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蒋介石秘书密信周总理,后一女子被送往台湾,受蒋介石亲迎

新波历史观 2024-05-28 00:10:41

文:林啼

解放战争后,蒋介石退居台湾,坚持与大陆对抗,导致两岸关系一度紧张到冰点。

长达39年时间,两岸交流几乎停滞。

台湾民众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回到大陆,而大陆方面也难以派人前往台湾。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竟然有一位老妇人于1965年从上海起飞,并且成功抵达了台湾。

甚至她的飞机还未降落,蒋介石就已经冒着寒风亲自等候在台北机场。

直到飞机安全着陆,他才如释重负。

这位老妇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两岸关系如此紧张的时期,她的飞机为什么能如此顺利降落台湾?

蒋介石又为什么对她的人身安全如此紧张?

老妇人名叫蒋妙月,1867年生,浙江宁波奉化人。

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

但当我们结合她的姓氏蒋与籍贯——浙江宁波奉化。

一个与近代历史紧密相关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蒋介石。

蒋妙月就是蒋介石的姑母兼舅母。

蒋介石八岁那年,父亲离世,他与母亲王采玉相依为命。

家道中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而蒋妙月作为家人中的一股清流,始终心系这对母子。

她时常伸出援手,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

在那个年代,“姑做婆”、“姨做婆”的现象屡见不鲜。

蒋妙月到适嫁年龄时,蒋介石的父亲尚在人世,他做主将蒋妙月嫁给了蒋介石的舅舅孙琴风。

这样的安排使得蒋妙月在家族中的地位更加特殊。

她既是蒋介石的姑母,又是他的舅母,与蒋介石一家的往来也因此更加密切。

孙琴风与蒋妙月并无子嗣。

在蒋介石父亲离世后,两人视蒋介石如同己出,关心爱护着这个年幼丧父的孩子。

蒋介石虽然年纪小,但对于谁对自己真好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自小就与舅舅、舅母亲近。

当时王采玉忙于照顾弟妹,常常忽略蒋介石,因此他有事没事总喜欢待在蒋妙月家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的眼界不断拓宽,野心也日益膨胀。

他不满足于安身于这个小山村,也不甘心于平凡的生活。

恰逢其时,出国学习之风盛行,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纷纷远走世界各地以增长见识。

蒋介石也动了心,考上了日本的一所学校。

但他的家庭经济实力无法支持他出国留学。

在这关键时刻,王采玉决定将房产和田地都抵押出去支持蒋介石。

与此同时,蒋妙月夫妇二人也主动伸出援手,拿出家中大半的积蓄给王采玉送去。

这笔钱解了蒋介石一家的燃眉之急,他也因此深感舅父舅母的无私奉献之恩。

临行前,他斩钉截铁地向舅父舅母保证将来一定不忘恩情。

来到日本后,蒋介石积极上进,为了争取自己的未来也为了报答所有帮助自己的亲人而奋斗。

在日本蒋介石结识了陈其美,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结拜兄弟。

经过他的引荐蒋介石成功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回国后,蒋介石和陈其美一起参加了革命运动讨伐袁世凯。

1916年,陈其美被暗杀,横尸街头。

蒋介石从外地赶回来给他收尸,也因此触怒了袁世凯,他下令抓捕蒋介石。

被逼无奈,蒋介石逃回家乡奉化躲避迫害。

在蒋介石走投无路之际,蒋妙月夫妇再次伸出援手,将他藏在家中半月有余保全了性命。

经此一事,蒋介石更加感念蒋妙月的恩情,将她视作再生母亲。

后来袁世凯倒台,蒋介石接手陈其美的势力,又迎娶了宋美龄。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蒋介石开始逐一回报昔日的恩人。

作为蒋介石的家人和恩人,蒋妙月夫妇得到了不少好处。

然而不幸的是,蒋介石最终不敌人民力量与时代大势败走台湾。

尽管自身难保,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给予自己巨大恩惠的家人们,将能带走的人都带去了台湾。

