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不上我国,如今主动建厂搬生产线!罗罗公司为何转变态度?

昊昊聊趣事 2025-01-07 01:56:2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又一家巨头对我国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面对我国投出的橄榄枝,牛气冲天的罗尔斯·罗伊斯放话,宁可破产也不和中国合作。

2024年它不仅主动在中国建厂,还承诺将整条生产线搬到我国。我国究竟有何高招让高冷巨头突然低头了呢?

巨头到底多牛

说起罗尔斯·罗伊斯许多人并不熟悉,但如果说起罗尔斯·罗伊斯生产的劳斯莱斯,估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它的大名,在很多人眼里,双R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不过罗尔斯·罗伊斯最厉害的可不是造车,而是造航空发动机。

1998年,为了专注自家的航空生意,罗尔斯·罗伊斯将汽车业务卖给了宝马,开始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研发。

一路从二战的“喷火”战斗机,到如今空客A350的高性能发动机,现在更是凭借遄达发动机成了波音和空客的心脏,更是成了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

这款发动机不仅推力惊人,还兼顾燃油效率和可靠性,被称为天上飞的“动力怪兽”。在这个领域能挑战它地位的只有美国的GE和普惠公司。

所以罗尔斯·罗伊斯一直觉得自己是行业顶流,对新兴市场根本不屑一顾,公司上下对我国的态度一度十分高冷。

上世纪,罗尔斯·罗伊斯也看到了我国的发展势头,打开了部分销售市场,可态度却是透露着施舍,根本就不愿进行深层次合作,连技术转让的口风都不松。

公司的核心逻辑很简单,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绝对不允许轻易外流,想要合作的唯一途径就是进口发动机,至于发动机维修这类涉及到技术的合作,以及本地化生产或者人才培养,是绝对不容动摇的底线!

市场规律终究是无情的。骄傲的巨头终究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真正让它放下身段的转折点是2020年的全球疫情。

疫情狠狠的一巴掌

疫情的突袭让全球航空业几乎停滞。作为航空发动机的“顶梁柱”,罗尔斯·罗伊斯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因为航班停飞,航空公司大幅削减订单,发动机的购买需求和使用需求一瞬间跌入了冰点,罗尔斯·罗伊斯的收入也直接下滑。飞机不飞了,发动机怎么卖?

疫情初期,公司为了止损开启了一系列“断臂自救”模式怕——裁员、变卖资产、削减成本。这些无奈之下的自救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根本就没有抓住问题的本源,效果自然也就微乎其微。

巨额的经营亏损让这家巨头濒临破产。曾经高高在上的罗尔斯·罗伊斯在死亡的威胁下终于开始放下高傲,认清现实!

对比全球哀鸿遍野的航空市场,我国的航空市场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国内航线的快速恢复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全球航空市场复苏的亮点。

而且我国的航空制造业正在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CR929宽体客机研发加速,都预示着我国正从航空产业链的中下游逐步迈向上游。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罗尔斯·罗伊斯肯定会想方设法的阻击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毕竟从单纯的消费市场向上转型的我国一定是其潜在的竞争对手。

可疫情让罗尔斯·罗伊斯看清了许多事情,如果继续坚持“高冷”路线,不仅会错失巨大的合作机会,还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被甩在后头。

更何况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单靠“技术封锁”能护得住核心利益多久?与其抱残守缺,不如主动出击寻找合作的新路径。最终罗尔斯·罗伊斯放下了原本的孤傲,将赌注压在我国的市场机遇上。

罗尔斯·罗伊斯自然不傻,之所以选择我国进行合作就是看到了我国在航空业上的潜力。

我国不仅是全球航空业最重要的增长市场,还是全球领先的新基建和数据中心,这些领域可以为其动力系统业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对于罗尔斯·罗伊斯来说,同我国合作不仅可以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资金链,还能借助我国的一系列优势让自己登上新的台阶。

2022年,罗尔斯·罗伊斯宣布与国航合资成立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

这是罗尔斯·罗伊斯在我国设立的首个民用发动机维修中心,预计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双方各占股50%,公司未来将围绕高推力发动机的维护和运营开展合作。

