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全国第三个十万亿大省,“家里有矿”的山东凭什么?

数据读城 2024-11-16 21:46:52

经济大省挑起中国经济的大梁,“家里有矿,常年前三”的山东无愧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历来在国家拼经济的关键时刻,山东从未退缩。

过去数年,山东经济总量稳步上升:2015年破6万亿元,2017年破7万亿元,2021年破8万亿元,2023年突破9万亿元。山东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是,十四五末(202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工业增长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基础,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在全省经济体系中占比近三分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山东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40个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较去年同期高1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2.4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省份2023年GDP合计占中国经济总量的44.2%,山东是其中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山东16个地级市,其中12个上榜2023年全国GDP百强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纵观山东各市“三季报”,济青烟稳居前三,东营GDP增速领跑。从经济总量来看,青岛、济南和烟台在2024年三季度依然稳居山东前三位。

“2024中国企业500强”,山东共计55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超过广东、浙江和江苏。

山东此前的问题在于,传统产业的占比高达70%,其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上,与其他经济强省存在差距。

早期产业化发展时,山东没能及时形成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各地市各自为政,产业布局重合,竞争大于合作。尤其是半岛区域,各地市都有机场、码头就是典型,好听一点是所谓“群狼经济”,难听一些就是群龙无首、大而不强。近年来山东主抓新旧动能转换,开始进行产业整合和整体协调发展,相继成立机场集团、港口集团、钢铁集团,集中力量、整体出击,统筹协调、合理分布,努力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产业布局落后且分散、相互竞争且同质等问题。

山东自2019年以来持续推动“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已经收到了成效。2023年,山东全省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带动产生新技术1929项、新产品2113项、新工艺1730项,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508个。今年1-8月,山东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部投资5.3个百分点。以化工领域为例,山东化工产业高端化率平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目前高端化工的比例已经达54%。

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山东对外贸易、外资投入上相对不强,韩日半导体落地北方的大连和西安,青岛和济南都没抓住,在产业制高点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超级城市方面,济南、青岛、烟台等各有短板,优质资源易被一线城市和其他新一线城市吸走。

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山东的特别之处在于,山东最大的发展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和空间也在海洋。在冲刺10万亿大省的过程中,海洋经济将成为胜负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