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代齐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诸侯之间。可惜,这颗明珠的光芒却因一桩冤屈而蒙上阴影。公元前868年,齐哀公在周夷王面前被人进谗,最终遭遇了“烹煮”的悲惨命运。这一幕,成为齐国人心中永恒的痛,恨不得“报仇雪恨”,发誓要为先君复仇,直至九世之仇得以偿还。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公元前690年,齐国终于迎来了报仇的良机,攻破了纪国的首都,彻底灭国。齐国自古是姜太公的封地,地位如日中天,拥有征讨周边诸侯的权力。相较之下,纪国虽历史悠久,国土不小,但在齐国的强势攻势下,犹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齐国的心思,恰如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雄心壮志。若能吞并纪国,便能在山东半岛独占鳌头,成为真正的霸主。因此,齐国国君们一直将齐哀公被杀的仇恨视为吞并纪国的正当理由,心心念念,念念不忘。
齐灭纪的第一步,始于齐僖公与郑国的联手。齐哀公的后代中,齐庄公和齐僖公可谓英才辈出,二人齐心协力,使得齐国国力蒸蒸日上,逐渐占据了对纪国的优势。此时,郑庄公声势浩大,号称“小霸”,齐僖公于是决定借助郑国的力量,来实现对纪国的图谋。
然而,纪侯并非易与之辈,见齐郑两国来朝,心中自然警觉,果断拒绝了他们的“盛情”。齐国的计策未能如愿,纪国却因感受到威胁,迅速与鲁国、周王室联姻,试图借助鲁国的威望来抵挡齐国的进攻。然而,鲁国和周天子此时也无力回天,齐国的气焰如日中天,根本无惧于他们的威胁。
就在齐僖公准备发力之际,北夷的侵犯却打乱了他的节奏。齐国向郑国、鲁国、卫国求援,郑国出力最大,打败北夷后,齐僖公心中自是欢喜,想将女儿嫁给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奈何公子忽却以“齐国是大国,我当齐国的女婿恐怕不太合适”为由拒绝,显然郑国对齐国已心存忌惮。齐僖公心中不快,结果与郑国的关系也因此生变,灭纪的计划因此搁浅。
时光荏苒,齐僖公去世后,齐襄公继位。此时的郑国已然衰落,齐国的灭纪之心却未曾改变。鲁国见状,试图拉拢齐国、鲁国与纪国三方会盟,劝说齐国放纪国一马。可齐国怎会听鲁国的话,谈判破裂后,齐国先发制人,痛打鲁国一顿,灭纪的步伐再度加快。
公元前693年,齐襄公豪情万丈,号召大军出征,誓要为祖宗报仇。齐国如猛虎下山,攻入纪国境内,轻松夺取三座城池,犹如“东风压倒西风”,势不可挡。
然而,纪国内部却也暗潮涌动。纪侯的弟弟纪季心中明白,纪国已是“风雨飘摇”,不如投靠齐国,保全宗庙。公元前691年,纪季带着自己的地盘投降齐国,成为齐国的傀儡。鲁国见纪国岌岌可危,担心齐国日后强大,威胁自身,于是试图联合郑国共同阻止齐国的扩张。然而,郑国此时已是内忧外患,根本无力相助。
公元前690年,齐国再次出征,纪国已无力抵抗,最终都城被攻破。纪侯虽不愿投降,但在齐国“为齐哀公报仇”的旗号下,只能将国政交给纪季,自己带着家人逃亡,最终下落不明。纪国的土地与人民,最终如秋风扫落叶般,被齐国一举吞并。
齐国在灭纪之后,国力大增,扩张之路上少了一道阻碍。此后,齐桓公励精图治,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国的疆域大幅扩展,国力显著增强,为其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齐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当时的霸主。而齐灭纪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令人感慨万千。正如那句古话所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在历史的舞台上,仇恨与复仇的戏码,永远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