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云南省委书记,57岁去世前留下遗言:“逼死我者,陈伯达、江青”

方圆文史 2024-11-28 20:36:46

1967年1月8日,时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打电话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时任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

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挂断电话后,阎红彦竟服药自杀了,年仅57岁。

那么,陈伯达究竟在电话里和阎红彦说了什么?为何挂断电话后,阎红彦会选择自杀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阎红彦与陈伯达之间的“宿怨”。

阎红彦,瓦窑堡人,1909年出生,15岁参加红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其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而后,该军一举收复多伦等四个县,成为当时一支比较强悍的抗日武装力量。

然而,向来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却一方面配合日军“围剿”抗日同盟军,切断交通,断绝粮草;另一方面又加紧对冯玉祥的部下进行拉拢和分化瓦解。在此情况下,同盟军很快便遭到失败,冯玉祥也被迫下野。

为了保留这支抗日武装,中共河北省委在同盟军中的党的前委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动员在我党影响下的部队一万余人,同前委一同撤往张北县。时任骑兵连连长阎红彦奉命率部抵达张北后,先是被编入第十八师,不久后又调归同盟军北路军总指挥吉鸿昌部,并改编为特务连,仍由阎红彦任连长。

这年8月27日,前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队的去向问题。会上,阎红彦主张将部队拉到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会合。

事实上,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阎红彦的这一主张是可行的,这样既能保存现有武装的有生力量,同时又便于领导和指挥。然而,这一主张却遭到了陈伯达的反对,他当即指责阎红彦是“大西北主义”,并主张我党应该退出同盟军。

在1933年初被派到吉鸿昌部工作之前,陈伯达刚从“北平军人反省院”出狱没多久,对部队的整体情况,甚至连当前的整体斗争形势都不太熟悉。因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向来刚直的阎红彦更是直接起身离开了会场。

第二天,前委领导对阎红彦进行了批评,并要他作出检讨,结果遭到了阎红彦的拒绝。毫无疑问,阎红彦也为他的刚直付出了“代价”,不久就被撤销了职务。自此,阎红彦与陈伯达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但阎红彦毕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在撤职后没多久就被启用,而他也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期望,在这之后的革命斗争岁月里,阎红彦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从一名基层军官,成长为了统帅数十万大军的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更是深受重用,先后担任过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副省长兼重庆市委第一书记等职。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期间,时年46岁的阎红彦还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首次授予的五十余名开国上将之一。

阎红彦在四川工作8年多的时间,为四川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8月,知命之年的阎红彦履任新职,调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阎红彦将军性格直率,且一心为民,在来到云南工作后不久,他就发现了“公共食堂”的弊端,于是,他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为民请命,建议中央解散公共食堂。他的谏言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不久后,云南农村便解散了公共食堂。

后来,关于阶级斗争的文件传达下来后,阎红彦却表现得不以为然,他不仅在省委干部会议上公开表示:“云南不要再搞阶级斗争”,在后面下发全省的文件中更是明确提出:“云南不需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去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教育的群众运动。”不得不承认,阎红彦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确实大胆。

毫无疑问,文件下发后,很快就引起了西南局和中央的不满,当然,这也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不久后,中央就派彭真来云南调查。但彭真理解阎红彦,因此就没有为难他,反而巧妙地保护了云南省委和阎红彦等人。

当然,阎红彦也没有辜负组织上的期望,在他的领导下,云南的经济情况逐渐趋于好转,粮食产量日益提高,全省乡镇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后,陈、林、江等人专门召集一部分高级干部开会,“揭发批判”邓公,并指责他在淮海战役期间“动摇”“想要撤退”。怎料,阎红彦却当即站出来揭穿说:淮海战役中,前委一直和第三纵队在一起,我怎么不知道?当时,阎红彦正担任第三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阎红彦的发言,让陈、江等人很是难堪,于是,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康生便点名阎红彦为“反革命修正主义”。自此,阎红彦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

阎红彦从北京回到云南没几天,云南的“造反派”们便在陈、江等人的指示下,冲击了云南省委,占据了省委办公大楼,还抄了阎红彦的家。

为了保护阎红彦,叶帅专门从北京打电话给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让他一定要想法设法保护阎红彦的人身安全。秦基伟不敢怠慢,当即便将阎红彦夫妇秘密送到了昆明的一个军事基地给保护了起来。

然而,造反派们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们找不到阎红彦,就四处张贴大字报,试图将他逼出来,但此举未能奏效。

1967年1月8日凌晨,陈伯达一个电话打到了云南省委办公厅,点名要找阎红彦。

阎红彦刚接过电话,就听到陈伯达厉声咆哮道:

你为什么要躲起来?为什么不敢见革命群众?斗一两次就怕了?我看斗十次八次也没有问题。不要见不得风雨,你出去和造反派见面!这是中央的决定……

阎红彦戎马数十载,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他丝毫不理会陈伯达所言,当即回怼道:

你能代表中央吗?我就不承认你是中央的代表。你坐在北京,不了解下面的情况,只知道乱发号令……

那时的陈伯达已经贵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又是革命小组组长,可谓位高权重,阎红彦区区一个省委书记就敢这样顶撞他,他着实没有想到。于是,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最后狠狠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阎红彦心乱如麻,他深知自己和陈伯达这一吵,他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尽管自己在的地方很隐蔽,很安全,但他们迟早都会找到这里,将他和妻子带去批斗……他不愿忍受屈辱,更不愿自己的家人因此受到牵连,当然,最让他忧虑的还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决定了,他要以死抗争。

于是,在写下“逼死我者,江青、陈伯达”的遗言后,阎红彦便吞下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57岁。

然而,阎红彦去世后,江、陈一伙却下令不准为他开追悼会。但即便如此,昆明的党、政、军干部和群众,还是自发组织起来,为老书记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追悼仪式。

直到1978年1月后,阎红彦将军的骨灰才被移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这年2月,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联合发出通知,为阎红彦将军平反昭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