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能享受哪些特殊待遇?至少有四点,是举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左都御史有料 2023-12-31 11:15:03

古代读书人对科举考试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将其作为毕生的心愿而为之奋斗。原因无他,因为只要在科场上斩获功名,就会带来相应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以清代为例,第一级功名生员(秀才)可以不纳税、不服役,见了官老爷还可以不拜;第二级功名举人在生员的基础上,还能通过吏部铨选入仕,基本上算是拿到了做官的资格证。那么,再高一级的进士又比秀才、举人多了哪些额外的待遇呢?

其一、进士百分之百可以做官

清代近三百年的历史,总共出了2万多个进士,说少不少说多也真不多。如果把这些进士数量分配到全国各省、府、州、县,数量就相当稀少了,教育不发达的省份,有的县整个清代都没有出过一个进士。

正因为进士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故而在选官上具有优越性。清初时不管是二甲还是三甲进士,授职的起点都很高,顺治朝头两科进士,起步都是正四品的知府。

康熙中期以后,虽然进士选官的时间较长(平均候补期大致在8年左右),但是只要是进士出身,熬过了候补期便可以实授。如果新科进士想到地方去学官(教授、教谕、训导一类的)的话,那么马上可以实授无需候补。

前面说了考中了举人就相当于拿到了做官资格证,但能否入仕还有变数,因为清代举人入仕的途径有限,清初时举人入仕相对容易。康熙以后,对举人入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是三科会试落第者,才能参与拣选。

乾隆朝实行的大挑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也是会试三科不第者才能参与。尽管大挑的数量比较多,录取比例也高,但大挑不拼文章学问,只看长相气质。所以对于那些有才华而无外表的举人而言,恐怕一辈子都难以混上顶戴。

其二、几乎所有的职务都有任职资格

清代在京、在外的文官系统中,对有些职务设定很高的任职要求。比如礼部、吏部的尚书、侍郎,以及个别司的郎中、员外郎,规定必须是进士出身者才能授予;乡会试考官、各省学政最低要求也是进士出身,等等。

显然,有了进士出身这块金字招牌,在仕途上的选择性就要宽很多,这一点要比举人强很多。

然而进士并非是科举的最高功名,上面还有翰林。与翰林比起来,进士又略逊一筹,个别的岗位只为翰林专设。比如翰林院诸官、詹事府诸官,以及内阁大学士等等。

明清素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御史大致查了一下,清代的汉大学士中,纯进士出身的的确不多,大部分都是翰林。至于举人拜相者,大概也就是左宗棠一人。

其三、升迁速度较快

京官群体的平均学历要高于地方官,所以拿京官做对比意义不大。御史就以各省的知县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各省知县出身复杂,包括进士、举人、贡、监等正途出身,也有捐纳入仕者。按照吏部的程序,被选为知县者到了地方以后不能马上上任,总督、巡抚对其有一个考察期。

说是考察,其实就是看学历。进士出身者很快能实授上岗,而举人、贡、监生等往往要坐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甚至几年、十几年都无法正式授职。这种情况在清代很常见,官场上学历歧视是普遍存在的。

即便是进士、举人同时放了实缺,他们在晋升速度上也有明显的差距。总的来说进士升迁更快,也更容易得到上司的垂青。有清一代的省级大员中(特指汉臣),进士出身者还是占了大部分。

其三、在籍政治地位高

在籍进士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致仕官僚,二是不愿为官一心只想做学问的年轻进士。退休进士自不必说,他们在地方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州县官上任首先要拜访拍马屁的就是他们,可以这么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地方官是很难做出政绩的,搞不好还会丢了顶戴。

在经济方面,进士的待遇也更高。秀才、举人不纳税、不服役仅限于本人,而在职在籍的进士则是全家免税。所以很多当地的百姓都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挂在他们的名下,目的就是为了免除赋税。

十年寒窗考个进士不容易,考进士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做官。不过也有极少数的进士,他们厌倦官场的险恶和人情的冷漠,他们短暂为官后便辞职回乡。

这些主动归隐的进士到了原籍后,主要是从事学术工作,不问地方政务。但也有一些人会被当地官府聘请为高等级的教官,即各省著名书院的山长和教职。

省级书院对山长和教职工的要求很高,必须是进士出身。别看书院是个编外单位,但是山长的薪水要比知县、知州高多了,这对于那些无心仕途而有意学术的进士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秀才、举人也可以进入书院,但仅限于州、县级别的书院,工资待遇也不高,和进士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进士的优越性不仅限于以上几点,限于篇幅御史就不多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18 阅读:7814
评论列表
  • 2024-03-13 09:53

    进士再科举时代就是人上人,可以说已经是仕途的最高起点[点赞],按地位来比对,比现在的清华北大的本硕博选调生还牛逼[笑着哭]

  • 2024-01-22 12:46

    左宗棠被慈禧赐进士出身后成为军机大臣,也就是宰相

    天下第七 回复:
    赐的同进士出身,相当于三榜。
  • 2024-08-05 08:30

    明朝为集中皇权,废相。所以明清是没有宰的。

  • 2024-01-01 20:20

    清朝搞官绅一体纳粮,明朝读书人才是秀才免税免役好不?还有勇气叫左都御史有料,不知道是真无知还是凭空捏造想带节奏!

  • 2024-01-17 20:45

    进士才多少?和举人比起来当然是天壤之别了

  • cz 4
    2024-04-15 23:52

    “进士百分之百可以做官”?说的没错,但这百分之百包括“候补”官。清后期,没关系的进士基本没有授实职的官,只是授“候补知县”。这个候补到死还是候补,“荣誉”而已。

    赵振强 回复:
    不知道候补有没有工资拿,如果白拿钱也挺好。
  • 2024-05-06 11:10

    秀才不纳粮?明清秀才都要交田赋地丁,只是秀才可“覆二石”即少交二石的田赋;而服役,自一条鞭法后统一折入田赋3,有田就免不3。士人自举人以上,才有减免陋规的特权,秀才不能免交田赋地丁。因为秀才在纳税上很少豁免特权,因此才有“穷秀才”一说,而到了举人有减免陋规特权,小地主会主动投献,因此举人不会穷。

  • 2024-01-01 21:57

    左宗棠什么时候拜相了?

    用户17xxx41 回复:
    左公入职军机,拜东阁大学士,虽然自明朝后不设相位,但是三殿三阁大学士行使的就是群相的权,担的是各分管领域相的责。左公没有拜相的形式,却真正属于出将入相事实了。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没有与网友辩驳的意图
    悼明 回复: 用户17xxx41
    看来你是不懂啥叫宰相!宋明以馆殿大学士为宰相或行使宰相之权力。宰相(内阁辅臣)是有行使宰相权力的专门办公场所,且向天下发号施令。宋朝是政令必出中书,所发出的正式命令文件称为敕!满清的上书房大臣、军机大臣也是名义宰相,但权力比宋明缩水了很多。左宗棠几乎没有在中央呆过,封个东阁大学士就是宰相了?北宋初期还有不少官员是侍中、中书令之类的官员,但有谁会认为这些唐朝遗留下来的官职是宰相?满清不是明朝,大学士不是(名义)宰相的标配!宋明两朝是以馆殿大学士为宰相们排序的,这是宋明与满清的根本区别。
  • 2024-06-07 19:41

    还在拿左宗棠的举人说事?人家是慈禧授意光绪签字同意的同进士身份,皇家承认的进士![呲牙笑]

    普通人 回复:
    不是进士不能授大学士。
    Jiony费 回复: 普通人
    左要的是大学士?人家要的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