不仅为罗尔斯·罗伊斯带来了稳定的业务来源,也让我国在发动机领域的维修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次合作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合作,互利共赢是合作的真正核心。

看明白了我国的优势之后,罗尔斯·罗伊斯开始全面在我国推进本土化生产。

罗尔斯·罗伊斯在苏州工厂生产的MTU系列发动机,已经实现了部分国产化,同时公司还计划增加研发投入,建立测试台,培养更多本地工程师。

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表明,它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高高在上的巨头,而是一个希望深耕本地市场的长期伙伴。

疫情让罗尔斯·罗伊斯看清了现实,与我国合作是关乎未来生存的关键抉择。

中国才是未来!

疫情把罗尔斯·罗伊斯的高冷面具撕了个彻底,但根深蒂固有这么多年的技术压箱底儿论真的彻底改变了吗?毕竟技术可是它的命根子啊。

罗尔斯·罗伊斯的低头可不是一拍脑门儿的心血来潮,它赌的根本就不是我国单一的市场,而为了抓住双向的成长机会。

我国的航空业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也是后疫情时代全球复苏最快的地区。

更别提我国这些年在航空技术上的追赶速度,虽然西方国家拼了命的围追堵截,但到现在来看那些疯狂的唯独只不过是笑话而已,如此有韧性的国家和市场自然让罗尔斯·罗伊斯看到了未来的合作空间。

他的内心十分明白只有同我国合作才能得到他想要的。

有了北京和苏州的合作经验,罗尔斯·罗伊斯彻底放开了手脚,根据双方的规划,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预计每年能支持250台发动机的维修。几乎就是为我国航空市场量身定制的。

当然我国也在这次合作下实现了突破,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过去发动机维修领域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我国的相关技术积累有限。不但维修费用高企,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国内航空业的独立性。

有很多技术一通百通,罗尔斯·罗伊斯的入局,让我国工程师们在很多技术难题面前想通了关窍,为国产发动机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尝到了合作甜头的罗尔斯·罗伊斯还把目光放在了我国新基建的发展上。它的动力系统业务不仅可以服务于航空业,还可以为数据中心进行加持。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5G和云计算建设,数据中心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这种市场机遇是罗尔斯·罗伊斯十分渴望的,苏州工厂生产的MTU系列发动机,就是这种转型的直接成果。

至于技术至上的理论,罗尔斯·罗伊斯也不太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来是我国在国际上的口碑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只为利益。

二来罗尔斯·罗伊斯在核心技术上依旧保有极强的控制力,虽然将部分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但在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研发这些顶尖技术上仍有壁垒。

最关键的是,发动机维修市场本身就非常庞大,单凭罗尔斯·罗伊斯一家根本就吃不下,与其同我国对抗得不到这块市场,不如同我国强强联合不光可以帮咱维修赚得盆满钵满,还能把我们的航空产业“拴”在了他们的技术服务体系上。

这一手玩的十分聪明!

世界就是这样,合则两利斗则两败,我们和罗尔斯·罗伊斯的合作才是整场棋局中的最优选,这场合作也让世界知道,我国的市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国”,而是一个能够深度参与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结尾

从“拒绝合作”到“主动靠近”,罗尔斯·罗伊斯的态度大转弯背后是我国市场的吸引力,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它的低头不仅是对市场规律的顺应,也是对我国航空业潜力的认可。他们押注我国不只是为了解决眼下的危机,更是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这也是“双赢”的好事。咱们能借此机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航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甚至在全球竞争中争取到一席之地。

而罗尔斯·罗伊斯则通过深耕中国市场,保住了他们的行业地位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未来的全球航空业将会是技术和市场双驱动的时代。未来的道路已经铺开,到底能走多远就看双方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共迎挑战了。

信息来源:

罗罗大中华区总裁:决心进一步在华发展,拓展市场、增加投资 澎湃新闻 2020-11-06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罗尔斯-罗伊斯宣布在北京成立全新民用发动机维修合资公司 中国日报网 2022-09-01

揭秘航空发动机巨头 罗罗or劳斯莱斯? 中国经济网 2016年02月22日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