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台伊始时,就释放出了不少积极的信号,表示想要促进与我方的关系发展,这也让不少人认为他会是积极改善中日关系,为双方带来更多合作的一任首相。
然而就在近日,他又高调地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公然挑战中国的底线,如此“两面派”的行径,不仅引发了我国的强烈不满,也引发了对他的质疑。
那么石破茂又是为何要在这种情况下,上演这样一出“变脸”的戏码的呢?
投名状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剖析日本政坛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以及如今的国际形势。
从日本政坛出发来看,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彼此之间为了争夺权力,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石破茂领导的“水月会”,虽然在党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终究只是一个小帮派,想要登上权力之巅,就必须获得其他派系的支持。
这其中,靖国神社正是在如今日本政坛的一张“投名状”,对于那些极右翼政客而言,参拜靖国神社是“政治正确”的象征”。
几乎所有的日本首相,想要获得自民党内部大量的支持,都会选择去参拜靖国神社,来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所以哪怕石破茂在此前说的多好听,又是承认当初历史,又是自己永远不会参拜靖国神社的,但是只要当上了自民党的首相,自然就会为了换取这些政治势力的支持,放弃原来说的话。
毕竟作为政坛老手的他也深知,自己想要在日本政坛立足,就必须获得右翼势力的认可,而参拜靖国神社,正是取悦他们的“投名状”。
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注定会给中日关系带来难以弥合的伤痕,对于我国来说,这里承载着难以磨灭的历史伤痛,所以这种“投名状”其实从某角度来看,也成为了横在中日双方间的巨大隔阂。
石破茂向靖国神社“献祭”的行为,无异于在中国的伤口上撒盐,我国从这种行为中无法看出他对于未来改善中日关系的诚意,所以反而很可能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国际形势
其实关于,石破茂的政治“变脸”,也不仅仅是日本国内政治斗争的产物,更折射出日本外交政策的深层困境。
二战结束后,日本长期处于美国的“庇护”之下,外交政策也受到美国的深刻影响,可以日说日本如今的极右翼浪潮,与美国的纵容有很大关系。
而到了如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日本政府要想保障自己的安全利益,也不得不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一方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地区稳定,日本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但另一方面,美国是日本的军事同盟国,对日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可以说日本在许多事情上,还必须要顾忌美国的态度才行。
在过去日本政府尚能在中美两国之间寻找到一定的平衡点,纵使双方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摩擦不断,但整体的关系依然处于正向的发展。
但是随着美国对我国的态度日益强硬,作为“盟友”的日本自然也逃不掉,甚至美国还想要将日本打造成对抗我国的第一防线,这对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并且美国为了满足自己的的规划,更加纵容了日本内部极右翼的兴起,如高市早苗这样的极度强硬的右翼分子开始获得巨大关注,颇有要和我国彻底决裂的感觉。
而石破茂的当选虽然已经出人意料,但是这也证明了他在未来要更加小心翼翼,毕竟留给日本走的钢丝是越来越细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石破茂上台后,一方面积极释放对华友善信号,试图改善中日关系;另一方面,又开始做出了参拜靖国神社等前后矛盾的事情。
这种“脚踩两只船”的做法,也暴露了日本外交政策的虚伪性和两面性,也让其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种政治算计,或许能为他赢得一时“政治红利”,但却无法掩盖日本外交政策的深层次矛盾,如果日本不能正视历史,不能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不能真正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那么,其外交政策必将继续在摇摆不定中徘徊,最终损害日本自身的利益。
日本未来
石破茂的政治游戏,如同在中日关系这块本就脆弱的玻璃上,又添上了一道道裂痕,如何破局,如何让两国关系重回正轨,成为摆在双方面前的严峻考验。
对于中国而言,既要对石破茂政府的真实意图保持清醒认识,又要坚定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历史的伤痛不能忘却,原则问题更不能妥协。
中国政府已多次就靖国神社问题向日本发出严正警告,敦促其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同时,中国也展现出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例如对日本侵犯钓鱼岛的行为采取了果断措施,在近期继续展开巡逻活动。
而对于日本来说,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自身的定位和未来了。
长期以来,日本的外交政策一直受到美国的制约,缺乏独立自主性,这种依附于外部势力的做法,不仅无法保障日本自身的利益,反而会将其拖入危险的泥潭。
石破茂政府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左右逢源,如果处理不好,最终只会落得“两面不是人”的下场,如何打破这种枷锁,或许也是他必须要考虑的点。
但是对于日本如今的情况,恐怕也并不让人感到乐观,甚至与石破茂这样想要“走钢丝”的,在如今可能都已经是少数了。
信息来源
[1] 澎湃新闻 2024-10-17 :日本首相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