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利益,我国从去年7月份开始,推出了多项针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措施,而由此产生的震荡效应,直接冲击了西方先进芯片以及军用光学硬件的生产。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当西方舆论开始复盘由中国实施的出口管制所带来的后果时,都不得不承认西方企业的确是被“打疼了”。据观察者网援引英媒金融时报26号发布的报道称,中国在2023年对镓、锗两种稀有金属实施了出口管制之后,直接导致这两种资源在欧洲市场的价格暴涨近2倍,但欧洲企业却对此无计可施,因为中国产出的镓和锗,分别占到全球供应量的98%和60%,而自中国去年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镓的出口整体下降了近50%。
这意味着欧洲企业不仅要面临成本突然暴增带来的压力,也买不到足够数量的产品来满足生产需求。然而,镓和锗被我国限制出口,只不过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组合拳”之一。在本月中旬公布的对锑以及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直接击中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软肋。
因为被新列入出口管制范围的材料,可以被广泛应用在军工领域,小到常规弹药、夜视镜,大到红外制导导弹甚至是核武器。如果说镓和锗的供应量减少、采购价格暴涨,让一众西方私企叫苦不迭,那么我国对锑和超硬材料相关物项进行管制,就是给美欧军方制造真正的压力。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西方分析机构认为,在中美关系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在国际形势还没有完全明朗化之前,中国是不可能在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方面有任何放松,反而会随着外部压力的逐渐加大而变得更加严格。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虽然拜登政府现在已经进入看守状态,但“打压中国”在华盛顿已经成为了跨党派共识,这意味着无论谁出任下一任美国总统,中国承受的外部压力只多不少。因此,中国不但要学会拿起武器进行自卫,更要学习如何将“自卫”效果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的“工具箱”中还有相当丰富的储备可以运用。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程度的反制,固然会让对方感受到的“肉疼”,却不能彻底打消对方的企图。若想从根本上扭转现状,唯一的办法还是尽快摆脱“卡脖子”的局面。值得庆幸的是,从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至今,“卡脖子”清单已经缩小了很多,哪怕是美国自认为最有优势的半导体芯片,都让白宫开始担心成熟制程领域会被“中国制造”拿下。
事实上,这一担忧也正在成为现实,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等晶圆厂也在扩产,其中中芯国际8英寸晶圆的月产能为81.5万片,同比增长11.3%。可以说,今天的中美科技战已经真正进入到了“深水区”。同时这也预告了未来中美的战略博弈会变得更加激烈,不单单是集中在两大国之间,而是扩散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关键矿产开发,从舆论角力到外交攻防,凡是有“中国足迹”踏过的地方,都必然会引来美西方的关注和围剿。但只要我们能抗住对方施加的压力,并且找到合适的反击切入点,胜利的天平终究会向我们倾斜。
加油!中国!乘胜追击!中国!加油!
我们出口管制太迟了。如果这几种材料美西方占优,它们二十年前就限制出口到中国了。不要说真的是军工需要的材料,只要是它们议员想像的与军工有关联的,它们都出台议案限制出口到中国。
这是今天看到的最舒服的新闻了,就应该这样,让好战、侵略成性的美帝及其西方走狗们的武器研发和生产的速度降下来,就是对俄乌冲突和加沙冲突的最大贡献,也是为了维护我们国家安全的举措之一。
贵在长期坚持,不要轻易对他们心慈手软,就像坚决禁止日本海产品进口一样,你不屈我不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他们确实疼了,于是加大了制裁力度[捂脸哭]
不出口就对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中国还应减少出口原先的20%。
西方承认被打疼了???哦,是吗?那是谁承认的呢??又是在哪里承认的呢??
拿中国生产的材料来生产高科技,反过来卡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没有这样的道理吧?
2倍太少了,至少20倍才够劲儿[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