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贺鹏飞落选清华后,想请父亲走走后门,贺龙:那我就去看看

历史迷小贺说 2024-08-04 00:32:55
前言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是耳熟目染,这似乎成了贺龙元帅的代名词。

贺龙元帅的一生,是对党和人民忠诚不渝的生动写照,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信念,同时,他也将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了自己的后代,尤其是对儿子贺鹏飞的教育,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1963年的高考结束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在贺家。贺鹏飞,带着一丝忐忑与期待,向父亲说道:“爸爸,我离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录取分数线只差五分……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有机会进入那所学校。”

贺老总闻言,并未立即给予答复,而是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着什么。随后,他站起身来,缓缓地说:“那我就去看看吧。”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那个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贺老总,如今为了自己的儿子,要走“后门”了吗?

老来得子

1896年,贺龙出生于湖南桑植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微末的两把菜刀开始,他历经北伐烽火、抗日硝烟及解放战争的洗礼,始终紧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为国家奉献了无数日夜之后,贺老总的个人生活却显得颇为简单,直到39岁那年,他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贺捷生。

转眼至1946年,时值解放战争紧要关头,贺龙元帅虽未在爱妻薛明身边见证次子贺鹏飞的降临,但这一喜讯迅速传至他耳中,连毛主席也特地致电祝贺,笑称此乃“老来得子”。

接到电话的贺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眼角含笑,仿佛连皱纹都洋溢着幸福。正如毛主席所言,此时的他已年届半百,贺鹏飞的到来无疑是“老来得子”。

然而,在为孩子取名时,贺龙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虽为军事上的佼佼者,但在文学方面却非其所长,因此初时定下了“贺雨生”这个名字,仅仅因为孩子出生时正逢大雨。

幸运的是,他的老战友关向应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他提议以“鹏飞”为名,寓意孩子将来能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同时也寄托了对贺龙元帅军事才能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然而,由于战争的原因,贺老总始终没来得及给孩子改名字。直到关向应不幸离世后,贺龙为了纪念这位挚友,才最终决定将孩子的名字改为“贺鹏飞”。

贺龙将军晚年喜得贵子,却未因此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他坚持原则,既不过度宠爱,也不借助职位便利为子谋求特殊待遇,反而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谦逊品质。

与众多开国功臣的子女相似,贺鹏飞的成长之路并未铺满金银珠宝,而是布满了生活的磨砺与不易。

在他出生不久不久,国家便陷入了全面的解放战争之中。

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贺龙将军被紧急派遣至大西北,与彭德怀将军并肩作战,不仅在前线指挥作战,还兼顾着后方根据地的建设与陕甘宁、晋绥两地的财经工作。作为西北野战军的重要领导人,贺龙将军常年征战在外,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少之又少。

有一次,贺龙将军率军途经延安,若非警卫员的提醒,他几乎忘记了近在咫尺的家人。即便如此,他也只是匆匆与尚在襁褓中的贺鹏飞见了一面。

在贺鹏飞稍微长大一点后,也没怎么见过父亲,但这不影响贺老总在他心中的父亲形象。每当外界询问起父亲的情况,贺鹏飞总是以“父亲在外为国家大事操劳”为答,言语中透露出对父亲的尊重与想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军区的撤销,贺龙将军携家人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贺鹏飞也迎来了全新的学习阶段,他先后在育才中学和北京四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尽管身为开国元帅的子嗣,贺家的生活却异常简朴,贺鹏飞从未穿过一件全新的衣裳,总是穿着父亲精心改制后的旧衣物。然而,他对此并无丝毫怨言,反而以优异的成绩和对理工科的浓厚兴趣回报了家人的付出。

他立志要考入清华大学,深入学习机械工程专业,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贺龙将军虽然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投身军旅,但他更尊重和支持儿子的个人选择与梦想。有了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贺鹏飞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铁面无私

实际上,贺鹏飞在高考前夕的成绩算得上出类拔萃,有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直接保送资格。然而,他对清华大学有着一份难以言喻的坚持,所以选择孤注一掷,全力备战清华。

回溯至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高考被视为无数青年改写人生轨迹的宝贵契机,竞争之激烈,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遗憾的是,尽管贺鹏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却因微弱的分数差距,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所以,贺鹏飞就有了求助父亲的想法,贺鹏飞深知,父亲贺龙将军最为不齿的便是利用个人身份谋取特权的行为。

记忆中,父亲常挂嘴边的教诲如同警钟长鸣:“任何以‘贺龙之子’自居,企图走捷径、搞特殊的人,都将受到全家的鄙视,视为家族的耻辱。”

然而,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贺鹏飞内心也不免泛起一丝侥幸的涟漪,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同时借助一点外界的帮助,实现心中的清华梦。

正是这份微妙的心理,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但你以为贺老总是为了替儿子争取名额,从而挤掉某一个凭努力考入清华的人吗,那你就太轻看老一辈革命人了。

在贺龙亲到达学校后,校长听闻了贺鹏飞的情况后,出于好意,提出愿意破例为其开启入学之门,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贺龙坚决而果断的回绝。

随后,贺龙详细地向校方咨询了关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报考的各类事宜,询问完后才离开。

返回家中,贺龙与贺鹏飞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他知道儿子心中或许还存有一丝通过“特殊途径”入学的侥幸心理,便主动开口打消了儿子的念头,让他通过努力复读,来年再重新考试。

之后,贺鹏飞,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复读中。终于,在经历了一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奋斗后,贺鹏飞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

大学毕业后,贺鹏飞带着在清华大学积累的深厚专业知识与顶尖技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一线工厂的生产实践中。

参考资料:

贺 龙--资料中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贺龙.人民网

贺龙大事年表 (1973年――1982年)--专题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