他曾多次劝说蒋妙月一同离开,可蒋妙月年事已高,不愿离开故土。

蒋介石无奈,只能听从她的想法。

对于留在大陆的蒋妙月,蒋介石虽无法亲自照料,却始终放心不下。

他托人给周总理带去消息,恳请周总理代他照顾蒋妙月。

周总理对蒋介石的求助非常重视,立即派人调查了蒋妙月的处境,发现她丈夫已经去世,一个人生活艰辛。

决定将她接到上海并给予适当的补助和照顾,让老人家安享晚年。

抵达上海的蒋妙月与有关领导的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

她详细讲述了与蒋介石一家的感人亲情以及多年来默默支持他的经历。

每当提及蒋介石在外历经艰险的岁月,她都忍不住眼中含泪,显然对外甥充满了深深的担忧和关爱。

领导被她的故事所打动,耐心倾听并给予了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在了解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后,蒋妙月开始意识到现在能够直接了解蒋介石近况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决定尽快前往台湾探望他。

刚到上海不久,她就主动提出了想去台湾看看的请求。

此时正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时期,人员往来几乎中断,将蒋妙月送到台湾变得异常困难。

特别是考虑到蒋妙月年岁已高,身体是否能够承受长途旅行的辛苦,这让周总理倍感棘手。

收到她的请求后,周总理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如果她前往台湾途中发生意外,中共可能会背负上苛待蒋介石家属的恶名。

但若拒绝她的请求,则可能给人留下中共不通情理的印象,进而产生误解和猜疑。

此时一个人的出现,帮助周总理解决了这个困局。

这一年,汪日章从外地回乡。

汪日章原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深得蒋介石器重。

同时,汪日章的母亲又与孙琴风是堂兄妹,因此与蒋妙月往来也非常密切。

得知蒋妙月晚年生活孤单,是汪日章向组织申请照顾。

后来蒋妙月到上海,汪日章又特意前来探望,给她带来不少蒋介石的近况消息。

看着汪日章在蒋介石与蒋妙月之间纽带一样的存在,周总理灵机一动。

“何不让蒋妙月也成为那个纽带,借机恢复海峡两岸的往来呢?”

越想越觉得可行,周总理连忙赶到中南海,与毛主席商议。

毛主席支持将蒋妙月送去台湾,也赞同周总理的提议。

毛主席指示道:“礼送入台。”

随后嘱咐周总理一定要亲自办成这件事情。

考虑到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蒋妙月身体状况的不确定性。

周总理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首先与蒋介石进行沟通协调。

他的计划是预先通知蒋介石,让其做好接待准备,并安排蒋妙月的家人陪伴她经香港转机前往台湾。

对此,蒋介石表现出了高度重视,他明确表示将派蒋经国亲自到香港迎接,以确保蒋妙月一路平安顺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1965年5月中旬的一个日子。

肩负着亲近台湾、传递中共诚意的重大使命的蒋妙月。

在女婿的陪同下开启了那段具有历史意义的、从大陆通往台湾的破冰之旅。

由于这次行程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无论是中共还是蒋介石方面,都将其严格保密,对外界保持缄默。

此时距离蒋介石败退台湾已经过去了近二十个春秋。

岁月已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使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中年人步入不惑之年。

得知蒋妙月即将来访的消息后,蒋介石倍感欣喜。

他早早地吩咐下去,在府邸中收拾出一间精致的房间等待贵客的到来。

在蒋妙月抵达台湾的当天,蒋介石更是携宋美龄亲自到中正机场迎接,以示对舅母的尊重和敬爱。

自此以后,蒋妙月便长期居住在蒋介石的台北官邸内,直至生命的终点。

参考资料:

[1]来往海峡两岸的第一人[J].新农业,1995,(12):21.

[2]王舜祁.礼送蒋介石舅母去台[J].民国春秋,1994,(02):11.

[3]礼送蒋介石舅母去台[J].党史纵览,1994,(03):49.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