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李叔同老师——教师节追忆弘一法师与刘质平师生关系

艾麦先生 2024-09-10 20:02:36

世间再无李叔同老师

——教师节追忆弘一法师与刘质平师生关系

2024 年 9 月 10 日是我国第 40 个教师节。

教诲如春风

师恩似海深。

教师节是表彰教师贡献、弘扬尊师重教风尚的重要节日。祝福我所有的老师——教过我的,没教过我的和正在教我小孩的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然而在这“人人可为师、人人好为人师”的时代,真正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又有几个呢?

今天,我分享我心中的精神偶像 —— 弘一法师与刘质平的师生关系。这种超越一切的关系,常常让我动容,时时令我感动。且听我细细为您分享他们之间的师生故事。

李叔同与刘质平是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一对著名的师生,他们之间情谊深厚,有着不同寻常的师生关系。

原创音乐作品,边听边阅读

慧眼识珠:我就服李叔同

李叔同慧眼识珠,令人由衷钦佩。就如他与刘质平之间,当刘质平的才华崭露头角时,李叔同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一眼相中。他能在众多学生中发现刘质平的独特艺术天赋,这绝非偶然。

李叔同自身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正因如此,他才能精准地识别出刘质平身上潜藏的才华。

一、知遇与培养

1912 年,刘质平考入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李叔同应聘为该校艺术教员。李叔同对刘质平的艺术才能与为人品格极为赞赏,精心培养他。

除在课堂上教授音乐、美术知识外,李叔同每周还于课外单独辅导刘质平和声学及作曲法两次,并介绍美籍教授鲍乃德教其钢琴,这大大激发了刘质平研究音乐的志趣,为其终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支持与鼓励

1916 年刘质平师范毕业后,在李叔同的鼓励和资助下留学日本,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

刘质平曾面临不能续交学费的困境,李叔同便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并详细列出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向刘质平说明资助的方式和可能面临的变化等,还提出了四条约定,如每月二十元是赠款无需偿还、赠款之事不可与他人谈起等,体现了李叔同对刘质平的关爱与呵护。

不是父子,却甚似父子:世间再无李叔同

两人关系亲密、深厚,虽没有血缘上的父子关系,却在情感、关怀、责任等方面如同父子一般。

他们之间的情谊,不是父子,却甚似父子。李叔同与刘质平在相处中,展现出的关爱与扶持,不是父子甚似父子。

三、精神指引与教诲

李叔同不仅在学业和物质上帮助刘质平,在精神上也对他进行指引和教诲。

当刘质平倾诉卧病之苦时,李叔同勉励他 “镇定精神”“苦中寻乐”;刘质平奉求老师的格言警句,李叔同不厌其烦地写下数条,教导他时时虚心宽厚,处处严谨节俭,即便刘质平读书遇到阻碍,李叔同也总是劝慰他,越学越难是进步的表现,不必过度忧虑、自寻烦恼等。

四、长期书信往来

二人长期保持书信往来,在书信中交流思想、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书信内容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在一些书信中,李叔同对刘质平的生活、学习、事业发展等都给予了关心和指导。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质平回馈也超越了师生情谊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李叔同出家后,刘质平对老师的回馈已然超越了一般的师生情谊。当老师失去经济来源,刘质平毫不犹豫地出钱出力,为老师寄钱、寄书、寄衣服、寄书画用纸、寄食物和药品,还募集资金帮老师印书。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老师的敬重与感恩,竭尽全力护老师周全,仿佛在守护心中最珍贵的信仰。他的付出与奉献,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师生情谊的天空,成为一段传世佳话。

五、相互感恩与回馈

刘质平对李叔同深怀感恩之情。李叔同出家为僧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刘质平给老师寄钱、寄书、寄衣服、寄书画用纸、寄食物和药品,募集资金帮老师印书等,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老师的恩情。

而李叔同对刘质平的感恩之举也感到欣慰和骄傲,师生间的情感在一来一往中不断加深。

六、艺术传承与发展

刘质平秉承恩师的教诲,终生从事艺术教育,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他创作了诸多音乐曲谱,并出版了《唱歌教本》《弹琴教本》《乐理教本》《开明音乐教程》等多部著作和教材,还积极投身于民族民间歌曲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李叔同艺术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世间还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吗?

李叔同与刘质平的师生关系堪称典范,他们情谊真挚深厚,对彼此的人生和事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中国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叔同对刘质平悉心培养,从课堂上的专业教导,到课外的单独辅导,再到鼓励其留学深造,每一步都彰显着他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艺术传承的使命感。这种师生关系,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艺术灵魂的碰撞与传承。李叔同对刘质平的发现与培养,如同伯乐识得千里马,为中国艺术教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位良师的慧眼识珠,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是何其幸运与重要。

世间再无李叔同老师了吗?

然而,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应付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单纯的师生关系不再那么单纯。教师变成了一份职业,只是到点下班、按期领取工资的工作,自己没有了热爱,又如何能用爱心去浇灌青春懵懂的少年学生呢?

世间再无李叔同,世间再无刘质平。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师呢?

0 阅读:6