提供土地等,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很快拓展印度市场。在当时的中企看来,这无疑是一项诱惑力极大的买卖。

而莫迪总统也为印度本土的招商引资花费了很大一番功夫,他自上任以来就极力在国际上对外国的经济巨头进行游说,如美企的苹果和特斯拉,以及中国台湾企业富士康,乃至后来的vivo、oppo和小米。

在总理亲自上阵游说的信服力以及印度这些年飞速提升的人口红利的吸引下,众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了印度,就连美国的苹果也果断开辟了印度市场,在印度投资建厂,中国的多家手机品牌也纷纷入驻。

印度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大量年轻的智能手机消费人群在初期的确给这些外资企业创造了大规模的营收,同时也促进了印度本地的就业与经济发展。这番情形,可谓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然而,印度若真如表面上这般友好也就罢了,实际上“阿三”在暗地里还打响了更精的算盘。要知道,印度前期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的最终目的可是增加本土外汇收入与加强制造业份额,它怎么可能甘愿看着外资企业挤占高额利润呢?

印度一方面希望来印建厂的企业越多越好,好助力本国更快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它又不希望别国企业在印度发展得太好,因为这将意味着印度本土利益的削弱。

于是,印度市场占额相当可观的中国企业便成了印度当局一味打压的对象。不管从税务上,还是资金流通上,印度都无所不用其极,对中国企业进行大肆压榨!

三、印度做法百害无益

其实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不可人力阻挡的趋势和潮流,制裁也好,强势控股也罢,中国企业始终都能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如今强大的国际地位,更源于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说,只要中国手机品牌的核心研发技术始终在本国,印度分公司永远只是代工厂,碰不到核心技术,任凭他们如何折腾,也触及不到我国核心利益。

反观印度,这种企图通过强制收购来获取核心技术的算盘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印度缺乏完备的人工智能和芯片研发能力。所以即使能够完成对外资企业的收购,他们也只是学会了手机壳子的制造,在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依旧是寸步难行。

其实,印度这种事前百般好处,事后翻脸不认人的行为完全是在自掘坟墓。既败坏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好感,又一点点消耗了本国作为第二新兴市场的优势。

换句话说,印度想要发展本国制造业,提高研发技术,关键在于谋求自身的发展,积极攻破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与提高本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非频频给慕名而来的外资企业的发展挖坑使绊子。这不仅在国际上失了颜面,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做法。

有朝一日,真等到所有中国企业都彻底撤出印度市场的时候,想必印度本土那一大批丢掉饭碗的失业人员,也必定大伤元气吧?

结语

中国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理念,意为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显然,印度并不能领会这其中的真正奥义。

为了谋求一己之利,而对他国在本国的发展利益大肆倾轧挤占,这不仅没有丝毫大国格局,反而凸显出印度的狭隘与自私,是在国际市场中的自我抹黑。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下,各国唯有坚持互惠互利原则,才能在未来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真正做到合作共赢。各国之间唯有团结起来,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际经济的大繁荣。

《吕氏春秋》中说: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印度想要快速推动本土制造业的崛起,就应该懂得万人齐心的道理,否则,就只能走向作茧自缚的深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