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从未想过谋反,却落得如此下场

昕昕局 2020-07-21 11:32:38

魏延的死是三国中的一段秘辛,至今依然扑朔迷离,魏延是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也是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低估的一员将领。其实刘备时期,对魏延已经非常的器重了,当时刘备刚刚经过和曹操的殊死争夺,拿下东川汉中,掌握了西蜀的门户,本来大家都以为刘备会任命张飞来守汉中,但是刘备却任命了魏延。当时可谓是一军皆惊。

后来,魏延也确实把汉中打造的固若金汤,后来的继任者王平、姜维都得益于魏延建立的防守体系。关于魏延的死因,其实即便是在正史上,也是有两种说法的。

按照『三国志魏延传』的说法,诸葛亮死后留下遗言,让杨仪、姜维节制蜀军退兵,同时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愿意走,就让魏延留下,姜维和杨仪先走。结果魏延果然不愿意撤军,认为诸葛亮去世之后,应该由自己统军继续北伐。

这时候军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杨仪为代表的,主张撤军。另一种就是以魏延为代表的主张保持现状。而不巧的是魏延和杨仪两人平时就关系不和。

这个时候,事情就变复杂了。刘禅远在百里之外,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魏延执意留下,估计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但是蜀军一撤,魏军必然有动静。如果这时蜀军内部自我分裂,则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魏延不等杨仪等人撤军,先率人南返,目的是抢先一步在刘禅面前状告杨仪谋反。魏延还烧毁自己走过的栈道,用来延误杨仪的行程。杨仪也派人日夜兼程向成都进发。刘禅接连接到密报,一个说杨仪造反,一个说魏延造反,到底谁是谁非刘禅自己也搞不清楚。

于是刘禅就问身边的丞相府人员董允和蒋琬,这两个人于是保举了杨仪,怀疑魏延的动机,这时候魏延的举动也有些过分,他先到达成都的周边南谷口附近,他令人守住南谷口,然后出击杨仪的军队。杨仪派何平出战,何平骂魏延道:丞相尸骨未寒,你就做这样的事情。魏延的士兵都知道魏延不得人心,于是都纷纷投降。魏延无奈,领着自己的儿子逃回汉中。杨仪令马岱追击,马岱成功追上魏延并且斩杀了魏延。

如果说三国志魏延传里面的描述只是让人惋惜的话,另一本同时代的史书『魏略』里面描述的就更加让人扼腕长叹了。

根据魏略的说法,诸葛亮临终前把军务托付给魏延,魏延就率领着蜀军缓缓后撤。因为杨仪和魏延不和,看到魏延掌握了大权,杨仪很害怕,于是就在军中造谣,说魏延要谋反,要去投降魏国,然后率领手下人马突然发难,进攻魏延。

魏延猝不及防,仓卒之间控制不了局面,不得已逃向汉中,结果被杨仪派马岱追赶上杀死,然后把内讧的罪责栽赃给了魏延,同时还诛灭了魏延的三族。如果魏略中说的是真的,那么魏延同样是死于内讧,但是责任完全在杨仪。

但是需要声明的是,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走投无路的时候流露出投魏的倾向,这在正史里面是没有的,魏延至死也没有想过去投奔魏国。

历史上对魏延的死有一定的歪曲,魏延未必有反心,因为如果魏延真的造反,他会选择投靠司马懿,而不是南下找刘禅状告杨仪。而杨仪、费祎等人的行为明显是过于惧怕魏军,生怕魏军知道了诸葛亮死后趁机进攻,是一种典型的逃跑主义,因此魏延选择了政治斗争来保全这次北伐的战果。然而,在实际斗争中,魏延采取的手段极其厚黑,导致他和杨仪的矛盾白热化,最后无人支持他,落得了一个兵败被杀的下场。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